普洱茶的十多年,风云迭起,“普洱”其名也早已在折腾中家喻户晓。人们对普洱茶愈发了解,便愈发理性,选择也是愈发慎重:品饮注重天然健康高品质,收藏注重高性价比与增值空间。古树茶,一般指古树普洱茶,是普洱茶的一个细分市场,它代表云南普洱茶的最高品质。那么问题来了。多大树龄的茶树才算古树?云南普洱茶的古茶树比其他茶类优胜在哪里呢?
一般而言,100年以上的就算是古茶树了。(骨灰级茶友一般认为一百年到三百年只能算“大树”,三百年以上才能称之为“古树”。但古茶树的树龄判断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事情,跟植物学、地理地貌、自然气候、历史都密切相关。茶树树龄根本无法明确区分,这样的细分也不太具有实际意义。)
可能,你会有疑问,100年和99年的古茶树品质差异很大吗?其实古树茶树龄的时间界定,是有特殊的历史原由的。
近代云南大量种植茶树,是在清道光之前(1820-1850),从清末开始云南茶区多有战乱、瘟疫等发生,茶树的种植栽培自然陷入停顿;直至民国初期(1912),方开始在凤庆地区种植生产红茶;西双版纳地区大量种植茶树已然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事情了,1983年前后种植群体种,到了1986、1987年开始种植良种茶扦插苗。由上可看出,云南两次大规模种植茶树的历史,中间有大概近百年时间的空档。以100年为基准进行计算是合理的。
古树茶好在哪里?
古树普洱茶优于一般的普洱茶,源于它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时光馈赠与它的丰厚内质。
首先,古茶树生长环境远离人类居住的地方,清幽纯净,没有任何现代文明的污染。古茶树周边地区植物的多样性、原始性保存较好,古茶树千百年与自然和谐共生,自身已经具备了抵抗各类病虫害的能力,无需使用农药,没有农残的担忧,更天然健康。
其次,为了适应自然环境,古茶树身长多高根扎多深,所需水分及营养都是靠树根的自身去完成。它们生长的地方植被繁茂,枯枝落叶多,地面常年有一层厚厚的覆盖物,土壤质地疏松、结构良好且有机质含量丰富,古茶树的根部将这些自然腐殖质和地下深层土壤的养分都转化为了自身的营养物质,因此古茶内含物质丰富,矿物质也相对较高,香高味浓。
再者,古树茶的品饮价值更高。古茶树生长之处,莫不山高谷深,云雾萦绕。山高,则昼夜温差大,白天气温较高,光合作用强,芽叶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糖的数量多;夜晚气温低,呼吸作用弱,消耗少,保存较多的有机物的同时,茶树体中的果胶物质充分发育,芽叶中果胶含量会增加;云雾多,则增强了漫射光,茶树为喜阴植物,如此叶片无折卷或折卷少,叶色深且更具光泽,叶绿素含量更高,光合作用更强,生成的有机物(糖)更多。芽叶中芳香物质及含氮类鲜爽物质如氨基酸增加,粗纤维含量减少,涩类物质的茶多酚相对平衡,因而古树茶茶汤饱满度好,苦涩味均衡,芳香度和鲜爽度高,口感更醇厚,汤质层次丰富,耐泡度好,韵味更加悠长。有人说要少喝新茶,刺激性大。古树普洱茶却是一个例外,新茶品饮价值同样很高,它茶质柔和温润,碱性物质比例适中茶汤细腻,并不会对人有什么不好的刺激,脾胃比较弱的老人和小孩都可以放心喝。
最为重要的是,古茶树是稀缺性资源。它仅分布于云南的古六大茶山和新六大茶山,散落而居,片状分布,山险路远采摘难度大,又之采摘春秋两季,产量十分稀少。它内质丰厚,天然健康,追求者又不计其数,更增加了它不可多得的宝贵属性。
另外,从树种而言,茶树分为乔木和灌木两类,种子生和扦插生两种,种子生的乔木茶树每一株都有不同的味道,耐病性、抗虫、抗传染性比较强;而扦插或压条种植的灌木茶,不光是口味的丰富性比不上乔木种子生普洱茶,更有物种易退化的缺点。古茶树一般是不经过人工干预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乔木,本身品质就比较高。
普洱茶古树地理分布
普洱是一种特定地理区域才有的茶。据2008年最新颁布的国家标准《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GB/T22111—2008),普洱茶定义为:以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并在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采用特定加工工艺制成,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茶叶。
这意味着要想称为普洱茶,除按普洱茶特定加工工艺制成外,还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原料和加工都必须在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普洱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是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普洱市、临沧市、保山市等11个州市所属的639个乡镇。这四大茶区位于云南省西部和南部边陲,分布在澜沧江两岸,与缅甸、老挝等国家接壤。
正是在这片少数民族聚居的神秘区域,被论证为茶的发源地。可以说,目前全世界被称为“茶”的饮品,都是由云南传出去的。而明清两代,正是普洱茶形成并走向辉煌的时代,大规模、有组织的种植栽培型茶树,也正是在这两朝完成的历史壮举。
如今,在澜沧江流域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山林地中,经历了历史沧桑和自然灾害的古茶园依然郁郁葱葱,或成片分布,或单株散生。整个云南还存有野生茶树群落和古茶园面积27万亩以上。
西双版纳版纳茶区分布
西双版纳,意为“十二个千亩(十二,傣语读为“西双”,“版纳”,意为“千亩”,即一个征收赋役的行政单位)。整个西双版纳现有古茶园8.2万亩,分布于两县一市的19个乡镇100多个村寨之中。版纳茶区是普洱生产历史最悠久,产量最高的区域之一。辖2县1市,即勐海县、勐腊县、景洪市。著名的“勐海茶厂”就诞生于勐海,而清代名重一时的“六大茶山”主要分布于勐腊县(只有其中的攸乐茶山位于景洪市)。
西双版纳古茶山分布(澜沧江以东6座,以西8座)
上述的14大古茶山,位于澜沧江以西的勐海县占7个,以东的勐腊县占5个,景洪市有一个在江西,一个在江东。古茶树树龄从100年到1700年不等,但大多数在200-500年之间。
古六大茶山:
面积两千多平方公里,分别为:易武(慢撒)、倚邦、蛮砖、革登、莽枝、攸乐。
版纳境内的古六大茶山是清代普洱茶的重要产区,也是当时内地了解普洱茶的窗口。关于六大茶山的具体所指,史籍记载略有出入,综合来说有易武(漫撒)、倚邦、蛮砖、革登、莽枝、攸乐。面积约两千多平方公里,分布于西双版纳的东部,澜沧江东岸。
1.茶山名:易武(曼撒)
释名:“美女蛇居住之地”
茶山地理:包括易武正山、漫撒茶山、曼腊茶山等。易武勐腊县城北方,距勐腊110公里。年平均气温17.2度,年平均降水1500-1900毫米。慢撒在易武之北,同归易武茶区。
古树产地:易武、曼撒、麻黑、落水洞、刮风寨、老丁家寨、曼秀、大漆树等。
茶质特色:易武茶汤水柔和顺滑,口感清甜,苦涩感较弱,回甘较好。有“茶中皇后”的称号。
2.茶山名:倚邦
释名:“有茶树、水井之地”
茶山地理:勐腊县最北部,今属象明乡管辖,涵盖19个自然村,面积360平方公里,海拔跨度较大,从600米至1900米皆有分布。其中曼松茶山海拔1340米。
古树产地:倚邦、曼松、嶍崆、架布、曼拱、麻栗树等。
茶质特色:倚邦古树茶因为有中小叶种原因,苦味很淡,涩比苦略显,回甘较快,香气独特,微有蜜韵。其中曼松茶苦涩不显,汤质甜滑饱满,杯底留香幽长。
3.茶山名:蛮砖,亦称“曼庄”
释义:“大寨子”
茶山地理:勐腊县象明乡南部,东部与易武茶区接壤,面积约300平方公里。海拔1100米左右。
古树产地:曼庄、曼林、曼迁、八总寨等
茶质特色:汤质饱满厚滑,山野气韵较强,杯底留香持久,回甘快而持久,苦涩较轻,喉韵深沉。
4.茶山名:革登
释名:“很高之地”
茶山地理:勐腊县象明乡安乐村,莽枝与倚邦茶区之间。海拔1300米左右。
古树产地:值蚌、新发
茶质特色:山韵明显,苦涩较弱,回甘较好,汤质顺滑。
5.茶山名:莽枝
释名:“(诸葛亮)埋铜(莽)之地”
茶山地理:革登茶山西南,与革登同属勐腊县象明乡安乐村,海拔1400米左右。
古树产地:秧林、红土坡、曼丫、江西湾、口夺等。
茶质特色:与革登茶类似,茶气稍逊。苦涩较弱,回甘较快,杯底香较好。
6.茶山名:攸乐
释名:基诺族的世居地,基诺族过去称攸乐人
茶山地理:景洪市基诺乡,基诺山东西长75公里,南北宽50公里,是古六大茶山中现存最大的古树茶区,海拔575至1691米,平均气温18-20度,年降水量1400毫米。
古树产地:龙帕、司土老寨、么卓、巴飘等
茶质特色:和易武相近而苦涩略重,回甘较好,山韵明显,水质略薄。
后起八大茶山:
后起的八大茶山,位于澜沧江以西,从北往南,分别为:曼糯、勐海勐宋、南糯山、帕沙、贺开、布朗山、景洪勐宋;巴达在西部。
1.茶山名:曼糯
茶山地理:勐海县最北端,属勐往乡勐往村,同普洱的澜沧和思茅区交界。这里是澜沧江出普洱市、进入西双版纳的第一站。海拔1200-1300米。年降水量1300-1400毫米。
古树产地:主要有三个寨子,大寨、上寨、中寨。
茶质特色:山野气韵清晰,苦涩明显,回甘较慢,香气较浓郁。
2.茶山名:勐宋(勐海)
释名:“山顶上的坝子”
茶山地理:勐海县勐宋乡,东接景洪市,南连格朗和乡,隔流沙河与南糯山对望。其中那卡茶区海拔1600米,保塘茶区海拔1700-1800米。年降水量1400毫米。
古树产地:大安、南本、保塘新寨、保塘旧寨,坝檬、大曼吕、那卡(腊卡)
茶质特色:那卡、保塘等古树茶普遍茶香纯正,苦涩明显,山野气韵强,回甘较慢。
3.茶山名:南糯山
释名:“(产)笋酱(之地)”
茶山地理:勐海县格朗和乡,景洪至勐海公路旁,距勐海县城24公里。平均海拔1400米,年降水量1500-1750毫米。年平均气温16-18度。
古树产地:竹林寨、半坡寨、姑娘寨等
茶质特色:汤质饱满,回甘较快,山野气韵较显。传统上南糯山茶香气较饱满,苦涩明显,近年来苦涩较弱,香气较不显。
4.茶山名:帕沙
释名:“一座山,一条河”
茶山地理:勐海县格朗和乡西南帕沙村,处于南糯山与布朗山之间,海拔1200-2000米,年平均气温22℃,年降雨量1500毫米。
古树产地:帕沙新寨、帕沙老寨、帕沙中寨、、南干、老端等。
茶质特色:帕沙古树苦涩明显,但可以化开,清甜亦显,生津明显,山野韵足。
5.茶山名:贺开
释名:“最先看到太阳之地”
茶山地理:勐海县勐混镇贺开村,北连著名古茶山南糯山茶区,东邻拉达勐水库,西面腑望勐混坝子。海拔1400-1700米。
古树产地:曼弄新寨、曼弄老寨,邦盆老寨、曼迈、曼蚌、曼囡等
茶质特色:汤质饱满,略有苦涩,苦涩化甘较快,山韵明显。
6.茶山名:布朗山
释名:布朗族聚居地
茶山地理:勐海县布朗山布朗族乡,南与缅甸接壤。年降雨量1300-1500毫米,年平均气温18.7度。老班章和新班章海拔1600-1700米,老曼娥寨相对海拔较低,约1200米。
古树产地:老班章、新班章、老曼娥、曼新竜、曼糯等
茶质特色:老班章茶外形肥壮,滋味浓烈,苦涩明显,生津回甘快而持久,茶气明显。老曼娥茶与老班章类似,苦涩度更重,化开时间更慢。
7.茶山名:勐宋(景洪)
释名:“山顶上的坝子”
茶山地理:位于景洪市大勐龙镇勐宋村,位于景洪市最南端,也是云南纬度最低的古茶区,海拔1500-1800米。降雨适中。
古树产地:勐宋大寨、苗锄山、曼迁老寨、曼家坡坎、曼窝科、曼加干边、曼加角、曼卖窑等
茶质特色:山韵明显,香气饱满,汤质厚重,杯底香强,甜茶苦涩较短,回甘较快;苦茶苦涩明显,回甘较弱。
8.茶山名:巴达
释名:“仙人脚印”
茶山地理:勐海县西部,原属巴达乡,今属西定乡,西隔南览河与缅甸相望。海拔1580-2000米。
古树产地:曼迈、章朗、曼帕勒等。
茶质特色:山韵饱满,香气纯正,苦涩明显,汤中有甜,回甘快而明显。
高品质古树茶的标准是什么?
影响古树茶品质的因素有很多,除了自然环境、树龄等自然因素之外,原料、工艺、仓储是主要因素。
首先,看原料的真诚度
因为稀缺内质更丰富,古树茶价格比一般的台地茶要高。又因知名度等因素,名山名寨的古树茶价格会更高些。
高利润的驱使下,古树茶的“纯度”全凭良心了。一个古茶饼357克,如果掺入几十克台地茶,利润也是相当可观的。而一般人根本品评不出来。并且因为云南地质地貌的特殊性,一个片区的古树茶有可能呈现出不一样的口感,所谓纯料是一个比较有风险和有待商榷的事情。云南那么多山头,又细分了如此多的村寨,每一处的原料如此稀少,每一个商家分一杯羹,每一家又可以制作多少纯料的古茶饼呢?去茶山的时候,实地看一下,算一算茶山的实际产量和市场上流通的纯料,心里就有一些谱气了吧。
一般意义上而言,古树纯料还是基于能够提供给小众品饮的商品。所以说比起挂羊头卖狗肉,只要是真古树,“古树拼配”还更靠谱一些。
那么怎样保证你所选择的古树茶,每一片叶子都是真的?鉴于茶农大小树混采现象已经泛滥,选择不收毛料、深扎源头、有采摘标准、纯手工一锅一锅炒茶的茶企业,总是不会错的。
其次,对比制作工艺
如果说古树茶是一道大餐,那么有了好的食材——古树鲜叶,必须要有好的工艺才能就它的美味。
传统普洱茶加工工艺包括:采摘、萎凋、杀青、摊凉、揉捻、太阳晒青、剔捡、称茶、蒸茶、压茶、定型脱模、干燥、检验、包装等数十道工序。每一道工序的细微差别都会造成品质的千差万别。可以说工艺决定了古树茶品质和后期转化的空间。
而古树茶稀少娇贵,要得到高品质古茶,必须全程采用传统手工耐心制作。手工饱含中国人情的温度,与机械化制程的茶根本不可同日而语。这是无法解释的奥妙。对比一下你便懂得了:
做茶VS收茶。当然之前说的是建立在茶企是“做茶”的前提下,现实是很多茶企是在“收茶”,根本就没有在做茶。
做茶需要的东西很多,就比如上述的“杀青”这一个环节,所需要的东西就很多:杀青锅、制茶师傅、竹篾、硕大的柴火房等等,更不用说,茶叶采摘季,批量做茶时所需要的阳光大晒场,没有自己够大的古茶坊,是无法执行的。山高路险,材料运输不便且昂贵,人工价格也高,建设一个古茶坊需要几十万乃至上百万的投入。为了降低成本,很多茶企便省去了这些,直接从茶农家收来晒青毛茶,蒸压后贴上自己的品牌便是了。这便是市场上所说的“百家茶”。
每一个茶农家的条件是不一样的,制作晒青毛茶的水平不一,也不好衡量判断。先不说加工环境是否清爽干净,只说这制作过程吧,杀青时,有没有杀均匀呢?一锅炒完有没有洗锅?揉捻的时候,是否揉到位了?晒青的时候,是不是让每一片叶子都充分沐浴阳光了?实地去看过你就知道,茶农家并不是很宽敞,天气好的时候,竹篾端出去晒,但为了省事基本是在搭建的塑料棚里面,一层一层码在架子上阴干的。这样的茶会有一种青涩味,香气很闷,茶汤也比较浑浊,品质参差不齐,后期口感转化不一,品质自然不敢说高。
而晒青毛茶品质成败就看此“晒青”一举了。若是场地够大,竹篾一排平面绵延出去,离地充分晾晒,每一片叶子都饱蘸阳光,每一片叶子便都会散发最纯正的茶香和滋味。这也就是为什么要依山而建设古茶坊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原由了。
或许你会说,晒青的时间要七八个小时充足日晒,人不可能一直盯着吧,外一下雨了呢。其实我们制茶的祖先是何等聪慧,每年的采茶做茶的季节,就比如三四五月份,是西双版纳古茶山气候最好的时节,雨水少,白昼时间变长,都是晒青的最佳时节。
另外,依山建坊,最重要的原因其实是为了能保证古树茶的高品质,让古茶树鲜叶得到及时加工制作。众所周知,古茶树一般生长奇峰峻岭的深山,山路崎岖而难行,鲜叶采摘后,要走几十里路运到山下的茶农家里面加工。不能及时一定厚度摊开萎凋的鲜叶,长时间捂着往往会氧化变红,严重影响品质。
选择好的古树茶,要选择认真“做茶”的有态度的茶企。而如何选择,其实最好的办法就是实地考察。
标准VS没有标准。我们始终相信,没有标准不成好茶。在山头主义盛行,全世界都是纯料的当下,有好的标准才能成就好的古树茶。
这个标准应该是贯穿古树茶制作全程的,从采摘古茶树鲜叶到一片古茶饼的诞生。关于鲜叶采摘,这可能是很多人忽略的一个问题,我们只关心树龄大小,常常忽略了采摘时节和老嫩。
其实古茶树采摘一芽几叶,如何采摘,是非常有讲究的。单芽、一芽一叶、一芽两叶和一芽几叶品质肯定是不同的。通常一芽一叶是上品,一芽二叶是最佳选择,单芽便是可遇不可求了。一芽二叶,品质最高,老嫩度恰好,芽头富含氨基酸及多种维生素,两片叶子富含茶多酚和碱性物质,茶汤醇厚浓郁,滋味鲜爽而香气高扬。统一“一芽二叶”为标准的鲜叶做出来的古茶,整齐匀整,滋味协调,历久弥香,更利于古茶后期的转化。
单芽采摘更加辛苦、费时,茶农一般不愿意采,发烧友还曾亲自数过,制作一公斤的晒青毛茶需要25000颗茶芽头。这是多大的工程量。并且因为更加娇嫩,加工制作更要加小心,耗费心力,火大很容易炒糊,火小杀青不够。揉捻力度也要适中,很容易把茶芽弄断。但单芽古茶水细如丝,润滑无微粒,香气高扬,渗人心肺,苦甜平衡,口齿留香,最高品质的古树茶代表,是无数茶人心目中的梦幻之品。现在能做的貌似只有一家勐海的古茶企业。
若是采摘标准统一,并且里外一口料,则更是难得了。普洱茶以饼茶为主,很多古树茶表面很好看,拆解开来的时候里面往往是断头茶,没有芽头,或者是花杂的,叶片大小不一,一芽几叶的都有。
一芽二叶采摘比较费时,这些年古树茶价格水涨船高,为了产量和增收茶农一般不会采摘一芽二叶,一芽三四叶的情况比较多。古树茶比较金贵,茶企也就不挑剔了。但对于挑剔的立志做高品质古树茶的某些茶企而言,他们还是会严格按照古树茶采摘标准来制作,鲜叶剔除第三叶,并且在晒青毛茶制作完成进行蒸压的时候还会进行剔捡,去除黄片、芽叶不全的茶叶,这样的损耗比较大,一般是百分之五,如果苛刻的甚至达到百分十五。
此外无论是鲜叶采摘还是毛茶输送,运输和流通环节其实也会造成古茶品质的损耗。鲜叶运输有些茶企采用专用纸箱,避免了摩擦损耗;毛茶运输摒弃了一般的蛇皮塑料袋,选用透气防潮防异味的纸箱内套棉纸保护晒青古树毛茶,避免碎、断、变质、异味,也是精益求精的。
说了这么多,概而言之,“只有今天的好茶,才能成就明天的高品质老茶。”只有高品质古茶——好原料、好工艺、标准、仓储、品牌价值高等综合因素缺一不可的古树茶,才有高品饮价值和后续增值的能力!
来源:吃碗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