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提到红茶,有三大响亮的红茶名牌,一是号称“红茶鼻祖”的正山小种红茶,二是祁门的红茶,最后,就是很多老茶客们争相乐道的滇红茶了。
说起滇红茶,它的诞生,可谓是险境之中造奇迹,而造就这一奇迹的人就不得不提及一位响当当的人物冯绍裘。
1937年“7?7”卢沟桥事变,日寇大举侵华,战火绵延我国东南各省茶区,茶叶产量销售受到制约。但国际市场又对中国红茶如祁红、闽红(均为小叶种茶制造)需求正当,使得国民政府进退两难。
为维护中国红茶在国际上的现有地位,1938年夏,冯绍裘应中国茶叶总公司邀请,赴滇考察,于中国西南开发新的茶区。1938年10月中旬,冯绍裘一行人经下关步行十余日,11月初到达顺宁(今云南凤庆)。
“这是秋末冬初时节了,但看到顺宁县凤山茶树成林,一片黄绿,逗人喜爱。茶树均为单本植,高达丈余,芽壮叶肥,白毫浓密,芽叶生长期长,顶芽长达寸许,成熟叶片大似枇杷叶,嫩叶含有大量黄素,产量既高品质又好,这些云南大叶种茶的特点,非常合乎我的理想。”
——冯绍裘《滇红史略》
经了解,云南各茶区当时只生产青毛茶,属绿茶一类,没有生产过红茶。对于云南能否创制出优秀的红茶,冯绍裘既有探索之冒险精神,又有成竹在胸的信心。经过一番详细调研后,认为如能采用大叶种茶创制出好的红茶,其发展前途是无可估量的。
“我到顺宁第二天即商请凤山茶园试采'一芽二叶'样品,以观察其品质的优劣,找出问题之所在。一切都很如意,两个茶样,看去一红一绿,宛如一金一银,使人不胜欣喜。红茶样:满盘金色黄毫,汤色红浓明亮,叶底红艳发光(桔红),香味浓郁,为国内其它省小叶种的红茶所未见。绿茶样:满盘银白毫,汤色黄绿清亮,叶底嫩绿有光,香味鲜浓清爽,亦为国内绿茶所稀有。”
——冯绍裘《滇红史略》
据后来一些知情的老者回忆,冯绍裘当时基本上是按制造“祁红”的工艺来制作云南滇红茶,其间根据大叶种茶的性质变化,也作了一些工艺上的改进和创新。所以“滇红”被誉为既有祁门红茶之香气,又有印度、锡兰(斯里兰卡)红茶之色泽。
同年十二月,冯绍裘将顺宁茶区茶叶产销情况和试制的红绿茶样品带回昆明,取得当时政府同意,开始与郑鹤春先生一同筹建云南茶叶公司和顺宁实验茶厂,并负责“滇红”的试制生产和运销工作。
当时建厂制茶,环境条件极其恶劣,顺宁地处山区,交通困难,百余里山路,只能靠骡马驮运,所以制茶机器设备和物资购运既难又慢,为了争取滇红茶的早日试制成功,冯绍裘只能采取土法,利用传统的制茶方法,使用人力手推木质揉茶桶,脚踏烘茶机,竹编烘笼烘茶等办法,开始试制第一批“滇红茶”。
筹建与产制同时迸进,得以批量生产功夫红茶17.4吨。首批云南功夫红茶生产出来后,借鉴国内其它红茶产品多以产地命名的特色,同时又想借早晚红云喻意其中,故定名“云红”,运交民国政府中央财政部贸易委员会设在香港的富华公司转销伦敦,每磅以八百便士高价出售,创国际红茶市场价格新高。
1940年4月9日,云南省茶叶公司提议用“滇红”雅称,即借云南简称“滇”,又借得巍巍西山龙门瞰下秀丽的滇池一水,也别有妙处,最终以“滇红”定名。从此,“滇红”名冠全球。
后来滇红经历了中国战火年代的洗礼,血脉得以不断延续和开创,有着代代茶人的呕心沥血,滇红的制作工艺越来越精良,发展的越来越壮大。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和建设的需要,曾唤有“一吨‘滇红’换10吨钢”的说法,可见,云南“滇红”在当时的中国,对国家发展建设贡献之大。
1958年,顺宁实验茶厂又制作成功红碎茶,之后顺宁实验茶厂引进红碎茶揉茶机械,于1964年先于全省各茶厂开始规范化批量生产滇红碎茶。至此,“滇红”既有功夫红茶,又有红碎茶。
“滇红”自诞生之日起,以人才倍出和不断革新而永葆“名茶”之位,林立世界,正是有冯绍裘这样的一批批匠心茶人,我们今天才得以继续品茶到这杯香飘百年的韵味好茶。
现今,1938年生产第一两滇红茶的顺宁实验茶厂依旧坐落于云南凤庆安石村一带,为云南昌宁红茶业集团安石茶厂。昌宁红安石茶厂(原顺宁实验茶厂)已被临沧市人民政府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原址上的文物——1930年代的英国马歇尔茶叶揉捻机及1950年代的“人民公社”、“凤山公社”等老建筑外立面,保存了近代中国制茶发展史上最完整的记忆。
为了更好的再现滇红历史文化面貌,将滇红的美名远扬海内外,凤庆县人民政府以昌宁红安石茶厂为地标,大力打造“中国滇红第一村”文化旅游品牌,未来昌宁红安石茶厂将会成为集滇红茶文化溯源、滇红茶源头品鉴的宝贵旅游胜地,吸引着那些深爱滇红文化的老茶客们前来打卡留念。
来源:莫老师说茶,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