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多普洱茶企业中,除了大益、下关这样的龙头企业,很少有品牌会重视自己的知识产权。市场年年都会出现一款茶大卖之后,其他企业争相效仿。从原料到包装再到概念营销,进行的是全方位的山寨。山寨到最后的结果就是前人栽树,后人乘不了凉,最后大家一起把一类产品给作死。
一款产品成功以后,茶商必须要全方位的来保护自己产品的知识产权,尽管现在谁也做不到垄断原料的程度,但从配方到独立包装这些是可以申请专利的。实际上在普洱茶市场当中,山寨行为往往就是名字山寨与包装山寨。所谓名字山寨,你可以叫“南糯山五星”,我也可以叫“南糯山五星”,毕竟消费者喜欢一款茶,都是从名字开始的,至于哪个品牌,不是行家怎么能清楚品牌与品牌之间的区别。
到了包装上,一款成名的产品往往有许多孪生兄弟,“康师傅”变“康帅傅”,李鬼变李逵的事情每隔一段时间就要上演一次。对于这样的山寨行为,行业内通常用的方式是,老板们之间彼此打招呼,抄袭也不要抄的太夸张。大家都要维持市场的一团和气,今天我抄了你的,明天我的茶火了,你再抄过来。这样一来一回,大家也就扯平了,你吃肉我喝汤的思想根深蒂固。
传统观念不全都是好的,一团和气的背后是大家创新的积极性都被磨没了。想喝汤的人越来越多,想吃肉的人却越来越少,原因也很简单,都怕肉没吃到嘴里,却啃到块大骨头。市场越来越缺乏活力,一眼望去,尽管产品众多,要么新瓶装旧酒,要么千篇一律的模仿。
说一潭死水过分了点,可再这样下去,普洱茶市场又要迎来一次洗牌。到那时,又会有多少茶商血本无归。有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茶商们除了做好茶,茶商更应该注重自己的知识产权。
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