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云南勐海县布朗族村寨的变与不变:90后村支书重新定位千年茶村

编辑:yzwi

一边是200多户1000多位村民,一边是2万多茶友粉丝,90后布朗族小伙岩烟叫,每天在村支书和茶农这两种身份间自由切换,忙得不亦乐乎。服务对象有所不同,但都离不开茶。

“一个是供给端,引导村民管理好茶树种好茶,一个是需求端,及时了解客户需求,打通销路。”作为老曼峨村的致富带头人,31岁的岩烟叫在繁忙的村务工作之余变身主播,为家乡的普洱茶“代言”。

老曼峨,既是寨名,也是茶名。在有着“中国普洱茶第一县”之称的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老曼峨的名气不算最大,却也是当地一块响当当的金字招牌。这个藏在大山里的布朗族村寨,据考证有上千年的种茶史。

5月17日,老曼峨的茶农正在采茶。新华社记者李木子摄

老曼峨建在布朗山深处一个缓平的坡上,这里群山环抱,四周茂密的原始森林里生长着古茶树。走进老曼峨村,一幢幢现代化民居鳞次栉比。几乎每家都有炒茶的几口大锅、用来晒茶的阳光房和招待客人的茶室。村子里做茶的人太多,为了区分,村民们将自家门牌号作为品牌,挂在门口显眼位置。

岩烟叫家也不例外,取名为“老曼峨75号”,和他在抖音上的名字一样。他说,以前村民们种茶大多只是自己喝喝或者招待客人,从没想过要通过茶叶来增收致富,更谈不上品牌意识。

2012年,岩烟叫如愿考上了省城昆明的一所大学,成为寨子里的第一批大学生,从祖祖辈辈绕不开的布朗山,去到了更远的地方。那几年,来老曼峨采购茶叶的外地客商逐步多起来,茶叶价格也开始上涨。

2019年6月13日,岩烟叫在炒制刚刚采下的茶叶。新华社记者胡超摄

“一到采茶季村子里就很热闹,各地车牌、各地口音都有。”村民岩坎儿说。

布朗山是一座大山,阻隔的不只是地理空间,还有一代又一代人的眼界。2015年,大学毕业的岩烟叫,刚开始没有选择回到家乡,而是留在昆明自主创业,先后卖过快餐、水果和珠宝。

彼时正值中国打响脱贫攻坚战,开启了一场战天斗地式的变革。作为全国唯一的布朗族乡,这里集聚了政府、企业等多方帮扶力量,从基础设施到群众的思想观念,都在发生变化。

2016年下半年,岩烟叫回村了,他也开始做茶。大学生回来当茶农,多数人都不理解,包括他父母。但岩烟叫很快进入状态,还根据客户需求,在保留传统制茶工艺基础上做了改进,茶叶销量进一步增加。

2019年,岩烟叫当选村支书,更加注重老曼峨茶品牌的建立和维护。也正是这一年,他成立茶叶专业合作社,将社员覆盖到其他村寨。为了拓展销路,岩烟叫打破传统的销售方式,探索电商、抖音直播等线上渠道。

2019年6月13日,老曼峨村民在村里的茶叶初制厂挑拣茶叶。新华社记者胡超摄

如今,在村支书带领示范下,越来越多的村民都在尝试这种新业态。一些茶农家里专门配有直播设备,一有空就会上直播间,点对点跟客户进行互动。

近些年,茶价虽然上来了,但老曼峨人坚持不施用农药和化肥,每年做出来的茶叶品质都很稳定。为了保持老曼峨茶的原汁原味,防止外面的茶叶进来以次充好,每到春茶采摘季,村子里会在主要道路设卡口,并派专人值守。今年受干旱等因素影响,古茶树发茶量有所减少。村民们干脆少采或不采,让古茶树能够休养生息。

茶树跟人一样有灵性,你对它好它也不会亏待你。口袋鼓起来的老曼峨村民,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在小学阶段就把子女送到乡里或者县城就读,享受更为优质的教学资源。谁要是考上了大学,还能拿到村里专门设置的上千元奖励资金。

“过去我们在这方面吃了不少亏,得慢慢补回来!”岩烟叫说。

来源:新华社、北京茶世界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买好茶 上茶窝 正品保障 品类齐全
查看

推荐阅读

评论

0条
发布失败,请检查您的输入。
您还没有登录
点此登录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