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绿春:“1+3”模式茶叶“链”成致富路

编辑:一抹阳光

绿春县现有茶园面积25.25万亩,投产面积24.69万亩,产量2.57万吨,种植面积、产量居红河州首位。近年来,绿春县通过培育龙头企业,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1+3”模式茶叶“链”成致富路,受益农户3.41万户15.35万人。

培育一批龙头企业

引进云南昌宁红茶叶集团有限公司在县域内投资建厂,成立云南哈尼高原生物产业有限公司,通过建成标准化茶叶精深加工厂,促进县内原有的茶企改变生产、销售模式,全力提升县域茶叶标准化生产能力。目前,全县涉茶省级龙头企业8家、州级1家,已培育新型经营组织101家茶企,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SC)15家。

“我们现有绿色认证基地1500亩、有机认证基地500亩,年产量300吨,公司注册商标‘啊杷唆’头口茶品牌,着力打造绿春茶的民族品牌,在提升品质、培优品种、打造品牌、建立规范标准化生产等方面下足功夫,以联农带农方式带动当地村民40余户300余人增收致富,实现资源整合、互利共赢、助力乡村振兴。”绿春头口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邓明军介绍龙头企业带动茶叶产业发展情况。  

规模化种植

绿春县推行“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群众富在产业链上”的工作模式,充分发挥党建引领茶产业健康发展。以6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为核心辐射点,成立120个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及茶园8.2万亩,带动茶农1.11万户4.98万人。在骑马坝乡玛玉村、大黑山镇马鹿塘新村等六大片区建立5000亩以上相对集中连片的种植基地4.52万亩,带动茶农0.37万户1.68万人。  

“积极探索‘党组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以劳务用工、鲜叶收购、入股分红等方式,在产业链上建支部、聚党员、富茶农、树品牌,解决了当地茶产业组织化程度低、茶园管护标准低、采摘技术滞后,茶产业促增收致富不明显等问题,有效助力乡村振兴。”绿春县绿鑫生态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白冰说。

标准化生产

出台《绿春县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抓有机创名牌育龙头三年行动计划》《绿春县茶产业发展十条奖补措施》等扶持政策,制定发布“东仰云海”区域公共品牌和《富含茶多糖紧压茶》《高香白茶》《绿春茶》等团体标准,开展茶园管理技术培训,全县茶产品质量和茶园管理水平逐步提升。

“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的原则,加大茶叶产品的‘三品一标’认证力度,着力推进原产地保护和品牌建设,切实把绿春元素融入茶文化中,推进茶文化和茶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绿春县农业和科学技术局副局长陈钰影说。截至2022年底,全县有效绿色有机茶园认证面积4.58万亩,其中绿色茶园1.58万亩,有机茶园3万亩,占全县茶叶总面积18.14%。全县43家茶企通过绿色食品、有机产品认证76个。

“我们拥有玛玉优质茶园有机转换示范基地500亩,绿色食品认证5000亩,通常高于一般茶叶的收购价来激励和督促村民不施化肥、不打农药、不过度采摘,有力维持茶园的有机生态。”绿春县玛玉茶厂负责人卢崇兴说。

品牌化营销

创建了企业自主品牌和区域公共品牌。目前,全县已注册登记茶叶经营企业269家,注册商标219件,其中,“玛玉”“黄连山”品牌荣获云南省著名商标,同时与“彤瑞”“玛玉古王”“啊杷唆”3个产品品牌连续入选2022年、2023年云南省“绿色云品”品牌目录名单。

“通过聚力提升绿春茶整体品牌影响力,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搭建多元营销网络,构筑绿春茶体系,努力提高云茶市场竞争力。目前,已成功入驻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一心堂等平台营销绿春茶叶。”绿春县农业和科学技术局局长简红说。

通讯员:卢玉华 高莹

来源:绿春县融媒体中心,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买好茶 上茶窝 正品保障 品类齐全
查看

推荐阅读

评论

0条
发布失败,请检查您的输入。
您还没有登录
点此登录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