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健康中国·茶寿共识”2024首届中国茶寿文化节亮点纷呈

编辑:yzwi

6月1日,“健康中国·茶寿共识”2024首届中国茶寿文化节暨新化县第四届茶旅文化节在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奉家镇渠江源开幕。中央候补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刘仲华,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湖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鄢福初,长沙市原市长杜远明,全国老龄办原副主任、直属机关党委书记闫青春,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地理研究所教授闵庆文,中国未来研究会中医药一体化发展分会会长周小青,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老年健康标准委员会副主任杨泽,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联络部副部长、浙江省外事办二级巡视员戴爱萍,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副院长、国家茶叶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主任陆小磊,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何德佳,省茶业协会会长周重旺;新化县领导李铁雄、彭韬及全国茶与健康领域相关专家学者以及全省茶叶主产市县茶叶主管部门负责人,全省红茶龙头企业代表以及新闻媒体共400余人参加开幕式。

开幕式上颁布

《中国茶寿之乡标准》

开幕式在开场舞龙腾盛世中拉开序幕,2条茶龙、54条地龙的舞龙表演,结合梅山武术的演绎,充分展示了新化作为“中国茶寿之乡首创地”深厚的茶文化底蕴和“崇文尚武、厚德重义”的新化精神。茶龙地龙表演、茶寿情景剧、新化山歌、梅山武术、时尚奶奶茶寿T台秀等节目引来游客阵阵掌声。

活动现场颁布《中国茶寿之乡标准》,武夷山、景迈山与奉嘎山达成三山共识,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与会领导专家共同开启了中国茶寿之乡标准体系全球发布仪式。标准涵盖了地理地貌、自然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稳定性、饮食习惯、长寿人口比例、百岁老人占比等多个方面。随着该标准体系的贯彻落实,将有力统筹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提升,推动茶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中央候补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刘仲华受邀出席,他指出,新化红茶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政府的高度重视,强大的产业基础,在短短几年时间异军突起、名声大振,在湖南红茶、中国红茶走向世界的过程中,新化红茶功不可没。近年来,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各领域的专家学者都参与到茶与健康的研究,取得了“坚持饮茶可以延缓衰老、让时光慢走”“坚持饮茶可以调节人体代谢”“坚持饮茶可以调节免疫、给身体装上防火墙”三大研究成果。本次活动以茶寿为主题,将会让更多人了解茶,吸引更多人因为健康、年轻、美丽、长寿而爱上茶。希望新化高举“茶寿之乡”的大旗,以双“非遗”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支撑,以文化和科技双轮驱动,让新化红茶辉煌延年。

特色茶寿晚宴

篝火晚会

活动中,一场由湘菜大师掌厨的特色茶寿生活宴,为大家献上了一桌精心烹制的茶寿佳肴。头牌菜赠送给了茶寿老人,共同祝愿茶寿安康。《茶寿蛋》由茶寿婆婆和茶童派送,传递着对长寿的祝福。宴会中,大家还共同为新化本土百岁老人生日祝寿。随着夜幕降临,篝火晚会拉开序幕,游客们手牵手围坐在篝火旁,在欢乐和热闹的氛围中感受到茶寿文化的独特魅力。

“健康中国·茶寿共识”

茶与健康论坛

本次茶寿文化节的重头戏——龙壁润睛“健康中国·茶寿共识”茶与健康论坛。来自茶行业、老年保健行业、文化宣传行业等多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奉嘎山圆桌对话,论道茶健康,共享茶生活。与会嘉宾共聚一堂,聚焦新化茶叶产业发展,通过对中国茶寿之乡标准体系的全面解析,深入探讨茶与健康的融合发展,推动茶寿生活方式的社会普及与实践深化,围绕茶寿生活方式的现实意义展开深度对话。

国家卫健委老年医学研究所原副所长杨泽教授从专业角度出发,对“中国茶寿之乡”标准体系进行了详尽解读,揭示了茶与长寿之间的科学联系。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于志敏从中医基础理论的角度,阐述了“因茶而寿,因寿而茶”的深刻内涵,强调了茶寿生活方式对于提升国民健康水平的重要作用。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鄢洛阳在发言中表示,茶叶产业不仅是新化县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更是带动人民增收致富的关键引擎,我们将持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为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县茶叶产业领导小组组长姜世星分享了新化县创建茶寿之乡的宝贵经验和具体措施,展示了新化在推动茶产业与健康产业深度融合中的积极姿态与创新举措。

湖南省茶业协会会长周重旺应邀出席论坛。周重旺会长指出:要加大宣传推广力度,让更多人知道,我们这里是第一个中国茶寿之乡。可学习借鉴景迈山的经验,景迈山在申遗之后,普洱茶的销售非常好。要走产业化之路,走持续发展之路。宣传好茶寿之乡产品、宣传茶寿之乡品牌,让更多的人来这里享受休闲养生,让更多的人来这里来喝新化红茶,体验茶寿之乡。

茶寿文化节亮点纷呈

茶寿文化节亮点一:

中国茶寿之乡标准确立和颁布

新化,作为中国茶寿之乡首创县,通过这次参与中国茶寿之乡的标准审定、发布,将对发展新化县域经济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新化将牢牢握住中国茶寿之乡金字招牌,继续加大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还在全国寻找达到茶寿之乡标准的县市,结成姊妹城市,共同推动茶寿事业的发展,将茶寿生活引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以一种积极向上、健康养生、生态循环的生活、工作方式推动社会转型发展,共同开创地球村更美好的未来。

对于促进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推动银发经济发展,让老年人重获认同感与满足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能够从根本上实现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吸引更多的资源进入其中寻求商机,打造新质生产力,焕发更多活力。茶寿既是对108岁高龄的雅称,也是对这种生活状态的诠释。茶寿生活包括生态环境,文明自律,饮食劳作等多重因素,可带动影响文化旅游,老年康养,养生保健,休闲观光农业,农产品销售,农旅茶旅融合等多个产业的联动和升级,并带动相应产业发展,形成新的产业链条,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为当地百姓带来实惠。在中国首届茶寿文化节上,有诸多元素融入其中。新化独有的茶龙、地龙同台亮相。两条草龙和由108人舞动的地龙拉开序幕。茶龙从新化草龙逐渐演化而来,全身插满茶树枝叶,每年茶叶采摘季,当地人都会舞动茶龙,预示当年茶叶有个好收成。

茶寿文化节亮点二:喊话雷军

小米Su7新能源汽车的首个大型户外秀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小米汽车车友会组织了12台小米Su7新能源汽车在茶园绕行,随后进入开幕式现场,供游客参观体验打卡。此次小米Su7生态展与新化红茶的有机结合,不仅可以让游客们感受到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的完美融合,也能让大家更深入了解新化红茶的魅力和价值。这种跨界合作方式不仅能让高新企业为乡村振兴助力,也为新化红茶推广和传承注入了新动力。

随着“以旅兴茶,以茶助旅”的茶旅产业融合渐入佳境,新化已经是湖南茶叶千亿产业十强县,是湖南红茶品牌阵营的主力军,是湖南红茶的核心阵地和主产区。目前,新化产茶面积达10.28万亩,茶叶总产值突破15亿元,茶旅综合产值达24.8亿元,全县11万余人从事茶产业。

茶寿文化节亮点三:

茶寿中国 三山共识

福建武夷山、云南景迈山与新化奉嘎山达成茶寿共识,成为了本次活动的最大亮点。三座名山同样都是世界遗产地,而且都盛产茶,这三处世界遗产地都留下了自然与茶叶的协作。以茶会友,共论茶叶发展的朝向,三山共同来发起中国茶寿分会的筹备仪式。为中国未来茶叶的发展注入强劲的动能。

茶寿是我国古代对108岁高龄的雅称,而新化是获得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首个认证的中国茶寿之乡。新化位于中国地理过渡带、气候枢纽带、文化融合带,这里的人们生活简朴、食材天然、粗茶淡饭,千百年来传承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理念,因而多长寿老人。新化茶叶便主要分布在大熊山、天门山、奉嘎山这些深山密林之中。这些产茶地区山高溪多,海拔高差大、山林覆盖广,气候温和湿润,也是生产原生态、高品质健康好茶的最佳产地。据官方数据统计,新化县百岁以上老人仅奉嘎山境内就有十五位。

茶寿文化节亮点四:

茶寿生活 健康论坛

“茶寿生活 健康论坛”活动以“龙壁润睛”的启幕仪式拉开帷幕,五位嘉宾手持毛笔,共同在象征长寿的龙眼上润色,寓意茶寿文化如龙般延绵不绝,生生不息。论坛期间,新化红茶协会与韦希资本共同签署了中国茶寿产业健康基金协议,此举标志着双方将携手探索茶寿产业的创新路径,基金将用于支持产业研发、市场推广及人才培养,为茶寿产业注入持久动力,促进其健康稳定成长。与会人员还就茶寿之乡产业发展的战略联盟建设进行讨论,大家认为,构建跨领域合作平台,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创新,是推动茶寿产业迈向更高层次的必由之路。

“共饮一江水,齐品新化茶。何止于米寿,相期以茶欢。”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彰显了新化县在茶寿文化传承与创新上的独特地位,更为茶与健康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新方向。

新化古称梅山,地处北纬30度附近的黄金产茶带,跻身湖南茶叶千亿产业十强县,当地人种茶、喝茶、爱茶,茶文化绵延1500余年。去年9月,新化被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授予“中国茶寿之乡”首创县称号。近年来,随着“以旅兴茶,以茶助旅”的茶旅产业融合渐入佳境,目前,新化产茶面积达10.28万亩,茶叶总产值突破15亿元,茶旅综合产值达24.8亿元,全县11万余人从事茶产业,“一片叶子富一方百姓”的精彩故事在生动上演。此次开幕式以多种业态和形式展示茶寿生活的本源,无论是茶寿谷、茶溪谷的场景搭建,还是现场茶席的布置,以及茶寿晚宴的进行,都向世人袒露茶寿生活的真谛:源生自然,自然好茶。茶寿生活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与世无争的心态,悠然自得的状态,颐养天年的形态,都让我们深刻体验到了茶寿生活中人与自然浑然一体的姿态。

来源:红网时刻、新化融媒,湖南茶业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买好茶 上茶窝 正品保障 品类齐全
查看

推荐阅读

评论

0条
发布失败,请检查您的输入。
您还没有登录
点此登录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