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贵州普安:深耕茶旅融合,写意“诗和远方”

编辑:馆禾

初夏的普安,绿意葱茏。在贵州省普安县“贵州绿茶第一采”永久首采地茶神谷里,遍山茶树随着地势起伏,如海浪般翻涌。

茶,是贵州普安最靓丽的名片。这里被誉为“中国古茶树之乡”“中国茶文化之乡”“全国十大魅力茶乡”。每年的1月1日,茶神谷的“贵州绿茶第一采”活动都会吸引全国无数茶商和游客前来抢购、观光。

茶,也是普安最美的风景。普安茶源街道入选贵州“第二批全省乡村旅游重点镇”;由普安茶文化生态旅游景区、75公里山地自行车道赛道、细寨村、白水瀑布、森林温泉等组成的“茶香萦怀——贵州·普安茶海密林骑行之旅”入选2023年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近年来,普安县紧扣茶产业“古”与“早”两大特点,抢抓“贵州绿茶第一采”永久首采地和举办地机遇,整合各方资源,依托万亩茶山和“普安红”茶品牌优势,打造“住茶园、游茶园、品茶饮、购茶产、体验茶俗”旅游模式,以茶文化串联起特色村落、民俗体验、运动康养等旅游业态,深耕茶旅康养一体化融合发展之路,书写“以茶为媒”“以旅兴茶”的“诗与远方”。

万亩茶山环抱之中,自行车赛道蜿蜒盘旋,赛道两旁,起伏的茶山中人影点点,身着布依族服饰的游客背着竹篓,采茶、拍照,体验做“一日茶农”的自得生活。

“早上到茶山采茶炒茶,下午到细寨村体验蜡染、听斗弹达吟,傍晚逛游音乐喷泉小吃街,在烟火气中遍尝美食……”这是茶源街道布依茶源客栈负责人、贵州奇行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阳松为游客规划的最佳一日游“标配”。

“游客来茶源,就是想寻味茶香,体验‘慢生活’。”阳松说。布依茶源客栈坐落茶源街道主街,共有72间客房,红顶灰瓦、绿树掩映,相对独立的客房、便利的交通让这里成为康养游人群的住宿首选,每到旅游旺季更是“一房难求”。

茶源客栈的火爆仅仅是一个缩影。近年来,随着4A级景区普安茶文化生态旅游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旅游要素不断优化,生态茶旅、休闲茶旅、养生茶旅、研学茶旅已成为茶源街道茶旅融合的金字招牌。

不久前的“五一”小长假,茶源街道迎来一波旅游小高峰,带动当地住宿、餐饮、美食街、KTV、茶叶销售等业态发展。截至目前,景区共发展民宿9家,餐饮经营主体也逐年增加,进一步拓宽了当地群众的收入渠道。

住茶山、看瀑布、逛村寨、泡温泉……茶乡普安利用生态优势与风土人文,各式“茶旅+”的模式不断创新,逐步打造形成满足不同层面、不同类别消费人群的旅游新业态。

“我们从‘吃住行游购娱’旅游产业链和独有资源出发,持续推进茶山、民宿、温泉、康养等业态融合发展,聚力打造宜居宜游的茶旅康养品牌。”普安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副局长石灵霞介绍。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普安全县现有茶园面积18.3万亩,可采面积13.1万亩,2023年实现干茶产量约9500吨,产值12.95亿元,综合产值17.59亿元,带动农户1.8万户7万余人增收。

石灵霞说,普安县将始终坚持“以茶为媒,以旅兴茶”的发展战略,围绕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依托四球古茶树资源、茶马古道遗址等打造精品寻茶路线、利用山地自行车赛道开展特色体旅活动、围绕“三月三”“六月六”等民俗节庆活动丰富文化体验,完善旅游业态,持续推进茶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2016年,普安县依托深厚的茶文化底蕴打造普安茶文化生态旅游景区,一批批外地游客开始走进这个有着一万多名搬迁群众的小镇,韦波作为一名返乡农民工创业者,他开办的韦波服饰加工厂里的民族服饰也成了热门“打卡”项目之一。

服装可以体验,那采茶制茶能体验吗?韦波又开始思考把体验式旅游贯穿到底。与茶农建立合作关系,开展采茶体验,游客购买茶青、请师傅代炒茶的费用又成为当地茶农增收来源之一。

“有的茶农家里劳动力不足、茶青采收不过来,正好游客又有体验采茶的需求,一举两得,最终目的还是要让大家一起从旅游发展中受益。”韦波说,长期性的采茶旅游体验项目,加强了对夏茶、秋茶的管理利用,提高了茶叶附加值,增加了茶农收入。

同时,韦波还在茶叶包装上融入刺绣设计,建设织布、刺绣、蜡染体验馆,把刺绣、茶叶、旅游真正结合起来,打造文茶旅一体化发展模式,带动了联盟村、茶场社区、细寨村等周边群众共同吃上了“旅游饭”,茶叶销售额每年平均100余万元。

“旅游旺季就要来了。”韦波边整理着店里的服饰边说,他相信,通过进一步规划完善,家乡的旅游发展会如门口的三角梅般越开越旺。

来源:贵州日报天眼新闻,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买好茶 上茶窝 正品保障 品类齐全
查看

推荐阅读

评论

0条
发布失败,请检查您的输入。
您还没有登录
点此登录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