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品牌为王:西双版纳普洱茶产业发展趋势展望

编辑:一抹阳光

从近些年的趋势来看,普洱茶原产地西双版纳,似乎在着力打造两大品牌。一个是勐腊茶,贡茶味;一个是勐海茶,勐海味。


二〇二四年勐腊贡茶文化节开幕式(易武)

勐腊茶,贡茶味,其历史悠久绵长。官修史书,最早可以追溯到明代隆庆年间,车里宣慰使刀应勐为了取悦王妃孃呵钪,为了给大明朝廷缴纳贡赋而划分十二版纳,其中一个版纳就叫茶山版纳,包含今天的普洱江城整董和六大茶山一带。那时候,茶山版纳的茶,既用来进贡大明朝,也用来纳礼姻亲缅王。

明灭清兴,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吴三桂,被封为平西王,主政云南。吴三桂在云南丽江永胜设茶马互市,此时,六大茶山的普洱茶,主要有两大功能,一为吴三桂换取西域战马,是为谋反的倚仗;二为世子吴应熊在北京结交权贵所用。

翻遍大清所有历史,我发现,史书中关于康熙王朝时代的普洱茶记载极少。《云南通志》和《元江府志》中的零星典籍,云南地方官员偶或的进贡,说明当时的皇帝和朝廷,都没有真正重视地处滇南的茶山版纳。


康熙五十五年(1716)云南开化府总兵阎光炜进贡普洱茶奏折

(原件藏于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

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康熙大帝玄烨的一生,少年时斗鳌拜,中年时平三藩之乱、收台湾,老年时定蒙古。忙于应对天下大势的玄烨,大约是没有时间关注滇南的茶的。

康熙大帝之后,他的儿子胤禛继位,是为雍正皇帝。伟大的皇帝,必须要有伟大的功绩,于是,改土归流,汹涌而来。

在雍正皇帝的授意下,云贵总督高其倬,率先对云南的滇西,进行改土归流,只三年,丽江土司和楚雄土司相继归流。

高其倬之后,云贵总督鄂尔泰针对滇南改土归流,车里宣慰司旗下的六大茶山,归流于新设立的普洱府,真正的贡茶时代来临。

此后云贵总督尹继善、张允随等封疆大吏,倚邦土司曹当斋等地方官员,不断改善鄂尔泰时代的云南茶政,把贡茶文化推向高潮。其中,曹当斋因采办贡茶有功,被乾隆皇帝弘历封为昭信校尉,而其夫人叶氏,也被封为安人。


倚邦土司曹当斋塑像(倚邦)

古六大茶山,有五座在勐腊,所以,勐腊茶,贡茶味。从历史人文的角度来分析,贡茶味,是一种高贵的味道,皇家的味道,自雍正皇帝胤禛开始,大清的历代皇帝,无一不是贡茶味的代言人。


二〇二四“勐腊茶·贡茶味”主题论坛(易武)

而勐海茶、勐海味的历史,则相对简短得多。勐腊茶,贡茶味,讲述的是澜沧江东岸五大茶山的前世今生;而勐海茶,勐海味,讲述的是澜沧江西岸新六大茶山的传奇。

1913年,普思沿边行政总督柯树勋针对如今的勐海一带,进行改土归流,雪藏的勐海茶,正式进入史册。

而真正把勐海茶推向巅峰的,是佛海茶厂的创始人范和钧。为了开办佛海茶厂,1939年3月,抗战时期,范和钧、张石诚受中央政府的指派,先后进入缅甸、印度考察茶叶市场,为勐海茶的销售,挖掘了国际大通道。

怀着云茶救国的梦想,范和钧、张石诚、李拂一等人,把佛海茶厂搞得风生水起,名扬天下。

而在这个时代,南糯山实验茶厂的白孟愚,对勐海茶的贡献,也是有大功之人。

范和钧和白孟愚,虽是竞争对手,但也是时代双雄,他们,都是勐海茶的“太极推手”。从1939年到1942年,在他们的运作下,勐海茶缔造了高光时刻。

遗憾的是,因为日冦的轰炸,范和钧的佛海茶厂,1942年被迫关停。佛海茶厂和范和钧,就像一道流星,划过普洱茶历史的夜空。流星的光芒虽然短暂,但却耀眼炫目。

新中国成立后,当年的佛海茶厂,改名为勐海茶厂。厂长唐庆阳先生,数十年如一日,走茶山,守护这历史的符号。

1950年至1993年,这四十多年,中国的社会,以粮为纲,是为普洱茶的低谷。之后,在唐庆阳的指导下,在易武人张毅和台湾人的合力下,普洱茶开始复兴,直到现在。

盘点勐海茶的点点滴滴,我发现,勐海茶,勐海味,热血的味道,商道的味道。没有范和钧,就没有佛海茶厂和勐海茶厂,当然也就没有勐海茶厂派生出来的大益以及众多大型茶企。勐海茶商道,数十年来一直在传承和发扬!

(秦歌写于2024年6月7日)

来源:行知茶文化讲习所秦歌,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买好茶 上茶窝 正品保障 品类齐全
查看

推荐阅读

评论

0条
发布失败,请检查您的输入。
您还没有登录
点此登录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