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补链强链助推云茶高质量发展——访省农科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三级研究员袁媛

编辑:一抹阳光

记者:就目前情况看,云茶高质量发展中的痛点和难点有哪些?如何破解这些难题?

袁媛:云南是中国第一产茶大省,但与茶叶强省还有一定差距,产业发展存在链条短,茶产品传统,茶叶及其衍生产品的开发利用不足;企业对产业的带动力不足,产业对茶农的带动力不足;茶园产值低成本高;以茶为主题的文化创意产业挖掘不深、茶叶与新业态的融合发展不足等诸多痛点和难点。当前,茶叶供大于需,全球消费市场发生了剧烈变化,推进云茶高质量发展,应以科技创新为动力,融合发展为路径,打造匹配市场需求、激发产业活力的云茶现代产业体系。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要强化科技创新,激发云茶发展新动能。解决茶叶产销失衡的问题,根本出路在于科技。我省的科技创新要从重点关注茶叶新品种选育、高产优质栽培技术转向围绕茶叶新品种选育等茶产业全产业链的技术需求的创新。一是加强茶叶基础应用研究,依托科研院所、高校、专业检测机构的人才和设备优势开展从产地环境、产品成分、产品功效、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等全方位的系统研究,建设科学、公正的云茶数据库,为产品溯源和新产品、新功效的开发提供支撑,重构云茶信任体系。二是强化个性化产品研发,细化、精分消费人群,开发适合不同目标消费人群的个性化茶产品。三是强化茶叶深度创新利用,跳出茶叶谋划茶叶,茶叶中含有多种有价值的成分,探索将茶叶运用在含茶食品、茶保健品、茶日用品等领域,拓宽茶叶利用率,提升附加值,增加茶产业效益。四是强化茶产业设备创新。

二要做足“茶叶+”文章,打造云茶发展新空间。以茶消费作为切入点,深入推进茶旅融合的同时,挖掘我省多民族茶饮文化习俗、各具民族特色的陶艺、银艺、木艺、布艺等手工艺产品等,跨界做足“茶叶+”文章。

记者:《云南省茶叶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工作方案(2023—2025年)》明确我省茶产业发展布局。为实现优化布局,实现集约化等发展,我省应该在哪些方面着力?

袁媛:《方案》提出以普洱茶、滇红茶为主,持续发展滇绿茶,兼顾其他小宗茶品类,优化布局,实现集约化、高效化、集群化发展,并明确点出了全省30个茶叶重点县的主攻方向。引导各县以科技创新为突破点,集中力量发展优势品类,进行差异化、特色化市场竞争。在茶叶产大于销的局面仍未缓解,产能过剩的风险持续积累的市场背景下,茶经济发展的基本矛盾是需求创造,应跳出传统茶思维谋划茶产业的发展,推动茶科技与茶文化有机融合创造新产品、新体验和新的消费模式,才有可能刺激消费者潜在的消费欲望,提高消费水平,进而带动茶产业结构优化、茶产业转型发展。

创制茶叶特色品类拓宽茶产业赛道,德宏州做出了示范、树立了标准。德宏州依托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联合本地企业,对德昂族酸茶加工工艺进行创新,并对酸茶成分、功效等进行科学分析、宣传,短短3年,将一个少数民族日常饮用或做菜的农产品培育成产量近300吨、生产主体20多家的特色茶小集群,产品销往北上广等地,极大地提高了德宏茶区的市场影响力。

云南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孕育出众多独具特色的食用植物资源,茶区各民族各有各的制茶工艺、吃茶喝茶习俗,“茶叶+”创新资源丰富多彩,各产茶县应立足资源禀赋,紧扣日益多元化、健康化、个性化的市场消费导向,以科技为支撑,深入发掘和传承底蕴深厚的民族茶文化资源,依托特色食用植物资源,创新各民族茶叶加工工艺,创制品质独特、辨识度强的特色茶叶品类链接消费市场,将资源变产品、产品变产业,产业变集群,从而形成影响力大、竞争力强的特色茶产业板块。

来源:云报全媒体 记者 王淑娟,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买好茶 上茶窝 正品保障 品类齐全
查看

推荐阅读

评论

0条
发布失败,请检查您的输入。
您还没有登录
点此登录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