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三茶”统筹理念下 磐安云峰如何高质量发展

编辑:一抹阳光

六月古茶场,茶香飘万里。6月13日,玉山古茶场?2024“磐安云峰”茶产业高质量发展集中签约暨中国茶?好故事全国行磐安站首发仪式在浙江省金华磐安玉山古茶场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众多茶界知名专家、学者齐聚磐安,共商“茶”事,为磐安云峰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献计献策。

文化赋魂

素有“群山之祖、诸水之源”之称的磐安,是全国首批“生态示范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生态优势明显,农业底蕴深厚。好山好水育好茶,磐安产茶历史悠久,可追溯至东晋。始建于宋代的玉山古茶场是国内现存唯一的古代茶叶交易市场,被誉为“中国茶文化的活化石”,“古茶场文化”被评为首批“浙江文化标识”。

磐安如同揉捻、干燥、精制后的茶叶,经过了时间一遍遍的冲刷和洗礼,孕育出了独特深厚的茶文化积淀。时间回溯至2022年11月,“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项目正式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新一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磐安“赶茶场”作为唯一庙会类项目,在申报视频专题片中占有重要份量。磐安“赶茶场”和磐安茶产业因而走向了国际舞台,为世界茶文化增添了一抹磐安色彩。

产业富民

十八年来,磐安始终牢记嘱托,站在“两个维护”的高度,通过多年培育,茶叶已成为磐安富民产业、农业支柱产业。全县有5.2万劳动力从事茶叶生产经营,重点产茶乡镇人均茶叶收入达1万元以上,茶叶主产区人均茶叶收入达1.3万元,约占农民人均收入的50%以上。2023年,全县茶园面积8.2万亩,总产量2640吨,产值4.85亿元,约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23%。

面朝黄土,默默耕耘,数万磐安茶人不断厚植茶产业优势,深耕“磐安云峰”主导品牌培育,孕育出了“道骨仙风、磐安云峰”这一独特深厚的茶文化积淀,用一片“小茶叶”成就一个“大产业”。磐安先后荣获了“中国生态龙井茶之乡”“中国名茶之乡”“中国茶文化之乡”“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等美誉。“磐安云峰”以其“色翠、形美、香高、味醇”的优异品质,先后获得“浙江名茶”“全国名茶”“文化名茶”等诸多荣誉,2024年“磐安云峰”品牌价值达到23.51亿元。

近年来,磐安茶文化融合发展开始破题,形成休闲茶乡游、云峰茶节、非遗庆祝、赶茶节、赶茶场习俗体验、茶文化研学、茶膳食品等不同类型的融合产品,优化了非遗传承环境,促进了茶经济的发展。结合美丽乡村旅游示范带建设,不断推进茶旅融合发展,深度打造茶园观光、体验、休闲、康养、度假等精品茶旅线路,构建茶生态、茶文化、茶餐饮等元素有机融合的发展模式。

磐安云峰的致富脚步并未止步,活动当天(13日)举行的集中签约仪式上,磐安县人民政府与与北京茶叶交易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浙江磐安玉峰茶厂与浙江大学茶茶学系签订教学实习基地共建协议;浙江清连香茶业有限公司与浙茶集团签订茶叶产销协议。

科技赋能

讲好“一片叶子”的共富故事,磐安一直在努力。近年来,磐安茶文化内涵不断得到深入挖掘,茶产业链条不断延长,茶科技硬实力不断增强。

以科技为支撑、生态有机为引领,磐安按照“科技兴茶”发展思路,先后与中国茶科所、浙江大学、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校建立合作关系,研制茶叶常温保鲜技术、龙井茶机采机制、白茶加工技术、风味红茶加工、风味花茶加工等技术,有效提升茶业科技创新力。2021年在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检测中,磐安茶叶水浸出物达到52.7%,比国家标准36%高出16.7个百分点,铅含量每公斤0.74毫克,远低于国家无公害茶每公斤5毫克的标准,具有典型山区茶品质特征。

如今,“三茶”统筹理念早已融进了磐安的每一片茶叶里。盛会的热闹还在延续,千年玉山古茶场静静矗立,见证着磐安茶产业从古至今的发展,也期待着更多鲜活生动的磐安茶故事。

来源: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郭婧 杨振华 傅颖杰 通讯员 张黎明 杨萤萍,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买好茶 上茶窝 正品保障 品类齐全
查看

推荐阅读

评论

0条
发布失败,请检查您的输入。
您还没有登录
点此登录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