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重庆石柱:统战助力“绿叶”变身乡村振兴“金叶”

编辑:一抹阳光

入夏以来,走进石柱县黄鹤镇的茶叶产业基地,一片片翠绿的茶园错落有致,一行行茶叶散发着缕缕清香,一幅幅美丽的田园画卷映入眼帘,重庆一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黄程淑组织当地务工群众兴致勃勃采摘着夏茶。

近年来,自全面实施“万企兴万村”行动以来,石柱县委统战部以“凝心筑石”统战品牌构建“凝心矩阵”助推乡村振兴为己任,充分发挥统一战线人才聚集优势,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引进该公司落户黄鹤镇,助推“茶业+”等产业链逐步延伸,将茶叶这片“绿色子”打造成了乡村振兴的“金叶子”。

“零距离”纾困解难荒山变成“茶叶山”

“当时,县工商联联系我的时候还有些顾虑,但了解到茶叶产业发展的广阔市场前景后,我选择了回乡创业,现在证明我当初的决定没有错。”望着欣欣向荣发展起来的茶叶产业,今年33岁的黄程淑深有感触地说。

乡村要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2021年,在外创业的黄程淑受邀参加石柱县在外成功人士新春座谈会,详细了解家乡荒地流转、营商环境等情况后,怀着对家乡的深厚情感,她毅然放弃高薪职业选择返乡创业。石柱县委统战部积极协调、联合多个部门,全力为企业提供“保姆式”和“零距离”服务,积极为企业纾困解难,助力企业按下了茶叶产业发展的“快进键”。

在统战力量帮助下,黄程淑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坚持“能股则股、持股分红”原则,探索出“带资入股”“土地入股”“借土栽种”等产业发展模式,并在黄鹤镇党委政府配合下,与全镇3个村1052户群众建立起了利益联结机制,共流转2300余亩土地发展起了茶叶产业。通过几年努力,将以前的一块块荒地荒山打造成了生机勃勃的“茶叶山”。

“心贴心”助企发展,利企惠民“促双赢”

“今年春茶销售额已突破200万元,现在正是夏茶采摘期,茶叶总产值预计达500万元。茶叶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用工量大,每年支付务工村民的总工资在50万元左右。”谈到茶叶产业发展和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情况,黄程淑如数家珍。

图为炒茶师正在查看茶叶。石柱县委统战部供图

石柱县委统战部充分发挥智力优势,组织县知联会“智库”专家走访黄鹤镇茶叶产业基地,通过了解基地建设、调研生产过程、座谈交流等方式,详细了解茶园生产加工、茶叶销售、技术需求等情况,并针对茶叶种植管护、品质提升等方面出真招、献良策,成为激活这一特色产业发展的“新引擎”。

产业如火如荼发展以来,一片茶叶从种植、管理、采摘、加工等,都能看到惠民利民的“影子”。该镇鱼龙村有3户特殊家庭,以前收入较低,家庭负担较重。黄程淑了解这一情况后,主动与鱼龙村党支部书记何建华对接,在发展茶叶产业时,优先流转了这3户人的撂荒地用于打造茶叶产业基地,并为其提供就业岗位,动员他们长期到茶叶基地务工,让其增加了家庭经济收入,持续改变了家庭面貌。

“采茶期间,我们每人每天能得到100多元的工资,每年春夏季节,仅采摘茶叶就能挣到近万元。”谈到发展茶叶产业带来的好处,在基地采摘茶叶的李白群说,茶叶产业红红火火发展起来了,既利用好了撂荒地资源,有了流转土地的收入,又能就近就业,挣钱顾家。

“点对点”精准施策产业蝶变“产业链”

今年4月10日,在黄鹤镇鱼龙村,石柱县以“传承茶叶文化,推动茶产业发展”为主题的首届采茶劳动技能竞赛活动热闹非凡。选手们展开激烈角逐,一双双巧手上下翻飞,上演着指尖上的较量。本次活动通过采茶、访茶、说茶、品茶、赏茶、论茶,让茶文化和茶科技为茶产业赋能,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注入了强大活力。

为推动黄鹤镇把茶叶产业做大做强,石柱县委统战部采取“实地走访+座谈交流+现场办公”等方式,积极协调和配合多个部门精准施策,进一步激发出民营企业活力和创造力。在统战力量的大力支持下,该公司安装起了茶叶自动化加工设备,注册茶叶商标,建成了冷藏库、加工车间、检测室、化验室、品茶室、包装室、展示厅等一体化配套功能室,达到了国家级食品安全生产标准,并获得了SC认证。

目前,黄鹤镇紧紧围绕提升茶品质、做强茶品牌、弘扬茶文化、活跃茶贸易、提振茶经济目标,充分发挥日益完善的产业链优势,在走深走实乡村振兴茶叶产业发展之路上不懈迈进,企业经济凸显出强劲的发展活力。(完)

作者 谭银花 杨玉梅

来源:中新网重庆,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买好茶 上茶窝 正品保障 品类齐全
查看

推荐阅读

评论

0条
发布失败,请检查您的输入。
您还没有登录
点此登录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