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云南勐海:以茶为媒 民族团结之花盛放勐海

编辑:一抹阳光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是举世闻名的普洱茶发源地和茶马古道源头,围绕茶文化、茶科技、茶产业,勐海县聚焦“生态优、环境美、产业旺、茶农富、秩序好、集体经济活、组织强”七项目标任务,统筹“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以五大茶山为核心,着力打造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全域旅游先行区,以茶兴业、以茶富农、以茶融旅、以茶促融,架起民族团结进步的连心桥,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在祖国边疆常开长盛。

以茶兴业助发展

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三篇大文章,着力打造普洱茶产业链,以“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思路,申报村级平台公司,目前5座古茶山均已完成公司注册,将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手段,通过“基层组织+企业+集体经济+农户+个人”的模式,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建立可持续的盈利模式,以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为关键,以业态创新、产品创新、模式创新、机制创新为动力。在强化古茶山保护的同时,推动茶产业与加工流通、休闲旅游、文化体育、科技教育、健康养生和电子商务产业深度融合,普洱茶三产融合更加深入。目前,全县茶园面积超过90万亩,年产干茶超过3.86万吨,综合产值超过250亿元,有机茶园认证37.3万亩、为全省县级第一,老班章成为建设“两山”实践创新示范区的样本。

以茶带农富百姓

为推进“普洱茶现代产业示范县”建设,打造“茶香勐海”,全面展示勐海县茶文化的历史底蕴、民俗风情及一二三产融合实效,着力提升茶文化影响力,近年来,勐海县积极落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提出的普洱茶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以打造“普洱茶现代产业示范县”为目标,推动勐海茶产业发展。全县茶叶初加工迈向规范化,县内25个民族近80%常住人口从事茶一二三产业,勐海县茶产业收入较2022年呈56%以上速度增长,以“茶”连接千家万户,以茶为媒、用茶相交,在不断促进全县茶产业繁荣发展的同时构建起各族群众相识相交的深厚情谊,茶产业成为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重要一极,也成为各民族同心筑梦的重要纽带。

以茶融旅促“三交”

勐海县坚持规划引领,各级制定有力措施,支持茶产业与特色旅游、休闲度假、观光体验、民族风情、历史文化、健康养生等产业融合发展,引导建设茶叶展示交易中心、茶文化博览馆、手工茶制作体验馆、茶主题公园等,发展茶旅游休闲项目。积极探索“民族团结+文旅融合”,深度挖掘旅游资源,认真策划精品路线,全力推进以南糯山、贺开、布朗山、巴达山(章朗)、勐宋五座茶山为核心的茶文旅商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新增国家级丙级旅游民宿2家、省级文旅新业态企业4户,2023年接待国内外游客550.1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86.33亿元。让游客身临其境体会“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的美好实景,有效推动旅游业成为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抓手。

以茶促融创示范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在开展古茶山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工作时,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引导群众既“富口袋”又“富脑袋”,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保护传承,持续深化移风易俗,让群众物质富足的同时精神上也更富有。在茶产业发展的同时,以打造边境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带为目标,聚焦民族团结进步、强边固防、乡村振兴,率先在打洛镇打洛村委会曼掌、曼厂、曼蚌等7个边境村寨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带,筑起一道“组织强、人心齐、边境安、边民富、边关美”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长廊,巩固了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勐统宣)

来源:云南网-民族时报,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买好茶 上茶窝 正品保障 品类齐全
查看

推荐阅读

评论

0条
发布失败,请检查您的输入。
您还没有登录
点此登录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