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楚雄南华:茶文旅融合奏响乡村振兴新乐章

编辑:一抹阳光

今年以来,南华县兔街镇以古茶树资源保护和现代示范茶园打造为重点,着力推进兔街镇万亩茶园提质改造和茶文旅融合项目,推动茶产业转型升级,提升茶叶品质,把村落变景区、茶园变景点,以茶为媒奏响乡村振兴新乐章。


提升茶叶品质,“绿叶子”变“金叶子”

兔街茶叶栽培历史悠久,素有“茶叶之乡”的美誉,现有茶叶2.46万亩,其中100年以上古树茶园1000余亩,5124棵,茶农占全镇总户数的66.1%,茶叶面积占南华全县茶叶资源总面积的80%以上,2001年被省农业厅列为“无公害茶叶基地”。境内有半坡茶厂、小村茶厂和南华县彝乡茶叶有限公司3家规模较大的制茶企业,5家专业合作社,120多家小作坊,全镇共有“三品一标”茶产品17个。

“近年来,由于部分年轻劳动力外出,茶园缺乏有效管护,导致茶叶产量不高。2023年,我们通过与云南农业大学对接,在兔街镇挂牌成立了云南农业大学茶学院院长王白娟基层专家工作站,工作站成立以来,先后有60余名学院的专家、学者深入兔街,开展茶园管护培训6场次,茶叶品质逐渐得到提升。”分管副镇长说。

半坡茶厂负责人李正成表示:“为整体提高茶园质量,我们通过减少茶园内核桃树数量,让茶园空气流通,增强光合作用,从而增加茶树物质含量,同时加强病虫害防控,进一步把好茶叶品质生态关。”

今年以来,通过实施茶园提质增效行动,对茶园道路进行了硬化,铺设茶园观景通道4.2公里,对100余棵根系常年裸露的古茶树进行培土保护,从源头保证茶叶品质。2024年春茶产量达674吨,产值达1.08亿元,带动1000余名群众增收2500元以上,真正让“绿叶子”变成了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金叶子”。

茶园套种增产业,一地多产促增收

近年来,兔街镇深挖“茶地”经济,在云南农业大学的支持下,积极探索发展茶园立体套种新模式,实现茶、菌、药、蜂蜜一地多产,通过培育新业态,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我们在三家村古茶园套种了黄精、滇重楼等中药材1000余亩,既集约了用地,还拓宽了群众的增收渠道。”半坡村党总支阿发荣说道。

云南农业大学茶学院高峻教授表示,“通过间、套作构建茶树+食用菌、茶树+中药材+蜂源植物等二三层结构的立体茶园栽培模式,丰富茶园生物多样性,改善茶园土壤,能有效控制茶园病虫害的发生,提高茶叶品质和茶农经济收入,实现经济和生态的共赢。”

据了解,兔街在茶园中除了套种黄精、滇重楼以外,还套种了食用菌,养殖了蜜蜂等,既有效保持了茶园的生物多样性和完整生态链,助力茶园有机化、生态化发展,还实现了“一地多产、一地多收”。

基础项目落地,做好茶文旅融合文章

今年以来,兔街紧紧围绕打造茶叶生产示范基地、茶文旅融合小镇的目标,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在兔街镇半坡村委会望天坡新建了茶庄园一座500平方米,新建精制茶叶生产线1条,茶文化特色民宿6间,预计收入达400万元以上。同时,积极发动群众自建民宿1栋18间,预计七月初可完工入住。

“我们依托兔街地方特色资源,做足茶文旅融合文章,打造茶、药、菌、蜂共生的生态有机茶山,把生态资源转化为旅游经济,改善的不仅是茶叶的生长环境,还有效推动茶产业、旅游业的发展。”兔街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彭仕龙说。

现在兔街茶叶价格较之前提升了20%左右,套种的中药材、菌等也为农户增加了收入,同时,半山茶室、茶园观光步道等茶园景观设施的建设完善,也在慢慢吸引游客、客商来兔街旅游、投资。随着兔乐之茶庄园、缅磨山庄观景台等基础项目的落地实施,兔街镇茶文旅融合项目成效已开始显现。

下一步,兔街镇将围绕茶旅融合发展定位,积极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加速“片叶子”蝶变“一条链子”,将兔街镇打造成“楚雄州茶产业发展示范强镇”和“楚雄州山区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示范乡镇。”

来源:云南网 铜须暖 通讯员 王婧,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买好茶 上茶窝 正品保障 品类齐全
查看

推荐阅读

评论

0条
发布失败,请检查您的输入。
您还没有登录
点此登录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