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四川省内江市产业帮扶巴中市通江县一片茶叶“两江”情

编辑:一抹阳光

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兴隆镇翰林村,内江通江茶旅融合产业园翰林园区绿意葱茏。烟溪镇钟凤村农民李天柱正在对茶园进行生态除草。过几天,茶园将进行夏季第二拨大宗茶采摘。

“今年春茶季,我每天到茶园采摘,一共挣了1万多元。”以前,李天柱家的收入主要靠养猪,2022年内江通江茶旅融合产业园建好后,他一直在园区务工。

3年前,四川省启动省内对口帮扶,内江市对口帮扶通江县。“通江地处富硒地带,茶叶种植历史悠久,是全国有机农产品示范县、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内江市结对帮扶通江县工作队领队,通江县委常委、副县长张骞说,经过多次调研,工作队决定按照基地规模化、体系现代化、设施机械化、生产生态化、农业有机化、三产融合化的“六化”思路,在通江3镇6村规模化种茶,投入4630万元建立内江通江茶旅融合产业园,建设有机茶园,逐步将一块块山坡地打造成既能致富农民又能美化环境的“绿色银行”。

发展茶产业,带富农民是出发点和落脚点。工作队探索“园区+散户”的发展思路,以茶园为中心,带动附近村民参与茶叶种植、管护、采摘、加工、销售各环节,把茶农嵌入茶产业链中,增加他们的收益。为提高茶农技能,工作队不时组织专家开展培训。这几年大大小小的培训,兴隆村茶农郭汝孟几乎一次不落,笔记记了好几本。他将自家6亩山坡地改造成茶园,还将房前屋后2分闲散地也种上了茶树,遇到技术问题就向专家请教。凭着这几年学到的技术,郭汝孟家的茶园长势很好。“去年,茶叶卖了2万多元钱。”郭汝孟说。

在通江,像郭汝孟一样依靠茶产业在家门口逐步走上致富路的农民还有1200余户。好收益还吸引了不少青壮年返乡种茶。

壮大茶产业,要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

“通过水培诱导、营养土壮苗、温室培育等先进手段,大大缩短了茶苗育苗周期,提高了成活率。”在通江县兴隆镇智能化育苗中心,内江市结对帮扶通江县工作队队员、通江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肖涛介绍,智能化育苗中心建成后,有效解决了通江茶苗运输成本高、育苗时间长等问题。

工作队还对通江县重点区域3.45万亩茶园进行管护提升;对3个村集体经济茶叶加工厂进行提档升级,扶持8家茶企提升加工能力;打造山地高效茶旅融合示范园区,目前已吸引9家企业入驻……一个个项目落地,一项项举措实施,让通江茶产业焕发勃勃生机。截至目前,全县茶园面积达15万亩,培育省级市级龙头企业5家、四川省著名商标2个、“罗村”“火天岗”“三生道”等重点品牌10余个,其中罗村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成为四川省十大茶企之一,“罗村茶”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王明峰 潘正伟)

来源:人民日报,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买好茶 上茶窝 正品保障 品类齐全
查看

推荐阅读

评论

0条
发布失败,请检查您的输入。
您还没有登录
点此登录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