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杨庚洪:“守住大山 出生态好茶”

编辑:一抹阳光

“做茶叶,要有守住大山的精神,要耐得住寂寞,热爱大山,坚持生态化管护,才能出品质茶。”7月17日,黔南州“州级云雾贡茶手艺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杨庚洪向记者阐述了他的制茶之道。

杨庚洪1996年出生于贵定县云雾镇的一个世代制茶家庭,受父母的影响,其从16岁开始学习“云雾贡茶”制作,至今已10年有余。

虽然杨庚洪现在在茶的这条道路上走得稳健,但早年的他却也经历了不少波折。“从贵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我也干过厨师、去过工地,尝试多种职业。”后来回到家乡,跟着父母亲开始种茶、制茶,传承长辈的手艺。“将‘云雾贡茶’的文化和制茶工艺传承和发扬下去,我觉得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杨庚洪说。

想事易,干事难。虽说从小就在“茶”的陪伴下长大,但刚回到家乡学茶的时候,才真正了解了“制茶人”的不易和艰辛。

用杨庚洪的话来说,看似简单的一片叶子,但从种植、管护、采摘、制作,每一个过程都能看出一个人的性格和手艺,“尽管制茶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小挫折,以后的发展也不免会遇到困难,但是都没关系,总会慢慢解决。”创业初期,起步艰难,但杨庚洪坚信慢慢积累总能突破。

小积跬步也可至千里。通过不断的摸索和学习,杨庚洪实现了华丽的转身:2020年荣获中共中央组织部、农业农村部实用人才带头人大学生村官示范培训“优秀学员”、2021年荣获三都县手工制茶金手指、2021年荣获“黔茶杯”评比特等奖、2021年被评为州级“云雾贡茶”手工制作技艺传承人,2023年12月荣获首届“黔南工匠”称号、2024年6月荣获黔南州劳动模范称号。

“这就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急不得,急也没有用。”杨庚洪说,早年没有什么名气,开拓市场也比较困难,随着不断地参加比赛、不断地与人交流切磋,既开阔了眼界又提升了能力。

“我现在主要走中高端路线,一年销售量在3000斤左右,价格在600元—3000元之间,年销售额100万左右。”杨庚洪说,北上广等地都有熟客,都是回头客购买居多。

茶叶不仅是一种商品,更是一种文化载体。如何弘扬茶文化,让传统的制茶技艺焕发新生机?杨庚洪给出的答案是:守正创新。

“传统的炒茶为‘一锅出’,时间大概在40分钟左右。”2019年以来,杨庚洪就在探索新的炒制方式,近些年已经“功法大成”,“我对炒制进行了改进,采用三炒、三揉、一烘干的方式制茶。”

“这样制茶的好处是什么?”记者问道。

“这是为了保证茶的品质都在一个水平线上,避免‘一锅不像一锅’的情况发生,带来差距较大的口感,从而影响销售。”杨庚洪进一步解释,“通过这些手法,让茶的含水量在一个相对的标准上,再统一烘干品质就有了保障,但要多花些时间,整个流程在一小时左右。”

“经过新的工序炒制的茶颜色翠绿,显白毫,口感偏嫩栗,茶水绿且明亮,也比较耐泡。”对新工艺带来的新变化,杨庚洪很是满意。

近年来,福泉、龙里等地的职业技术学院和贵州水利水电学院都将杨庚洪聘请为制茶讲师,传授学生种茶、制茶及茶艺本领。

除了培训学生,带领乡亲致富杨庚洪也不含糊,在采茶、茶园管护等方面带动群众就业。不仅如此,杨庚洪还利用云雾贡茶手艺制作技艺基地和工匠培训基地为有志学炒茶者大开方便之门,积极传播云雾贡茶文化。

“做茶一定要明确自己的目标,侧重市场就要做好市场调研,侧重工艺就要静下心来学习技艺。”作为新一代的云雾贡茶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杨庚洪始终觉得一个好的茶人,要明确好自己努力的方向,还要守得住匠心,吃得了苦,耐得住性子,守得住寂寞,用匠心制好每一杯好茶。

山水黔南

来源:袁绍阳 黔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朱丽),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买好茶 上茶窝 正品保障 品类齐全
查看

推荐阅读

评论

0条
发布失败,请检查您的输入。
您还没有登录
点此登录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