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酉水之畔青山之间,来凤藤茶绽放“生机”

编辑:yzwi

在品茶领域,有很多常用但颇为抽象的词,例如“回甘”。初入茶江湖者若是对此难以体会,藤茶或许能帮这个忙。“这个茶回甘特别厉害。”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来凤县一家茶园的展示中心,工作人员给游客递上一杯现泡藤茶后,便马上介绍了它的这一特色。

藤茶其实并非茶叶科植物,其学名显齿蛇葡萄,是一种古老的中草药资源、类茶植物资源和药食两用植物资源。正因如此,其具有回甘悠长、无咖啡因、健康养生等特点。在这些特点的加持下,多年来,国家及地方政府十分重视并大力支持藤茶产业的发展,以“强链、补链、延链”为路径,全力做好藤茶一二三产业融合文章。如今,当年的“一根藤”已成长为初具规模的产业集群,“中国藤茶之乡”——来凤县也有了带动自身经济发展的“绿色银行”。

藤茶企业生产车间 (来凤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推广种植——将重点放在“提质”

藤茶有着十分悠久的饮用史,《诗经》称其为古茶钩藤,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将其归为藤茶,后沿用至今。

过去,野生藤茶生长于山崖岩坡之处,只有当地人世代饮用,很少走出武陵山区。来凤县曾在20世纪50年代末开展了资源调查,测定野生藤茶生长面积约2万亩。

1996年,来凤县大河镇乡村医生向班贵发现了野生藤茶的潜在商业价值,与农业专家一道开始进行“野转家”驯化试验。2003年,向班贵和专家团队开展的“藤茶仿野生栽培与加工技术研究”通过成果鉴定,选育新品种“凤鸣藤茶”通过审定,自此,来凤县开始大面积人工种植藤茶。2008年,来凤藤茶“扦插”技术出现,使原来移栽育苗3年生产周期缩短为当年即种即收,生产成本降低80%。此外,他们还对藤茶制作工艺进行了改良,使茶饮口感更符合大众喜好。

就这样,来凤藤茶逐渐在茶江湖站稳了脚跟。

既然成了商品,就要有稳定的供给。“对于藤茶种植,来凤县是有明确目标的。”来凤县委副书记、县长张作明介绍,藤茶生产基地规模和品质将在未来几年得到有效提升。预计到2026年,建成藤茶标准化种植面积15万亩、绿色化生产示范基地7万亩、有机认证基地1万亩;到2030年,建成茶标准化种植面积20万亩、绿色化生产示范基地15万亩、有机认证基地2万亩。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目标并非仅针对扩种,“标准化”“绿色化”“有机”才是真正的关键词。这是因为,来凤藤茶曾在这些方面“受过伤”。

2013年底,来凤县政府加大了对特色产业的开发支持力度。《来凤县2017年秋冬季农业综合开发实施方案》明确,对藤茶集中连片发展进行奖补,每亩补贴达600—1000元不等。在政策的强力加持下,来凤县藤茶生产面积一度接近10万亩。然而受茶叶市场不景气影响,藤茶产业发展遭遇困境,加工企业产品销售不畅,全县积压藤茶干茶2000多吨,有的乡镇藤茶基地出现弃采、毁园等情况。为了帮助茶农提升抗风险能力,2019年7月,来凤县出台《关于促进藤茶市场营销奖励政策的十条意见(试行)》,对来凤县开展技改、产销对接的市场主体给予资金支持。在农业农村部定点帮扶、东西部协作以及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持下,2020年,藤茶产业开始恢复元气,逐步走出困境。

如今,再规划发展路径,来凤县将重点放在了“提质”上。“一方面,我们加强藤茶种源保护。制定藤茶种质资源技术规范,建立藤茶种质资源鉴定评价体系,打造藤茶‘来凤芯片’,支持来凤酉味藤茶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建设藤茶种源苗圃基地和藤茶实验示范对比园。另一方面,聚焦建设高标准示范基地。加大对老茶园改造力度,因地制宜发展绿色、有机基地,对经过有机认证的基地,每亩最高补贴800元;对获得省级及以上的茶旅精品线路、精品园区的藤茶示范区,每个最高可获20万元奖励。此外,我们还着力完善加工标准体系,建立完善藤茶生产工艺、质量安全、技术规程等标准。支持规上企业老旧厂房和设备改造,鼓励藤茶企业运用数字技术扩大再生产,对改造完成的藤茶项目,给予其实际投资额的20%资金补贴。”张作明介绍说。

“接二连三”——打造富民强县第一产业

今年8月在来凤县举办的第二届国际藤茶大会上发布了多种藤茶系列产品,吃的、喝的、用的都有所涉及,其中有藤茶咖啡、藤茶精油、龙须藤茶饮料、藤茶系列复合袋泡茶,也有引得参会嘉宾“立志”要尝一尝的藤茶啤酒、藤爱木糖醇黄酮酸奶等。如此看来,对于藤茶的开发利用,来凤县真的毫不含糊。“近年来,来凤县委、县政府立足特色资源,坚持把藤茶作为富民强县第一产业来抓,着力打造集种植、加工、研发、销售于一体的藤茶全产业链。目前,全县藤茶种植面积近10万亩,拥有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5万多亩,研发藤茶系列产品238个,实现综合产值20亿元,形成了初具规模的藤茶产业集群。”来凤县委书记李伟说。

在来凤金祈藤茶生物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自动化生产线正开足马力运转。该公司总经理王方介绍,公司以藤茶普叶为原料,开发出饼干、牙膏、含片等藤茶新产品,年产150吨黄酮、300万瓶消毒液、5000万支抹茶粉剂、6000万袋袋泡茶以及高端固体饮料等。“我们将藤茶分成须、芽、珠、曲、露5级,须级、芽级是最高的两个品级,指龙须、芽叶制成的茶。对于植株其他部位的利用,我们将重点从制茶转到了系列产品开发上,让这根藤蔓的每个部分都能物尽其用。”在该公司的展厅内,藤茶系列产品足足摆放了几列,介绍起每种产品的原料及工艺,王方如数家珍,“这款眼贴中添加的是从秋天时藤蔓上的大叶子中提取出的二氢杨梅素。藤茶可是实打实的经济作物,必须吃干榨净。”

藤茶加工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来凤县研学、旅游等茶旅融合新业态也乘风而起。

“藤茶姐姐”杨艺琼在桑树坪打造的300亩有机藤茶基地,是来凤县茶旅融合的典范。2018年,曾在澳大利亚留学、回国后从事棉纺织品出口的向少华,回到家乡来凤县,和母亲杨艺琼承包茶园开启藤茶经营之路。他为母亲量身打造了“藤茶姐姐”网络直播账号。“每年到基地来的游客、摄影师、客商超过10万人,有的来避暑,有的来拍照,有的专门来看云海日出。”杨艺琼说。

“一根藤”串起一二三产业,形成了集种植、加工、流通、销售、茶旅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如今,来凤藤茶产业年综合产值已达16亿元。

“下一步,我们将着力搭建科研创新平台,用‘真金白银’支持藤茶企业开展科技创新,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藤茶技术中心、创新中心,建设高标准藤茶加工基地,研发藤茶饮料、食品、药品、保健品等深加工产品,推动藤茶提取物在多领域实现广泛应用。将加快推进藤茶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支持藤茶企业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和品牌营销人才,开展‘藤茶大师’认定,并给予创业就业等多方面支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鼓励藤茶企业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积极培育藤茶龙头企业进规入统。”张作明表示,预计到2026年,来凤县将培育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龙头企业1家、过5亿元的龙头企业2家、过亿元龙头企业5家,培育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藤茶年综合产值达到30亿元;到2030年,培育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龙头企业3家、过5亿元的龙头企业5家、过亿元龙头企业15家,培育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藤茶年综合产值突破百亿元大关,直接或间接带动就业人数超5万人,藤茶将真正成为引领县域经济发展的“富民强县第一产业”。

拓展市场——推动来凤藤茶出山跨海

无论是种类丰富的来凤藤茶系列产品,还是酉水之畔、青山之间的茶旅融合新业态,来凤县都为其规划了十分广阔的市场。

“我们紧跟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步伐,抢抓发展机遇,成立了‘一带一路’国际茶贸易产业科技创新院藤茶发展研究中心等,推动来凤藤茶行销全国,出山跨海。”李伟说。

张作明介绍,近年来,来凤藤茶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升,市场规模持续增长,预计到2026年,来凤藤茶全品类产品市场占有率达到25%以上;2030年将达到40%以上。

来凤藤茶在武陵山区藏了太久,对于推动其行销全国、出山跨海,来凤县也作了科学、全面的规划,打出了一套“连招”。

近年来,来凤县将来凤藤茶专场推介会开到了北京、长沙、上海等城市。2023年、2024年,来凤县连续举办两届国际藤茶大会,邀请外国友人现场感受藤茶魅力,并组织企业参加绿博会、茶博会、农博会等展会。如今,来凤藤茶不仅销往全国各地,也远销德国、斯里兰卡、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

“下一步,我们将加强品牌培育保护,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完善市场销售体系。”张作明介绍,来凤县将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加大对来凤藤茶集团支持力度,建设来凤藤茶交易市场,鼓励市场主体入驻;鼓励市场主体开设“来凤藤茶”品牌形象店、体验店,设置藤茶专营体验展示展销区等;定期举办国际藤茶大会,大力培育网络营销、直播带货等业态。

“希望通过我的直播,能让越来越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了解藤茶,了解土家摔碗酒、土家摆手舞、南剧等民俗文化。”如今,杨艺琼在直播间向粉丝们推荐的不仅有藤茶产品,还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去年的首届藤茶大会上,她认识了几个非洲朋友,并通过他们把来凤藤茶卖到了中东、北非等地,“目前公司10%的藤茶都销往国外。”

【来源】中国食品报官方平台

【作者】顾雨霏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买好茶 上茶窝 正品保障 品类齐全
查看

推荐阅读

评论

0条
发布失败,请检查您的输入。
您还没有登录
点此登录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