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家良委员:关注扶贫开发工作 完善生态补偿制度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扶贫开发力度不断加大,贫困地区的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巨大成效。而这一问题也引起了全国政协委员、龙润集团董事局主席焦家良的注意,他今年两会的提案就是围绕扶贫开发工作和完善生态补偿制度展开。

  大力推进边境扶贫开发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把连片特困地区作为扶贫开发工作的主战场,但对边境贫困问题强调不够突出。边境地区的贫困县占全国贫困县总数的三分之一,沿边境线分布着9个省(区)135个边境县、旗、市,其中有107个属于民族自治地方,有30个民族与国外同一民族相邻而居。边境地区人口2200多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47%。从扶贫的角度讲,解决了这部分人的贫困问题,不仅将对我国整体扶贫开发工作起到关键作用。

  焦家良委员建议,通过目标设定将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的扶贫开发落到实处。边境地区是我国的“门面”,边境人民代表我国的形象,边境地区的每一个人都是国土的卫士。边境人民的发展和富裕,不仅是当地人民的期盼和期望,更是国家的稳定和荣耀。建议国家设定一个明确的期限,比如说5至10年,着力解决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的绝对贫困问题。通过筑牢边境战略据点帮助边境人民脱贫。根据国家战略和发展的需要,确定沿边境线的战略据点,与当前投资拉动内需的战略相结合,由国家全额投入,建设有利于巩固国防的固定资产和国有资产,打造兼具脱贫致富与巩固国防双重功能的居住点、居民人家,使我国边境居民住得下,稳得住,使任何国外势力进不来,进来也站不住。

  通过产业发展打造边境少数民族脱贫致富示范区。在有发展基础和条件的边境地区,设立专项扶贫资金,通过产业发展,培育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优势特色产业,通过教育培训,提高边境人民的经营管理能力,使边境地区成为富裕发展、民族团结和社会进步的示范区。通过边境扶贫促进各民族文化建设。边境少数民族文化建设是文化强国的重要内容,开展边境扶贫工作时,应设立文化发展专项投入,从尊重边境各民族的文化多样性出发,鼓励各民族继承并实践自己的民族文化,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培养各民族的文化自信心。

  警惕扶贫项目变农户负担

  在新的历史时期,在扶贫进入攻坚阶段后,为了避免扶贫项目成为贫困农户的负担,建议充分考虑贫困农户弱势的实际,转变扶贫资金投入思路。

  焦家良委员告诉记者,对于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项目,要实行国家全额投入的方式.国家的投入不但要足额到位,而且要考虑支付贫困农户的劳务费,绝不增加贫困农户负担。项目的选择要充分尊重贫困农户的需求和意见,项目执行要充分发挥贫困农户的积极性,充分尊重地方的多样性和适应性,项目管理要充分体现贫困农户的主体性。只有这样,才能增加贫困农户对扶贫项目的拥有感,才能使国家投入转变为贫困农户的自觉行动。

  对于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项目,财政资金要进行引导性投入。培育和开发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产业,客观上要求具有一定产业基础的地区、具有一定能力和意识的贫困农户才能参与。从公平发展的角度来讲,国家不能进行全额投入,否则最贫困的人口不能参与,不能受益。从效率优先的角度来讲,必须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财政资金可以进行先期的引导性投入,对社会性投入进行补助与引导,逐步壮大贫困地区的经济产业。

  对于贫困地区的资源开发项目,政府要制定引导性政策。贫困地区的自然资源开发,在大多数情况下属于垄断经营,国家不但不能进行全额性投入而保障垄断者的利益,而且应该制定引导性和限制性的政策,确保贫困农户对自然资源的长期拥有权,确保贫困农户能够从自然资源开发项目中持续获得收益,防止出现贫困地区自然资源外部化和去贫困农户化的现象。

  继续完善生态补偿制度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的扶贫工作进入了攻坚克难的阶段,贫困表现为“四位一体”的特点,即贫困地区、少数民族聚集区、生物多样性富集区和生态环境脆弱区交织在一起。这种特点决定了在扶贫攻坚的过程中不可能采用大规模的、自然资源开发型的扶贫道路,而且从长远的国家战略利益来看,这些地区应该建设成为国家的生态屏障和各民族的心灵家园,所以生态补偿就是这些地区扶贫攻坚的重要策略。

  就此问题,焦家良委员指出,加快建立生态补偿制度立法进程。要加快生态补偿立法工作,从法律上明确生态补偿责任和各生态主体的义务,为生态补偿机制的规范化运作提供法律依据。确定生态补偿的原则、程序、资金来源、组织机构、补偿效果检验和监督等。完善环境资源的税收政策。开征新的环境税,调整和完善现行资源税。进一步完善水、土地、矿产、森林、环境等各种资源税费的征收及使用管理办法,加大各项资源税费使用中用于生态补偿的比重,并向欠发达地区、重要生态功能区、水系源头地区和自然保护区倾斜。

  将市场机制引入生态补偿标准的制定。生态补偿标准的制定可借鉴美国和欧盟的做法。美国的退耕补偿政策,政府主要是借助竞标机制和遵循农户自愿的原则来确定与各地自然和经济条件相适应的补偿标准,通过农户与政府博弈,化解生态补偿中的潜在矛盾。欧盟在生态补偿机制中,广泛采用“机会成本法”,即根据各种环境保护措施所导致的收益损失来确定补偿标准,然后再根据不同地区的环境条件等因素制定出有差别的区域补偿标准。推行多元化补偿方式。除适当加大货币补偿的力度外,还要逐步探索多元化补偿方式,通过制定政策,加大生态公益林经营扶持力度,如提供免税、小额贷款、防火(虫)保险、专项补助等形式,同时为生态公益林经营者免费提供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形式,为其基本生产和生活提供保障。
 

买好茶 上茶窝
买好茶 上茶窝 正品保障 品类齐全
查看

相关推荐

看了又看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古茶树保护条例
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古茶树保护条例
西双版纳州茶产业发展的下一个10年
云南凤庆:标准茶园项目汇报
昌宁县茶叶“万亩亿元”示范村建设工作正式启动
云南省启动普洱茶关键技术研究项目
2007年:普洱茶风暴过后云南扶持普洱茶产业
普洱已成为云南桥头堡建设的重要节点
云南普洱加速构建绿色产业体系
中国普洱茶节
普洱市茶业局和市人大代表面商生态茶园建设建议
2012年云南省加大对茶产业的扶持力度
普洱市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回眸·综合篇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全力推进生态茶园建设工作纪实
昌宁被命名为首批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县
台商进云南,云南准备好了吗
2012首届滇台经贸文化交流合作研讨会在昆明举行
解读西双版纳的普洱茶
桥头堡升温滇港合作进入黄金期
云南省人大常委会通过《云南省行业协会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