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中国“皮卡村”之称的易武刮风寨,连续两年茶产业收入超4000万

  雨雾朦胧中的茶山望不到边,山坳中,一栋栋崭新的小楼沿河排成一条“长龙”,这就是勐腊县境内以普洱茶闻名的瑶族“首富村”——麻黑村委会刮风寨村民小组。
  “刮风寨”受特殊地形影响,因风大而得名。现在这个有186户瑶族人家的村寨,拥有小汽车200多辆,且多为皮卡车,所以又得别称“皮卡村”。
 
  一栋4层楼房的小院内,村民杨金文夫妇与女儿正忙着分拣晾干的毛茶。
 
  “帮我看看这个接待室还需要添置什么?”杨金文将记者一行招呼进小楼旁边的会客室,还不停地征询意见。这个约60平方米的房间内,一块当茶桌使用的巨大红木板占了近一半空间,陈列柜里摆满了各种年份的茶品和工艺品,墙上挂着知名书画家的字画。
 
  “40年前住茅草房、吃包谷饭的时候,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吃到白米饭。”杨金文感慨地说,那时刚满10岁的他每天赤着脚在村里跑来跑去,完全想象不出大山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
 
  “那个时候刮风寨是勐腊县最穷的村寨之一,2007年前,村里贫困人口的比例高达95%。”村民小组长李永林说,“因为地处偏远、交通落后,村民都很贫困。那时村民搬家,只要‘三脚’(火塘煮饭用的铁架)一拎、竹篓一背、牲口一拉、火懒地(刀耕火种的地)一砍,就地取材盖间茅草房就算完成了。因此当地有‘桃树开花,瑶族搬家’之说。”
 
  2006年,当地政府为村民修通了一条22公里长的公路,连通了到村委会的土路,村民的生活状况开始悄悄改变。后来,刮风寨的优质茶叶逐步被茶商发现、收购。杨金文成为当年第一个通过卖茶叶盖起了石棉瓦房的村民。
  近年来,勐腊县委、县政府在发展规划中将易武镇列入旅游小镇进行开发,结合贫困村寨的不同特点,构建“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发展体系,对刮风寨秉承“保护古茶园、建设古茶镇、开展茶旅游”理念进行合理有序地规划和开发,同时加大了对村民制茶技术和品牌打造理念的培训和培养,探索出一条依靠茶产业带动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如今,刮风寨已通水、通电,公路绕村庄,泉水村中流。品质优良的茶叶,则成为村民脱贫致富的“摇钱树”。
 
  “到年底收入有可能突破100万元。”杨金文对记者说,现在家里已购置了两辆小汽车,还准备再盖两栋小楼。
 
  “平时家里雇请了3名工人,春茶上市时需要15个人才忙得过来。”杨金文说,过去自己出去打工,怎么也没想到现在有能力雇请工人,而且每年支付工人的报酬就达30万元左右。
 
  记者在采访中看到,刮风寨一些妇女使用汉语交流时显得吃力。“不会讲汉话的都是老挝妇女。”麻黑村党总支书记高志明一句话解开了记者疑惑。他介绍,由于地处边境线,老挝边民需要日用品和家用电器之类的,都会到刮风寨来购买。过去刮风寨贫困时,很多村民跑到老挝去打工,如今生活富裕了,不少老挝姑娘嫁到刮风寨来。因此刮风寨还是个“国际村”。
 
  如今刮风寨186户人家,已有182户脱贫致富。刮风寨连续两年实现茶产业收入超过4000万元,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万余元,成了当地名副其实的致富第一村。
 
  “下一步,将重点抓好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好原始森林和古茶园这两片‘叶子’,将刮风寨打造成乡村振兴的示范村寨。”展望未来,高志明满怀信心。(原题:刮风山寨沐春风)
买好茶 上茶窝
买好茶 上茶窝 正品保障 品类齐全
查看

相关推荐

看了又看

云南双江规范普洱茶生产经营
勐海县林业局关于网曝“云南广别老寨茶园遭勐海县林业局野蛮砍伐”事件的回应
“西双版纳大龙山”中国首批走进欧盟认证有机茶领导者
云茶千亿产业跑步前进 各地竞相逐鹿助力绿色发展
富东乡邦崴村千年过渡型古茶王
世界聚焦茶王节,中央国际礼献勐海县
普洱茶规范管理系统首次亮相“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地标馆
茶王节播报:第十届勐海(国际)茶王节今日隆重开幕
茶王节播报:知名普洱茶品牌亮相第十届勐海(国际)茶王节
茶王节播报:茶王节勐海茶冲泡技艺大赛之茶艺比赛即将开始
茶王节播报:别开生面的第十届勐海(国际)茶王节开幕式(图阅)
茶王节播报:首届勐海烤鸡节·勐海烤鸡香飘茶城(图阅)
茶王节播报:首届中国勐海茶冲泡技艺大赛
茶王节播报:勐海茶山茶寨汇总——山山有茶树,寨寨茶飘香
茶王节播报:第十届勐海(国际)茶王节开幕式主题晚会
茶王节播报:勐海野生茶树资源研讨会
云南省发力茶产业绿色发展 设定目标1200亿 严格保护古茶树
茶王节播报:勐海县野生茶树资源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启动仪式(图阅)
茶王节播报:微电影《茶艺师》主题曲《茶的老家》将为茶王节献礼,于9月29日晚首映!
茶王节播报:万人茶山行,相约格朗和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