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澜沧县:小茶叶托起大产业 绿叶子变成金叶子

  仲春时节,北纬22度的景迈山上阳光正好,潮湿又清新的空气中混杂着淡淡茶香,苍翠古木上不时传来清脆的鸟鸣。
 
  “我们好像经历了两个世界,变化太大了。”走在古茶园中,芒景村村委会主任科哎华感慨颇多,“自然环境没有变,但是生活完全改变了。看,这就是一棵三四百年的古茶树。”他指着身后一棵三四米高的茶树说,“我们这里的变化,就是因为它。”
古茶树上的春茶刚被采摘完  彭诗奇  摄
 
  茶叶,给封闭了千年的景迈山带来了财富,也带动了澜沧的发展。
 
  2018年1月,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宗国英在普洱澜沧调研时强调,要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产品深加工,打造“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发展新格局。
 
  茶,正是澜沧县发展打造的“一业”,全县50万人口至少有一半人的生计与这片小小的茶叶有关。
 
  澜沧茶产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当地是否能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当地百姓是否能真正实现可持续脱贫。
 
改变从砍茶开始
 
从台地茶到生态茶收入翻番
 
  对很多人来说,景迈山是伴随着普洱茶的热度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
 
  “2007年是普洱茶狂风暴雨的一年,原先我们虽然种茶,但是收入很少,2007年收入一下子提高了。”科哎华说,然而好景不长,经历了2007年的高价,2008年普洱茶市场高台跳水。
 
  澜沧县是普洱茶的主产区,对当地茶农的打击可想而知。
 
  “市场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我们自身茶产业散、弱、小、乱,不成规模,没有标准。”澜沧县茶叶和特色生物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刀永强说,2010年省政府下发《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澜沧县决定大刀阔斧进行改革——推进生态茶园建设工程,实行茶园转型升级,树立优质品牌。
 
  他介绍,澜沧县台地茶属于高产密植,当地政府将景迈山作为生态茶园试验田。当地村民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砍茶树,而这几乎遭到了所有村民的反对。
 
  芒景村上寨党支部书记杨国光见证了这场“茶之变”。
 
  “我是负责做这项工作的,原先一沟茶田能种300多棵,按要求砍的话,就只能种80多棵,大家都问我,把茶树砍了,怎么过生活?”杨国光说,当时不仅是村子里其他人反对,就连他的家人都反对,没有办法,他只好先从自家茶树开始砍起。
 
  按照规定,每两棵茶树间距必须2米以上,但杨国光也下不了手,“很多茶树都是父母辈甚至祖辈种下的,我看这棵长得好,那棵也长得好,根本舍不得。”最后他砍完茶树,发现株距只有1.5米,“检查的时候没过关,只好又砍了一遍,结果变成3米的株距了。”
 
  虽然茶产量了但是茶树长得更好了,品质也提升了,“原来一公斤1元钱,砍了茶之后,一公斤涨到十几元。”杨国光说,三年后已不需要他再做工作,没有砍茶树的村民也会自己去砍了。
澜沧县生态茶改造  彭诗奇  摄
 
谁用化肥农药停电三年
 
真正感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澜沧县森林覆盖率达69.8%,几乎还未进入景迈山,公路两边就是碧波翻涌,枝繁叶茂,进入景迈山更是每一口呼吸都是满满的负氧离子。
 
  而在过去,生态有优势的地方,往往意味着经济欠发达,山青水绿的潜台词则是偏远落后。
 
  “我还有记忆,小时候我们是过着刀耕火种的部落日子,人们都没有鞋子穿,也没有人会说汉语。”4月16日上午,76岁的苏国文坐在自家门口的椅子上看村民准备次日的山康茶祖节,这是布朗族的盛大节日。
 
  苏国文说,解放后布朗族与其他民族一道脱离了原始社会,随着改革开放,景迈山也发生了变化,但与发达地区相比,这里显然还相当落后。
布朗族妇女依然保持着传统习俗  彭诗奇  摄
 
  “我记得很清楚,我读初中的时候都是走4个小时的山路到惠民乡去读书,那个时候其实是有大巴车了,但是车路太不好走了,到乡上要花10个小时。”科哎华说,美丽的大山让他们与外界的联系异常艰难,不要说去外面,就是到80公里外的澜沧县城,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一辈子无法到达的远方。
 
  科哎华说,曾经因为过度采茶和破坏环境,景迈山的生态环境遭受了威胁,“茶叶价好的时候,天不亮就起来采茶,只要茶出来了就采,一片叶子都不放过。”
 
  2011年,村里人还开始了用网捕鸟,“那一年太严重了,哎冷山上的茶叶几乎全被虫吃掉了。”茶产业在当地发展起来后,不少村民在种植台地茶时都学会了使用化肥农药。
科哎华接受采访  彭诗奇 摄
 
  伴随着生态茶园建设工程的开展,当地村规民约中增加了内容:坚决不许使用化肥农药,一旦发现停电三年,且严禁捕鸟,6、7月的雨季也禁止采茶,给森林古树以恢复。
 
  但是回报也是丰厚的,2005年以前当地几乎都处于贫困状态,而如今随着茶产业的发展,景迈山的茶农全部脱贫,少至年入十万,多至年入百万,曾经贫困的村民们真正脱贫了。
 
  “外面的游客来我们这里,是因为觉得我们这里环境好,产的茶叶好,只要我们的绿水青山在,我们就真正保住了金山银山。”科哎华说,如今村民们都有了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意识。
 
文化科技助力
 
未来茶产业大有空间
 
  2018年,澜沧县共有茶园面积38.4万亩,其中:生态茶面积34.8万亩,其中获得有机认证4.5万亩,古树茶面积3.6万亩。
 
  全年实现茶叶总产量2.92万吨,亩产76公斤,亩产值4063元,实现一、二、三产总值29.9亿元,产业覆盖农户6.3万户21万人,其中建档立卡户2.6万户9.3万人,实现年人均收入7429元。
 
  小小茶叶,托起了澜沧县扶贫大产业,绿叶子真正变成了老百姓的金叶子。
 
  而对于当地来说,茶叶的价值还有极大的提升空间。
 
  2007年,景迈千年万亩古茶园以其自然资源优势和显著的保护利用民间文化遗产成效,被命名为首批“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旅游示范区”。
 
  2010年,景迈山古茶园申遗工作启动。
 
  2012年9月,普洱景迈山古茶林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为全球重要农业遗产保护试点。
 
  2012年11月,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成功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申遗工作取得了阶段性重要成果。
 
  2013年5月,普洱景迈山古茶林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同年,普洱市被国际茶业委员会确认为“世界茶源”。
 
  如今,景迈山不再是单纯的茶山了,客栈酒店纷纷建起。山上保存完好的翁基村寨,已成了吸引游人的旅游观光点。
保存完好的翁基村寨吸引了游客  彭诗奇  摄
 
  2018年云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并将茶叶产业作为八大重点产业之一。
 
  借着这股“东风”,他们希望将大数据和区块链引入到茶产业中。“如果我们有一项难以造假的茶叶溯源系统,把区块链技术应用到现实场景中,或许能解决人们日常生活中许多难以解决的痛点。”澜沧县县委常委、副县长钟习卫说,尽管澜沧茶产业有所发展,但由于信息不对称,标准不统一,以及自身和行业的信用缺失,无法及时获得融资或知识产权保护。
 
  “我们希望,未来澜沧的茶不仅仅是产品,还可以有其他衍生,变得更有价值。”钟习卫说。
 
  云南网记者 连惠玲 彭诗奇 莫衍邹腊
买好茶 上茶窝
买好茶 上茶窝 正品保障 品类齐全
查看

相关推荐

看了又看

第三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普洱市招商引资专场推介会
干旱季节茶树 防旱抗旱技术措施
云南普洱茶亮相中国茶叶博览会
普洱茶文化走进韩国
卫星率队到上海,听取普洱茶博物馆规划设计方案汇报
普洱召开景迈山古茶林申遗工作调研座谈会
临沧市临翔区:茶产业成为拉祜族群众增收致富新引擎
普洱市创新金融服务机制 推进普洱茶产业发展
镇沅直属小学四(5)班“马邓马鞍山古茶园茶文化研学活动”
冰岛茶何去何从?原产地村民小组长:发展比发财更重要
“绿色检察”助力普洱茶原产地生态保护
普洱市政府聘请四位专家为茶产业发展顾问
麻栗坡县杨万乡延伸产业链——千亩茶园富农家
勐库大雪山寻访古茶树
普洱市普洱茶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企业数全省第一
凤庆茶王自然村:茶旅融合,促进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普洱市政协召开景迈山古茶林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专题协商会
云南布朗山:茶香不怕林子深
古茶树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国家创新联盟在昆明成立
擦亮普洱茶“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