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人·木

  ——中国茶道的自然精神解读

  寂静的春天:自然的反抗

  越来越多的地方已没有鸟儿飞来报春;清晨早起,原来到处可以听到鸟儿的美妙歌声,而现在却只是异常寂静。鸟儿的歌声突然沉寂了。……

  ——RachelCarson《寂静的春天》

  悄无声息,却又是重重的一击。

  这个春天,原本的和谐被打破。

  人不是自然的主人,自然也不是人类的主宰,他们原来是可以相亲相爱和平相处的,人有一份爱物惜物之情,也就是保护了人类自己。人与自然同德又同体,是因为人的创造欲,以及和它激起的破环本性,才将他们分裂为二,化友为敌,把原来可以相成的关系,终导致今日相毁的局面。

  “自然的反抗”带来的生存威胁,人类在这种种压力下,似乎将逐渐丧失对自己的信心……

  要解救此危机,我们必须面对人在生物世界的地位,以及人对自然的态度……[1]

  中国传统的茶道文化带着他满身清新的自然精神向我们开启了一扇门,万物皆有情的古老宇宙观让我们重新看到了这个春天里,和煦的阳光,枝头嬉闹的鸟儿以及飞舞的风筝……

  人在草木中:本然之精神自然之精神

  单单看这“茶”一字,草在上,木在下,人在中间——人在草木中。

  饮茶之道,绿叶在水中舒展,芬芳氤氲、香气吐露,饮茶活动此刻成为最具活泼的表现力,完成了人与自然的结合,把中国茶道中的自然精神阐释到了极致,并成为茶文化的精神核心。其源源生命力和鲜活表现是由于它赋有的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传统文化的一致性精神,且物质载体与人们生活的密切相关性,这一切共同铸造了中国茶道与现代文明的兼容品质。

  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茶道是中国茶人对世界茶文化的重大贡献,他无时无刻不透露出中国文化的精髓。“天人合一”精神,“道法自然”精神,“自省”,“贵真”精神,道法自然,返朴归真的人生态度,以及东方独特的审美精神。其中,中国茶道中的自然精神在每一部分中都熠熠生辉,这是中国茶人特有的,是中国式的真善美精神,也是一部世界文明史和人类文化发展史的深刻的组成部分。

  “天人合一”的道家自然精神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道德经》

  “天人合一”精神,来自中国古代对宇宙的一种朴素的认识和态度。在中国茶人心里,茶是万物之一,人也是万物之一,人茶平等都是自然造成的,以物我两忘的境界,作为茶人的最高境界。

  道家的学说则为茶人的茶道注入了“天人和一”的哲学思想,树立了茶道的灵魂。同时,还提供了崇尚自然,崇尚朴素,崇尚真的美学理念和重生、贵生、养生的思想。

  首先,道教天人合一的自然精神表现在——“人化自然”,在茶道中表现为人对自然的回归渴望,以及人对“道”的体认。具体地说,人化自然表现为在品茶时乐于于自然亲近,在思想情感上能与自然交流,在人格上能与自然相比拟并通过茶事实践去体悟自然的规律。这种人化自然,是道家“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唯一”思想的典型表现。

  另一方面,作为“自然化的人”也即自然界万物的人格化、人性化。中国茶道吸收了道家的思想,把自然的万物都看成具有人的品格、人的情感,并能与人进行精神上的相互沟通的生命体。在中国茶道中,自然人化不仅表现在山水草木等品茗环境的人化,而且包含了茶以及茶具的人化。在茶人眼里,月友情、山有情、风有情、云有情,大自然的一切都是茶人的好朋友。

  道家的自然观,一直是中国人精神生活及其观念的源头。道家对生命的热爱,对永恒的追求,都深深地渗透在其自然观中。翻开茶文化史的第一页,“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它与道家精神及其自然观是极其吻合的。在道家看来,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天人合一,人的生存必须顺其自然地利用物的自然属性。也正因为道家“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融入了茶道精神之中,在中国茶人心里充满着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中国茶人有着回归自然、亲近自然的强烈渴望。

  二、“和”

  中国茶道,在表现形式上常见于对茶具的命名以及对茶的认识上。茶人们习惯于把有托盘的盖杯称为“三才杯”。杯托为“地”,杯盖为“天”,杯子为“人”。意思是天大、地大、人亦大。如果连杯子、托盘、杯盖一同端起来品茗,这种拿杯手法称为“三才合一”。

  于是,生态、人态、心态,三态和谐。

  于是,天性、地性、人性都见于性,都见于自然精神,一切皆性,一切皆自然。

  “和”是儒、佛、道三教共同的哲学理念。

  “和”——中国茶道精神的核心儒家之和,体现中和之美;道家之和,体现无形式,无常规之美;佛家之和,体现规范之美。

  无论是我国已故著名茶学家庄晚芳先生倡导的以“廉、美、和、敬”为中心的茶道精神,还是公元16世纪日本茶道集大成者千利休提出“和、敬、清、寂”为日本茶道的基本精神,都旨在突出茶道精神的核心——“和”——天和、地和、人和。

  和敬、和清、和寂、和廉、和静、和俭、和美、和爱、和气、中和、和谐、宽和、和顺、和勉、和合(和睦同心、调和、顺利)、和光(才华内蕴、不露锋芒),和衷(恭敬、和善)、和平、和易、和乐(和睦安乐、协和乐音)、和缓、和谨、和煦、和霁、和售(公开买卖)、和羹(水火相反而成羹,可否相成而为和)、和戎(古代谓汉族与少数民族结盟友好)、交和(两军相对)、和胜(病愈)、和成(饮食适中)等意义。[2]

  一个“和”字,不但囊括了所有敬、清、寂、廉、俭、美、乐、静等意义,而且涉及天时、地利、人和诸层面,也是对“三才杯”的最好阐释。

  我们相信:在所有汉字中,再也找不到一个比“和”更能突出中国茶道内核、涵盖中国茶文化精神的字眼了。

  三、道法自然返朴归真

  中国茶道强调“道法自然”,包含了物质、行为、精神三个层次。

  物质方面,中国茶道认为:“茶是南方之嘉木”。茶是一种表山川之灵气,集天地之风露,含英咀华,吐香蕴玉,这是一种大自然的杰作,是百草之首、万木质之花。只有在种茶、采茶、制茶时必须顺应大自然的规律才能产出好茶,

  行为方面,中国茶道讲究在茶事活动中,一切要以自然味美,一朴实味美,东则行云流水,静如山岳磐石,笑则如春花自开,言则如山泉吟诉,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都应发自自然,任由心性,好不造作。

  精神方面,道法自然,返朴归真,表现为自己的性心得到完全解放,使自己的心境得到清静、恬淡、寂寞、无为,使自己的心灵随茶香弥漫,仿佛自己与宇宙融合,升华到“悟我”的境界。

  “天人合一,物我玄会”是中国茶道美学的哲学基础,这一理念体现出人与自然之间具有亲切和谐,物我相互引发,相互融通、最终达到“思与境偕,情与景冥”,这些极富有人情味的精神联系。[3]

  四、孟子“一日三省”

  在社会生活中,中国人主张有秩序,相携相依,多些友谊与理解。在与自然的关系中,主张天人合一,五行协调,向大自然索取,但不能无休无尽,破坏平衡。水火本来是对立的,但在一定条件下却可相容相济。

  儒家把这种思想引入中国茶道,主张在饮茶中沟通思想,创造和谐气氛,增进彼此的友情。饮茶可以更多的审已、自省,清清醒醒地看自己,也清清醒醒地看别人。各自内省的结果,是加强理解,表示团结,有客来敬上一杯香茶,表示友好与尊重。这种和谐、友谊精神来源于茶道中的中庸思想。

  在中国茶文化中,儒家以“中庸”思想为核心。茶文化精神以中庸思想为主旋律,以“清醒、达观、热情、和谐与包容”构成了中国茶文化精神的欢快格调。泡茶的过程就是达到和谐平衡的过程。

  五、“贵真”思想

  贵真——沟通人与自然关系的要求。

  贵真,就是讲求人与自然的亲和,追求真善美的统一。这既是中国茶道的核心内容,也是传统茶文化的魅力所在,同时也是茶人对人生价值的最终追求。

  真,是道家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中国传统茶文化讲究的真,包括了茶的自然本性之真、品茶的环境之真和人的性情之真。

  第一,茶的自然本性之真。茶叶是天涵地载人育的灵芽,其天然性质为清纯、淡雅、质朴。人们对茶的发现、利用和享受,既有感观上的真香、真味,也有精神上的真性、真趣。茶,由最初的药用到生活中的享用,由提神醒脑的天然功用心静神怡的精神作用,由自然的茶品到社会的人品,这种渐进的认识、升化过程,不仅表现出了人对自然的认识历程,而且也反映出了人与自然高度契合、和谐统一的过程。

  第二,品茶的环境之真。人们品茶,还须要有适宜的环境、氛围和时间,“天趣悉备,可谓尽茶之真矣。”天趣则是指自然天成的环境,品茶需要野、幽、清、净的自然环境。历代文人雅士选择茶境时,离不开松、竹、梅、兰与琴、棋、书、画等,这些即是人与自然沟通时,对“真”的追求,也是人文精神与自然精神交相融时,对美的感悟。

  第三,茶人的性情之真。人们对茶的品饮,除了外在的环境之外,重要的还必须有内在的心境。自然环境与人的心境和谐一致,人就能真正地放松自己,进入忘我的境界,达到修身养性,品味人生的目的。[3]

  六、中国茶道的普遍性与多层次性阐释天性的自然精神

  中国茶道崇尚自然美、随和美。相比而言,日本茶道主要源于佛教禅宗,提倡空寂之中求得心物如一的清净之美,其中的“四规”“七则”且打躬静坐,使人是很少能感受到畅快自然。而中国茶道最初由饮茶上升为精神活动,在艺术层面更强调自然美学的精神,这也造成中国茶道没有严格仪式可循,似乎更像是变成了一种传统。

  就多层次而言,中国茶文化自宋代深入市民阶层,其最突出的代表是大小城镇广泛兴起的茶楼、茶馆、茶厅、茶室。民间不同地区更有极为丰富的“茶民俗”,中国茶道的自觉、自在、自由,以及这种充分尊重人性、天性、本性的生活方式达到了率性释然的境界,中国茶道的自然精神便是体现得淋漓尽致了。

  相反,日本人虽崇尚茶道,也有许多著名的世家,茶道在民众中亦很有影响,但其社会性、民众行尚未达到广泛深入的层面。也就是说,中国的茶道更具有民众心,日本的茶道更具有典型性。

  以上两点都符合中国人的民族特性——崇尚自然,朴实谦和,不重形式、无拘无束。饮茶也是这样,不像日本茶道具有严格的仪式和浓厚的宗教色彩。

  古老的有情宇宙观:与春天一起舞蹈

  控制自然的观念是生态危机的最深层根源。

  ——[加拿大]威廉-莱斯

  莱斯指出,环境问题的根源不在于科学本身,而在于一种意识形态,即控制自然的观念必须以这样一种方式重新解释,它的主旨在伦理和道德的发展。[4]

  当莱斯的这行文字第一次印入我的眼帘时,我立刻发现,现代人需要重建新的宇宙观,而从博大精深的中国茶道中,我们可以获得丰富而有价值的启示。中国古老的有情宇宙观的价值,通过西方近代史的发展,充分折射出它的光芒。

  “仁者浑然与物同体”程明道《识仁篇》

  “盎然宇宙之中,浑是一团生意”罗汝芳《盱坛直诠》上卷

  天地间充满了蓬勃的生机,万物皆焕发出盎然的生意:整个宇宙就是一个大声明,一个统一的生命大家庭。

  一认为宇宙自有生机,宇宙是由他自己的生机,生生不已的繁育而成的,而不是由一个外在的造物主创造出来的:

  二认为万物皆有生命,万物皆禀赋着宇宙至生机,皆具有生命之灵性,而不是静止状态的死物。

  这两点又可归结为同一本质,及造物者与被造物的统一。[5]这种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学、道学、禅宗的哲理的、优秀的思想,即有情的生成论的宇宙观一方面提升了茶的精神内涵,给予茶至高的生命力,另一方面,对于提升现代文明亦是坚不可摧的中流砥柱。

  这种古老的智慧告诉我们——

  对狂图奢欲肴要限制,不限制就难以长治久安;

  对于人类共同追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发展的理想社会,要情绪盎然,积极进取;对于崇高的大自然要以科学和冷静的态度与之和睦相处,齐心协力,共同营造人类社会美好的明天。

  这个春天,我们不再孤独。

  这个春天,让我们一起舞蹈。

  注释:

  [1]参看人与自然的关系一文,韦政通著《中国的智慧》,14页,岳麓书社。2003

  [2]陈香白著《中国茶文化》,山西人民出版社。1998

  [3]岳长岭李建华译,[加拿大]威廉-莱斯著《自然的控制》,2页,重庆出版社。1993

  [4]天地:一个统一的大家庭一文,成复旺著《走向自然生命中国文化精神的再生》,28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参考文献:

  [1]RachelCarson,《寂静的春天》(silentspring),1962,

  [2]LoisandLouisdarling,《生态学浅说》,丘佩华译,今日世界社,1970

  [3]周文棠,《茶道》,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

  [4]陈香白,《中国茶文化》,山西人民出版社,1998

  [5]韦政通,《中国的智慧》,岳麓书社,2003

  [6]曹世潮,《中国人性情中人的精神与气象》,上海文化出版社,2004

  [7]申永荷,《中国文化心理学心要》,人民出版社,2002

  [8]WilliamLeiss,《自然的控制》,岳长岭李建华译,重庆出版社,1993

  [9]成复旺,《走向自然生命中国文化精神的再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买好茶 上茶窝
买好茶 上茶窝 正品保障 品类齐全
查看

相关推荐

你认识“茶”吗?

你认识“茶”吗?

茶的前世今生

茶的前世今生

茶能使人心静!

茶能使人心静!

看了又看

认识炭焙茶的奥秘
佳茗如佳人品茶解花语
一杯茶叶的清香?一份孤独的等待?
铁观音是一种珍贵的天然饮料
林清玄:"喝茶如品人生”
三个步骤帮你的茶叶店选个好位置
一芽一生盼,一叶一世情
中国:“茶为国饮”渐成共鸣
中国茶叶的种类
一泡浓香型铁观音是怎样制成的?
《中国安溪茶叶宝典》是最权威的安溪铁观音工具书
十年辛勤出好茶——印江缠溪镇湄坨村的今与昔
永不尘封的黑茶历史
千两茶为什么会被尊称为“世界茶王”
商万里茶路
泉笙道式的湖南黑茶历程
走进神奇的千两茶世界
茶礼仪:招待客人喝茶有很多讲究
喝茶的境界可分十八个等级层次
品评茶叶的必备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