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盲“读”茶:原来一切都源于中华茶文化!

  我喜欢喝茶,却从没见过茶树什么样子,也不知道茶叶从树上跑到包装袋里走了啥样的路线,就在好奇心爆棚之时,我“邂逅”了《茶经》。跟随陆老头的引领,累积心头的诸多困惑如昙花般啪啪地盛开了。

  茶长啥样

  我一直想当然地认为茶树就是灌木丛类,叶子细长如小指甲。其实,如同龙生九子,形状各异。同是南方之茶,茶树却有数种。湖北、江浙是小叶种的茶,嫩芽如雀舌;福建、广东是灌木型的中叶茶,嫩芽长如小手指;贵州、云南是高大的茶树,叶子大如中指。由于生长环境不同,有的树高一尺两尺,有的高达几十丈。芽叶的颜色、形状、大小,甚至阳坡阴坡的叶子都是好坏分类的依据。

  一方水土一方茶,茶的品种繁杂,制成各异形状。有的茶碾粉成膏,把膏放在一定的模子里,拍打研磨成型,退掉模子,制造出各异形状,如饼、如团。唐宋进贡到宫廷的茶印成龙凤的样子,称为“龙团茶、凤团茶”。为了增加香气,茶里会放入名贵香料,如梅花、桂花、茉莉等。“佳茗似佳人”就是描述茶的形状及气味。

  现在,人们认为添加香料影响了茶的原始香味,一般不再入香了。我们见到的也都是茶的叶子,而不是“茶模子”的形状。

  茶的名字来历

  茶当作字,从部首上看,或从属于“草”部,写作“茶”。或从属于“木”部,写作“梌”。或“草”“木”并从,写于“荼”。有据可考,茶的名称有“茶”“槚”“蔎”“茗”“荈”。自中唐起,到了陆羽的《茶经》,才把“荼”变为“茶”。《尔雅》,“槚,苦茶”。采得早的是茶,采得晚的是茗,也叫荈。

  《东溪试茶录》,茶叶的名字有7个:一是白茶,茶叶就像纸一样,民间认为茶叶很吉祥。

  二是柑叶茶,树高一丈多,直径七八寸,叶子厚且圆,就像柑橘的叶子,茶芽二寸多,肥乳。三是早茶,经常在早春的时候萌发。四是细叶茶,树高的有五六尺,茶芽短而不肥厚。五是稽茶,叶子细小且厚密。六是晚茶,发芽晚,生长在社火以后。七是丛茶,树高不过几尺,一年发4次芽,贫民拿它来卖钱。好茶水的颜色是淡黄的,香味醇厚。最香叫备,茶水的味道甘甜,叫槚;不甜而带点苦味,叫荈;入口时略带苦味,咽下去又有回甘,叫茶。

  何时“刮”起饮茶风

  我端着杯子看茶叶舒展翻滚,忽然好奇了,什么时候开始流行喝茶的呢?

  最早喝茶起源于四川,南方人好茶,北方人很少喝,后来逐渐北上,唐代到了陕西,这个时候“茶圣”陆羽来了。他47岁时,写出一部《茶经》,规范了喝茶、制茶等的方法及工具。由此,从唐代起,上至皇宫贵族下至普通百姓,无不喝茶,饮茶之风自此风生水起,就形成了今天的国饮。

  唐朝开元年间,泰山灵岩寺倡导禅教,学禅不能睡觉,不能吃晚饭,只允许喝茶。所以,庙里的空地都种上茶,每个庙里都有“茶头”,专门负责供应茶水。于是喝茶风首先在寺庙里刮起。陆羽说茶能滋身养神,并身体力行率先嗜茶如命。

  自此,饮茶逐渐流行,山村出现卖茶的集市,城里有了专门卖茶的店铺,贩茶的商贾因此而起家。饮茶之风开始盛行于隐士雅人及士大夫之间,文人雅士游山玩水一定会带茶壶,准备了茶碗熏炉和精选的茶叶。逐渐地,饮茶风开始“刮”到民间,祀礼请客,都把茶摆在前面。茶成为婚嫁必须的礼品。

  据说几颗茶籽落到地上,一旦生长出来,就像连理一样,婚嫁用茶,就是用这里面同根的意思。还有一种说法,茶树移植后不能再成活,所以有的地方习俗娶媳妇必须要用茶叶作为聘礼,是取它的从一而终之意。

  大唐盛世,家家户户喝茶,形成了风气并流传到国外。回纥人来到京城,开始用马換茶。来长安的日本遣唐使带茶回去敬献给天皇,日本宫廷开始喝茶。宋代日本的高级僧侣来中国学佛,带回去了茶种和茶道,自此日本有了茶,而且光大了“茶道”艺术。马可波罗把茶叶带到西方。后来商贩沿着丝绸之路把茶传到欧洲、英国,茶叶成为西方人的喜爱,尤其英国上流社会,开始流行下午茶。

  一部《茶经》刮起饮茶风。

  茶为何与禅结缘

  唐代名僧赵州和尚有著名的偈子“吃茶去”。有僧来拜会禅师,师问新来僧人:“曾到此间否?”答曰:“曾到。”师曰:“吃茶去。”又问一新来僧人,僧曰:“不曾到。”师曰:“吃茶去。”后院主问禅师:“为何曾到也云吃茶去,不曾到也云吃茶去?”师召院主,主应诺,师曰:“吃茶去。”

  为啥是“吃”茶,而不是“喝”茶呢?据考证,唐人用茶与今人不同。唐人吃的是饼团茶,用茶时,先把饼团茶碾成茶粉,入开水锅烹煮,汤中加盐,调成咸味。皇宫贵族在烹茶时还要加点胡椒粉等调料,增加香味。煮成后舀入碗内,连汤带茶粉一同吃下,谓之“吃茶”。

  赵州和尚的“吃茶去”暗含禅机,那么,茶与禅有啥关系呢?

  这起因于“茶圣”陆羽。弃婴陆羽,被智积长老捡回来在寺院抚养长大,陆羽在湖州的妙喜寺研究茶,并写出《茶经》。饮茶风起于寺院,而《茶经》的问世推动了饮茶的习俗。想象这样一副画面,名山古刹茶树葱郁,白云僧舍,茶香袅袅,茶香与供香融为一味,缭绕不绝。径山茶、临济禅,难分难解,从形式上已经沾染上禅味。

  寺庙里各路禅师都对茶情有独钟,高僧们写茶诗、吟茶词、作茶画,赋予了茶禅的内容。寺院里茶事活动不断,“自古高僧爱斗茶”,如耳熟能详的“森罗万象一杯茶”的故事。

  大同禅师与嵇山章禅师在室外品茶,大同禅师指着茶杯中倒映的青山绿树、蓝天白云说:“森罗万象,都在里边。”嵇山章禅师将茶水泼在地上,然后问:“森罗万象,在什么地方?”大同禅师说:“可惜了一杯茶。”

  一杯茶蕴藏深刻的禅意,有茶叶就要先有树,有树就要先有苗。茶苗的成长需要阳光、空气、水,一棵茶苗集合了宇宙万有的力量,这不是“森罗万象”都在一杯茶中吗?

  禅宗讲究顿悟,认为极平常的事物中蕴藏着真谛。茶于佛教徒,每日必饮,所以茶中必定蕴含禅意,“吃茶去”究竟禅意如何,全凭个人自己体会。品茶,目的是暂时放下俗事,在一盏茶的功夫里品味悠然的心境;参禅,在顿悟的一瞬间云淡风轻,清靜和寂。

  读完陆老头的《茶经》,我如醍醐灌顶,顿开茅塞,茶虽清淡,内含丰富。一片叶子一碗茶,看上去是水,蕴含的是“一碗文化,一碗历史,一碗哲学。”世上没有一片相同的茶叶,人亦如此。苦辣酸甜的人生如同一杯甘苦自知的茶,“万语与千言,不外吃茶去”。

买好茶 上茶窝
买好茶 上茶窝 正品保障 品类齐全
查看

相关推荐

看了又看

日本茶文化七大美你知道哪几个?
你可知道中国茶馆的四大“茶门”?
日常生活中的4个基本礼仪,你知道吗?
海南“老爸茶”: 茶文化中与众不同的“奇葩”
从《琅琊榜》看古人的茶待一道
海南“老爸茶”?你知道它的起源么?
学茶八个阶段,内外兼修
学茶,走过8种情境,方能回归自我!
揭秘民国时期的口粮茶
茶文化:儒家以茶养廉?
老昆明的茶馆
《红楼梦》里的茶事……
一碗人情——中国人百年喝茶缩影
邹家驹:中国茶·中亚漫行
福琼“盗”走了茶叶看到了什么?
一百年多前的昆明茶庄是什么样的
《普洱》杂志:茶画赏析《调琴啜茗图》
一篇让你了解中国茶史!
《普洱》杂志:茶画赏析《文会图》
文化大观‖中国茶文化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