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品牌价值 浙“车门春茶叶”开启制茶创业路

        从普通的打工女摇身一变成为武义县车门春茶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岁月在带给她困难与挑战的同时,也沉淀了她的成熟与自信。蓝仙娥,37岁,柳城畲族镇车门村人,凭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深深扎根于制茶行业,一路摸爬滚打,“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在她身上得到了完美的诠释。
  初涉制茶
  2004年之前,蓝仙娥和丈夫一起在宁波打工。回车门探亲时,他们发现家乡茶叶资源丰富,农户们茶青销售价格低。蓝仙娥的丈夫是松阳人,在松阳,他们又了解到开茶厂收入还不错,思前想后,涉足制茶行业的念头就萌生了。
  刚开始,蓝仙娥只收购少量茶青送到松阳的茶厂进行加工,“顺便学习如何做茶叶”。
  亲戚中也有从事茶厂经营的,“因为有竞争,一般人不会乐意教你做茶叶”,大多数亲朋好友都劝蓝仙娥说:“你们哪适合这样的活儿?肯定吃不消干的。”可夫妻俩就是一门心思往里钻。她说,有时候做茶叶做到一半感觉不对,他们就开着车前往亲戚家“偷学”。
  改制红茶
  2008年,夫妻俩听说贵州有很多茶青,便打算去那儿开茶厂。待租好厂房、买好机器、请好师傅,谁知那边的茶青价格比武义更贵,茶叶是“做一批亏一批”。相比之下,同租一个厂房做红茶的福建人倒挣了不少钱。由于“想学他的技术”,夫妻俩以“茶叶资源优势”好说歹说终于说动“师父”来武义做红茶。
  不久,夫妻俩便带着“师父”回到车门村,借来20多万元钱把原先做绿茶的机器设备全部换成做红茶的。机器、场地都免费提供给“师父”,夫妻俩还给他做工。“每一道做红茶的工序我们都去尝试,”蓝仙娥说,做错了“师父”会指出来,这样他们就知道如何操作了。大概过了半年时间,“师父”辗转到其他地方谋业,蓝仙娥便自己接手了茶厂。
  随着茶厂经营渐上轨道,2012年,她注册成立了“车门春茶叶专业合作社”,注册会员从最初的12个发展到现如今的162个,覆盖了柳城畲族镇、西联乡、坦洪乡等3个乡镇。
  终身事业
  蓝仙娥深知品牌的价值,“卖给客商600元/斤的红茶,人家转手就卖3600元/斤,没有品牌就不值钱,”于是,浙星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浙星功夫茶”品牌相继注册成立,并于今年7月通过食品质量安全认证。
  据悉,2013年,该公司红茶年产量为100吨,年产值达500万元,产品以批发的形式销往全国各地。“每年年终我们都会把会员、客商聚集起来,交流茶叶种植经验、如何改进产品制作工艺等。”蓝仙娥介绍,公司以分红激励会员,同时又以质量倒逼会员。
  “今后,我们将利用电子商务平台,辅之采摘游等体验式的营销方式,做大做强自家品牌,把它当做终身事业来做。”就这样,蓝仙娥在制茶的创业道路上一路前行,按她自己的话说就是“赖上它(制茶)了”。
 
买好茶 上茶窝
买好茶 上茶窝 正品保障 品类齐全
查看

相关推荐

看了又看

从茶叶大省到茶叶强省 四川茶企路在何方
李易霖:让吉盛祥普洱茶成为APEC国宴用茶
蔡旭芳:建阳白塔山茶业,做像朋友一样的茶
【茶谈】龙园号经销商谢仕玲专访
吴伟文:执着让自己实现对安化黑茶事业的追求
陈汉中:茶业--新形势下的厂商营销突围
陈浩东:打造武夷岩茶品牌 弘扬中华茗茶文化
李晓军:创新打破行业规则 让消费者买茶零风险
王莉:逆境向上的“茶叶美女”
杨萍:多年茶叶情结 成就种茶梦想
杨丰:政和白茶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成岩:千里求学与茶结缘 借钱开店表演茶艺招揽顾客
紫阳:土经理刘理科有本“弄茶经”
80后女孩王玉英:与茶结缘的创业路
"茶妹子"舒小红辞职创办茶文化公司
吴裕泰:让世界看到中国大花茶品牌
专访思道安化黑茶山西晋中运营中心总经理董钦智
湖南省第人大代表汤宇:带领“茶业湘军”走向世界
颜泽文解读川茶集团的“新常态”
荆门永兴茶庄老板刘华平:执着实干 赢得满山茶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