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义先生——干仓教父

 
  有幸在本次茶博会上拜见传说中的“干仓教父”——陈国义老师:蔼然可亲、慈祥的笑容里暗藏严谨和执着。我们打好招呼便依次就坐,直(分)奔(秒)主(必)题(争)。
 
  1.在您看来,一个好的仓储需要符合怎样的条件呢,对于普洱茶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哪里?
 
  关于建仓有很严格和必要的条件:首先,负离子(含氧量)高的地方是最佳选择;
 
  而其实很多人强调的“通风”,其实是个相对概念:要在适当的时候给适量的通风透气,不然肯定容易霉变。不过如果“太”通风则会吹散有益菌,反而不利于后期的转化了!
 
  还有,茶仓对生熟茶应该分开管理,因为他们各自对温湿度要求不同。
 
  茶仓还应配有除湿功能:湿度控制在60%—70%最理想,超过80%就容易发霉。
 
  温度的话:人体感觉舒适就ok啦。
 
  好茶的标准:7泡有余香,当时喝到88青小树就对未来转化有期待,但当时对普洱很懵懂,很多期待也是非理性的,幻想的成分;后来在接触普洱的过程中,渐渐看到转化的规律和美好,比如,5年的陈化会有苹果想;而7-8年是一个尴尬期,味道并不让人愉悦;到了10年梅子香明显且会持续5年左右,15年的主要会呈现木质香。只有符合了以上条件才可能喝到15年以上都会有韵味的茶哦。
  2.八八青饼和其他7542价格相差巨大,您觉得最主要的区别在哪里?
 
  其实我刚来广州成立门店的时候,是想用我香港茶庄的名字---“茶艺乐园”来注册品牌名,但很遗憾被人捷足先登了。然后,当时很多人都说喝到的普洱茶发霉,发臭。包括一些老茶友,他们用4w块买的88青就是发霉的,喝完喉咙发紧发麻,尤其是山东。所以这个时候我就有一个新思维,我觉得我一定要颠覆这个口感,要让茶人们喝到干净的,甘甜度很清晰的茶,故此,我决定用干仓之味来做我的品牌。
 
  3.在建立“干仓之味”品牌时,遇到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如何跨越最终成功的?
 
  众(自)所(信)周(满)知(满),88青是是我的成名之作。这里必须要提醒广大茶友:如果有人给你们喝了90年代以后的88青,那一定是假货哦!因为最后一批88青饼是80年代末的。我当初购买的时候市场还不大了解普洱茶,但是时间检验和证明了这是一款好茶。以至于后来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成为一代名茶。
 
  4.看到您通过三联出版了《千载之遇》这本书,请问是怎样的契机想到出书的?
 
  其实一开始我就想写一本书,只是那时候我对茶只有3年的理解,想提笔,却无从下手。
 
  等到第十年,我对茶有了更深层次的研究和理解,想写书却又没(生)有(意)时(太)间(忙)...一晃好些年过去了,想起曾经的心愿没有完成,就觉得一定不能再浪费时间了。
  中国的六大茶类我都喝过,但对于普洱茶,我觉得它很特别很深沉,他的生津,回甘,舌底鸣泉,整个气息和韵味会带动你的身体让你觉得舒畅,满足,健康和喜悦。茶的美妙是任何其他国家饮品都无可替代的。这些年我走过的茶山,遇见的茶人,交流间领会到的些许感悟,一定要赋予笔墨,通过文字,记录在册,分享给大家。
 
  5.有自己的品牌、公司、并身兼数多要职,还要出版书籍,您是如何平衡自己的精力的?将来的工作重心会不会侧重其中一项或数项?如何取舍呢?
 
  其实我们一定要做好规划,分清轻重缓急。当然我是全身心投入茶叶,做茶的同时,要不停的想思路,找亮点,还会参加全国的茶博会。然后就是做培训,培训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与来自各界的爱茶人士交流分享不同的知识,可以取长补短。我曾经与一个学茶的朋友互为师生,我教她茶艺她教我书法。中国书法实在太有魅力了,我一学就是12年。现在茶饼上的字都是我亲手写的。出书是我一开始就有的想法,后来又有一个合适的契机,所以就完成了心愿。
  采访不时被打断,因为慕名前来的粉丝实在太多,陈老师一面与我们交谈一面还要为粉丝签字,片刻也未得清闲。
 
  看陈老师写字,那种胸有成竹,一丝不苟真的会让人着迷。而且他的字笔力雄健,结体俊逸气息庄重,真的是需要多年的积累才能达到的境界。都说字如其人,他对书法既如此,那么,对于他最心爱的茶,就可想而知了。
 
  最后,感谢陈老百忙之中抽空来回答我们的问题。拜别陈老师,虽然意犹未尽,留一点遗憾。下次,也许更完美。
买好茶 上茶窝
买好茶 上茶窝 正品保障 品类齐全
查看

相关推荐

什么样的老茶值得收藏

什么样的老茶值得收藏

看了又看

包忠华:中国茶企为什么超越不了“立顿”?
包忠华:茶叶中的两个“哥德巴赫猜想”!
小小茶人张爱民“微自豪”的一天 看大益茶如何在“95后”心中生根发芽
倚邦,除了喝曼松,我们还能喝些什么?
湖南安化:回乡创业追梦路 以茶帮困共致富
方一知︱普洱茶的整合期,我们怎么办?
茶人匠心“守破离”
石一龙:“天下霸唱”老班章
石一龙:易武之巅薄荷塘
赵朴初与南糯山:南行万里拜茶王
【访谈】洪耿洲:从深耕原料到日单品销量过200万
石一龙:喝了曼松不论茶
宋米和:中茗茶叶专业合作社创建人
石一龙:双江勐库黄金茶“冰岛老寨”的审论
邹家驹:中国茶 中亚漫行
杨莲花:振兴“徽州莲心茶”
石一龙:吃茶去,无问东西,拷问灵魂
茶农:罗小芹
回乡创业的艰辛里我把寂寞熬成茶
邹家驹:芽头毫尖落难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