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圣吴觉农引爆的中国茶业问题,今天已经解决了吗?

  祁门红茶,品质超绝,为世界冠。
 
  ——吴觉农《在祁场一年》
茶圣吴觉农引爆的中国茶业问题,今天已经解决了吗?
  1932年11月祁门茶场正式成立,吴觉农任场长,在任期间对于祁门茶业有了一次深刻的考察与思索。1934年《国际贸易导报》第6卷第6号发表了吴觉农的文章《在祁场一年》,在文章中可发现吴觉农既分析了当时的问题,又提出了理想的解决方案,并付诸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当时,中国茶业外销份额连年下降,1886年,尚有268万余担出口,到了1930~1933年的统计中已不及70万担,吴觉农深感中国茶业问题的严重。在考察遍了东南部茶区后,先生发表了《中国茶业复兴计划》。这是一部详细的计划书,从根本上分析中国茶产业问题,又从各个细节处入手提供解决方案。在当时即引起当局高度重视。
茶圣吴觉农引爆的中国茶业问题,今天已经解决了吗?
  关于《中国茶业复兴计划》的诸多先见之明到今天亦不乏称誉,然而客观地说,这份计划书,即使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也是有一些部分值得商榷的。
 
  吴觉农非常强调中国茶业发展的一大阻碍为“层层盘剥”,对中间商“茶栈”“洋行”极其反感。这或许是受到当时新思潮的影响,吴觉农本人也确实称得上是一位具有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的人。
 
  皖赣两省在吴觉农的影响下,议定并成立了皖赣红茶运销委员会,统筹两省红茶,旨在“打破中间剥削,谋茶农之真正利益,复兴茶业。”但是当打破中间商盘剥之后的结果又如何呢?我们从吴觉农的另一篇文章《反帝反封建的半幕剧——皖赣“茶业统制”的检讨》中可见一斑:茶农并没有因为取消了“茶栈”的盘剥而得到“真正利益”,相反地,茶农获得的真正受益更少了,商人的盘剥最终转化成了官员的贪腐。
茶圣吴觉农引爆的中国茶业问题,今天已经解决了吗?
  而今,有了市场经济概念的当代中国人,应当清楚,一个商品的价格是由供需关系决定的,当一个商品的价格明显低于市场时,就会有各种“看不见的手”去把它扳到它应该在的那个价格上去。
 
  祁红作为一个商品,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茶”那么简单,而是一个系统,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会牵扯到方方面面,去改变其中的某一个环节,必然会引起各方面的联动反应,很多不可预知的奇葩怪事都会在这种变动中冒出来。
 
  统制从表面上看,样样都好,但是当将其放入市场后,就会发现实际上解决不了问题,因为中国茶业面临的问题是发展的问题,发展的问题只能在发展中去解决。
 
  但这并不是否认吴觉农先生的《中国茶业复兴计划》。
 
  我想说的重点,就是本文开头的这一句话:“祁门红茶,品质超绝,为世界冠。”
茶圣吴觉农引爆的中国茶业问题,今天已经解决了吗?
  吴觉农先生虽然希望统制,但也深知众多小产区各具特色,虽可统制减少浪费,提高质量,但不可随意整合而消解已成之名誉。
 
  吴觉农找到四点问题:
 
  1.茶号规模之太小;
 
  2.精制折耗之太多;
 
  3.中间盘剥之太大;
 
  4.各自为利之太甚。
 
  3、4两点有其历史局限性且不论,但是1、2两点却仍然有可挖掘之处,尤其是“茶号规模”问题。
 
  茶号规模太小,这在当下也是现状,这使得消费者面临了太多的选择,而事实上消费者不要那么多的选择。这种现状,造成了一种文化上的断层,形成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沟通障碍。消费者往往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才能弥补这个断层。这对于一个产业而言太可怕了。
 
  关键是对于沉溺于此种文化的本身而言,情况也很糟糕,并不是茶香就不怕巷子深,茶好就一定会存在下去,相反,这些好东西只要缺乏文化支撑就会变得非常脆弱,经济链条一断,就可能永远地消失了。
 
  不能太深,要与消费者沟通。所以不能太细,要让消费者选择。
 
  那么细化到什么程度好呢?大概需要满足三点:
 
  1.品质好
 
  2.特征统一
 
  3.有一定规模
 
  实际上,这也是长期以来的传统对于一个茶品所形成的认识,典型的例子,就是“祁红”二字。
茶圣吴觉农引爆的中国茶业问题,今天已经解决了吗?
  其实,写到这里,也不难看出,这就是邓增永博士的“小产区”思路的雏形。
 
  吴觉农的《中国茶业复兴计划》已成历史,尊重这份计划的人很多,但了解这份计划的人很少。今天,中国茶业依然需要复兴,前人的努力我们不应当漠视。邓博士的努力为我们开启了一个方便法门,“小产区”发展思路必将是中国茶业复兴计划的重要板块。
买好茶 上茶窝
买好茶 上茶窝 正品保障 品类齐全
查看

相关推荐

什么是宁红龙须茶

什么是宁红龙须茶

看了又看

吴啓英:现代普洱茶创始人
张宗群:做一饼有民族情怀的普洱茶
永远的国学茶人
《忠茶微刊之茶人专访》——王树文(上)
周吉顺:从化工工人到种茶达人
普洱茶——吴树荣
刘鸿和他的普洱梦想 普洱籽油先声夺人
罗永浩都始料未及 茶人的匠心精神竟如此神般
两代茶人的思维碰撞与融合
茶界“神雕侠侣”与一座古城的茶启蒙
易道红莲:茶,是一本翻不完的书
藏茶制作非遗传人——李朝贵
虞杰:遇见茶,是生命里最好的安排
陈慧明:风靡普洱文化圈的大祭司
八角亭大工匠之“领路人”陈胜军
八角亭大工匠之“顶梁柱”梁建新
八角亭大工匠之“拼配大师”黄亮
八角亭大工匠之“审评大师”邓祖良
八角亭大工匠之“发酵大师”李旭
八角亭大工匠之“精制大师”雷国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