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武普洱茶春芽

  易武茶山所产的茶叶属大叶种茶,外形条索粗壮肥大,茶味浓郁,适宜于制成普洱茶,经久藏后,其汤色褐红,陈香活现。尤其是陈旧的易武春芽,汤色红润耐泡,叶底呈现褐红色,乃普洱散茶中之极品。一些资深的普洱茶品尝家都清楚,若从越陈越香的角度看普洱茶,易武茶山大叶种普洱茶实属最佳。也正因为易武茶的天生丽质,古六大茶山贡茶大都产自于易武乡周围,一些茶商在制作茶叶时,常常在包装上注明易武茶,使易武从产茶量和茶质两方面都一跃为古代版纳的茶山之冠。

  易武——普洱茶的故乡

  易武是普洱茶和故乡。清人阮福1825年撰写和《普洱茶记》中说:“所谓普洱茶者,非普洱界内所产,盖产于府属之思茅厅界也,厅治有茶山六处,日易武”。

  鉴于史料对六大茶山名称说法不一,西双版纳州政府曾经组织专家实地考察后,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过去和现在》一书中认定六大茶山分别为:易武、倚邦、基诺、曼洒、曼庄和革登。易武茶山今属勐腊县易武乡,现存古茶园约6000亩,落水洞、刮风寨、桥头村等地都生长着大茶树,树龄数百年,基茎围140-160厘米不等,树高达23米左右,小片成林。

  易武茶山面积和产量均居六大茶山之首。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门任所长蒋铨,于1957年对六大茶山实地考察写出的《六大茶山访问记》证实:易武与基诺两地范围广、产茶多、按盛典积和产量,易武名列榜首。《勐腊县志》中说:‘清道光年间(公元1821-1850年),莽枝(勐芝)、架布、习崆等茶山逐渐衰退,易武茶山取而代之。“

  史料文献中,因茶业兴衰演变,地名、产量记述有异,而易武茶山是普洱茶的生产地则是无疑的。

  易武是普洱贡茶之乡。〈普洱府志〉记载:清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普洱茶被宫廷正式列入〈贡茶案册〉。贡茶初期采自六大茶山,渐以易武山为主。

  易武是普洱茶交易的次中心,”茶马古“源远流长,与普洱茶相生相伴,唐朝已具雏形,宋、元相继拓展延伸,明、清迅速发展,形成了以普洱为中心,辐射四面八方的多条通道,土刊出钱,民众出力,历时六年铺建易武至思茅全长211公里、宽1.52米的茶马驿道,全为青石板铺成。这条驿道的重新铺建,促进了易武茶业的发展,商品贸易的繁荣,巩固了易武仅次于普洱的茶叶贸易和留校散中心地位。

  易武镇成为六大茶山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流中心,易武镇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思柕、普洱城里鼠疫、痢疾渐发,茶商渐走转入易武,易武茶业更为兴旺,一度成为名符其实的普洱茶贸易和集散中心,后因法国重新封锁老、越边界,南下茶路堵塞而走向萧条。

  1970年4月12日居民不慎引发特大火灾,昔日人丁兴旺,商贾云留校的茶山古镇一半成为废墟,如今仍然保存着茶案碑、印有马蹄印的石铺街道、陈旧的茶庄商铺、残留的茶马驿道等古镇遗迹,记录了易武兴盛发展的历史。

买好茶 上茶窝
买好茶 上茶窝 正品保障 品类齐全
查看

相关推荐

看了又看

诸葛武侯与普洱茶
清廷的普洱茶
普洱茶的内飞历史
詹英佩:《中国普洱茶古六大茶山》再次发行
普洱茶在清朝中期最鼎盛的原因
中国首套茶文化特种邮票《茶》
中茶公司八易司名与七迁司址正史
普洱茶膏的产生考究
曹雪芹笔下的普洱茶
古朴独特的普洱茶文化
朝廷进贡珍品:普洱贡茶
普洱茶历史价格分析
普洱茶的认识
探秘普洱地区的民族茶文化
探秘五花八门的普洱茶
普洱茶、饼茶的由来以及制作工艺
(金瓜贡茶)的制作工艺以及来历
茶膏的发展历史
悠悠普洱茶历史
唐代“银生茶”的发展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