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茶之地:易武古镇,风情万种的民间文艺

  
  明末清初,内地人先后相继迁入茶山,不仅提高和发展了茶业,同时还把汉族的花灯艺术、教育形式(私塾)、加工业、商业、养殖业、种植业、建筑风格等引入易武,与当地民族文化交融,形成具有特色的地方文化。
 
  每逢产茶旺季及春节或喜庆盛事,易武的花灯会、耍狮会非常热闹并很有特色。花灯主要是由迁入定居从事茶业、教育、手工艺及经商的人传入的,以石屏花灯为基础,同时吸收了昆明、玉溪、建水的花灯特点,与本地区秧歌及民族歌舞的交融,而成为了独特的易武花灯。表演者的装束包括手巾、扇子、草帽、普通姊妹装、对襟褂子、红腰带、围腰、布鞋等。它的乐器包括笛子、二胡、四弦琴、锣鼓、钹、文子铃、木鱼、竹板、沙锤等。在当地,传统的花灯剧目有:《凤穿花》《绣香袋》《闹元宵》《采茶调》《新十二杯酒》等。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和节庆日内容的要求,新改编的花灯曲目有《茶山坡上》《勤劳致富落我家》《为国也为咱的家》《军民鱼水情》等。新老结合最好最受欢迎的剧目首推《茶山坡上》,改编最为成功的要数由《马三娘劳军》改编而成的《军民鱼水情》。
  耍狮子舞是清朝时期由石屏会馆传入,并且由石屏会馆的第十三会主持编舞和表演。道具有彩色绣球、狮头和狮身相连的五彩披衣,表演者身穿短褂,腰扎红绸带,下穿袍裤,打绑腿,脚穿布鞋。有二人合演的大狮和一人表演的小狮。有时在地面上翻滚,有时在高桌上旋转,表演时狮子威风凛凛,舞者精神抖擞,场面壮观。
 
  以前,易武的狮子舞和闹花灯的表演时间是在正月初二至正月十六日。“正月闹花灯”,是一年中最为隆重的群众性的节庆活动,表演的地点是易武的大天井。正月初二这天,整个场院披红挂绿,张灯结彩,处处洋溢着节日的气氛。晚上,大天井人山人海,座无虚席,屋檐楼窗挤满人。首先由狮子依次舞入场中,锣鼓喧天,热闹非凡。绣球引路,大狮舞进,小狮紧随,绕场三周后退场;然后跟进的是彩船队和旱船队,彩船由六人表演,彩船两头是艄公,中间四人是男扮女装的表演者,手执彩扇的人边舞边唱,甚是好看;旱船队是单船单人单桨,也是边唱边舞跳入场中。待狮子队、彩船队、旱船队表演完后,才是正式的花灯歌舞表演,花灯歌舞通宵达旦。
  舞狮队还有一个重要的内容是,从正月初二至正月十六日,由领狮者舞宝灯带领到各达官贵绅家中去拜年,边舞边拜边颂经:年年发展,事事顺意,空手出门,抱财而归,子孙满堂,福寿安康……逐家参拜。主人厚礼相待,礼炮迎送,全家欢喜。
 
  正月十六这晚是灯会,称为放灯。舞狮后彩船、旱船表演,紧接着就是家家户户拿来的彩灯,龙凤呈祥、八仙过海、童子拜观音、龙灯、凤灯、鸡灯、兔灯、荷花灯等等,摆满整个大天井,待观灯结束后,还要评比出谁家的灯做得好,评比出一、二、三名,发给奖品。在舞狮队、彩船队、旱船队、花灯队的带领下,全体退场,一年一度的春节花灯盛会结束了,据老人讲,远在清朝时候,易武街的石屏会馆与象明倚邦街的石屏会馆就有明确的分工,易武负责耍狮子舞而不耍龙灯,而象明的倚邦、曼乃、曼洒则只负责耍龙灯而不耍狮子舞。每逢采茶季节更是歌声响彻茶山。
  易武的狮子、向明的灯。这是同庆号刘光奎的后人、老艺人刘仲叔(易武乡文化站老站长)先生介绍的。由于爱好,他14岁就唱花灯,直到退休都一直在从事易武的群众文艺工作。我在西双纳州组织的“马帮贡茶万里行”活动在茶马古道的起点易武“公家大园”举行启动仪式时,看到了易武人民为庆贺马帮顺利起程而起舞,耍狮是绣球引路、大狮舞进、小狮紧跟、跳上跳下、翻腾跃进,真是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甚为欢快。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易武的狮子舞属于武狮而不是文狮,因此表演时就不像文狮那样温文尔雅,而是刚劲有力、催人奋进。
 
  老站长说到易武花灯,兴起之时,在我的请求下唱起了一曲他最喜欢的《干哥跟妹上茶山》:“正月打扮上茶山,二月打扮易武山;人人说是茶山好,干哥跟妹上茶山”。这是剧目的开场调,老站长是越唱越兴奋,四十多年前的词依然记得很清楚,咯噔都不打就又唱起了第二段“半路遇到山大王受阻”:“将军把守在山岗、小龙住在蛟龙潭;将军出门地动山摇,见山开路,见水搭桥;有人要往山前过,十个姑娘要九个;有人要绕山后过,十驮银子要九驮……”该花灯剧内容说的是:干哥干妹在石屏自由恋爱受阻,于是干妹听说易武茶业兴旺,就动员干哥冲破旧礼教的束缚,克服重重困难终于来到易武茶山发展的动人故事。
 
  在易武,我们看到各种很精美的手工编织品,但主要是根据家庭生活需要纺织花样繁多的生产、生活用具,以竹编制品为主。易武过去可谓能工巧匠辈出,编织有李定忠、李四安、李惠昌等,他们技艺过人,织编的各种真人圣像、飞禽走兽道具栩栩如生;铁匠最出名的当数杨铁匠和李师闵,李师闵一生传授了八个徒弟。说起当地有名的文化名人,我们则常听到李惠昌的名字。
 
  李惠昌(1898~1978),民间花灯艺人。清光绪初年,父李增贤从石屏迁居易武镇,靠替人种茶或帮工维持生活。李慧昌自幼心灵手巧,善竹编喜读书和唱花灯曲目,组织狮灯会,学习演唱花灯并搭台公演。他戏路宽,善扮男扮女,是狮灯会里的"台柱"。新中国成立后,李惠昌怀着对社会主义新生活的无限热爱之情,重新出山,组成易武业余花灯小组。他编排的《花棍舞》《巧梳妆》《大采茶》等获优秀节目奖。1962年,李惠昌被选为西双版纳州文联委员。在县文化馆鲁杰等人指导下,他创作了《耕牛是个宝》《小伙拉花》《新媳妇》《光荣人家》等反映社会主义新事的花灯剧目。他还与花灯小组的同志一起为易田、曼秀、落水洞、麻黑等村寨培训文艺骨干,活跃了农村文化生活。李惠昌于1978年病逝,享年80岁。
  易武剪纸工艺发达,千姿百态。现在易武街上以看中医为主、剪纸工艺为辅的82岁老人李万福,从14岁起因爱好就学习剪纸手工艺至今。老人耳聪目明、手脚灵活,他开办了一个小中草药门诊,墙上贴的、桌上压着的满屋都是老人的手工杰作,听说我感兴趣、老人高兴地随手就拿出几大盒,还有一大堆用书夹着的剪纸,说“让我看个够”。有大雁南飞、龙凤呈祥、金鸡报晓、彩蝶飞舞、金鹿奔驰、福、禄、寿、喜、各种花边……大张、小张,金纸、银纸、色彩鲜艳。我认真地挑拣了几样买下,同时还申请老人如果可能就为我剪枝茶花,他说茶花倒没有剪过,但只有四个花辨很容易剪的,他同意了。
 
  看看老人一辈子都在剪纸,手依然灵巧、眼依然有神,我真感自愧不如,我想也许是老人不间断的剪纸活动着,或是久饮易武老茶水的原故吧。
  在古六大茶山残存下来还有一些精美的有关茶文化的石雕艺术珍品。尤其在倚邦、易武,那些现存的古宅、古庙、古墓大碑、古碑,甚至于拴马石上和古井、古桥上的梁柱脚,大门石条、碑头上的“童子献茶”“观音看茶”“各式茶花”“麒麟衔茶”“麒麟与茶”“双龙戏茶”“虎口衔茶”“石狮”“石猴”“茶农品茶图”“童子品茶图”等等,精美绝伦。这些精美的石雕把茶文化与雕刻艺术溶于一体,从一道道独具匠心的石纹上看出了茶山人独特的人生意境和品味。那栩栩如生的“童子品茶图”和“茶农品茶图”,均是丰衣足食后茶人的慢饮细品,其乐无穷的生活写照。对于这些精美的石雕,还有一个个美丽的传说。如“童子献茶”说的是古时易武山有个叫刘海儿的孤儿,从小在深山以打柴为生,他心地善良诚实、好打报不平,常将自已打柴得来的钱买食物送给贫穷的人。后得观音点化成为台前童子,他手中抱着的是观音的意静瓶,里面还装有三只昔日与刘海儿上山打柴时玩耍的小兔,和刘海儿平日最爱吃的一种叫做茶叶的植物,他要感谢观音点化,就把这仙叶一般的茶叶献给观音娘娘品尝。
 
  易武古镇多姿多彩的茶石雕是人类美术史上的珍品,是茶文化的佳作,是经济繁荣的表现。本文节选曾丽云《易武—古茶第一镇》一书。
买好茶 上茶窝
买好茶 上茶窝 正品保障 品类齐全
查看

相关推荐

彩农茶:茶后易武

彩农茶:茶后易武

易武|普洱茶的朝圣地

易武|普洱茶的朝圣地

看了又看

揭秘普洱茶造假的黑幕(上)
【普洱茶话·原创】收入几多方能每日有茶饮?
揭秘普洱茶造假的黑幕(下)
【茶人说茶】叶底,对于渥堆发酵有多么重要,看完你就懂了!
【喝茶说茶】何谓普洱“老”茶?
【暴走茶话】普洱茶的“神仙派”,真的很神!
吴疆这本书,或许是颠覆你对普洱老茶认知的重磅炸弹!
【茶人说茶】普洱茶是否可以“私人订制”?
【喝茶说茶】日常生活中毁茶的几种现象
【普洱茶话·原创】以“女人衣服”的角度看你的普洱茶
2003年之后的普洱茶
【茶人茶话】到底是谁在毁灭普洱茶?
【普洱茶话·原创】普洱茶,苦到极致,方知好坏
【喝茶说茶】哪些因素在决定着普洱茶的价格?
【茶人茶话】大师不好混,茶界更不好混
【普洱茶话·原创】熟茶没火时,你敢主打熟茶吗?
【茶人说茶】普洱茶的崛起史,竟然蕴含了这么多鸡汤!
【普洱茶话·原创】作为普洱茶圈里潇洒的局外人
【特别推荐】渥堆发酵——普洱茶低迷年代的巨大突破
【茶人说茶】普洱茶熟茶投资价值逊于生茶,背后的逻辑竟然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