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武之旅(12)关于易武生产工艺之传统和现代化之思考之采摘与运输

  无论是通过道听途说还是查阅文字记录,大家都会得到这样的概念,易武产茶历史悠久,而现今市场上之大部份卖“易武茶”的茶商也多在宣扬“传统工艺”,并以此作为宣传和销售的热点,那么,易武茶的加工工艺是否真的是“越传统品质越好”呢,现在的易武“传统生产工艺”大概是什么状态呢?相信看过小弟前面帖子的斋友们都应当大致有些了解,为了再让大家印象深刻一些,小弟再斗胆总结一下:

  总体来说,易武茶的采摘基本上很随意,大部份茶农采茶是用大指和食指的指甲间来掐的,其手势比较类似于电视剧{还珠格格}中容嬷嬷折磨那个紫什么格格的时候用的手法,大部份茶农并不遵循采摘分类标准,譬如“一芽一叶”或者“一芽二叶”等,采摘的时候各种茶叶也不分别归类,有一次我曾试着和一个茶农沟通企图让他用食指和中指来摘(掌心朝上伸中食二指夹住鲜叶向后上方用力,类似某些娱乐场所的服务员或其它人员召唤客人的手势),他说不方便,后来上了茶山一看,易武茶山的老茶园普遍来说,坡度和地势各异,茶树多呈散落群分布,茶树高度不一,植株密度不一,客观来说,在大多数环境下,用摘的方法,虽然看上去难一些,其实也是能做到的,退一步说,即使在未矮化的高树上,用食指和拇指,也应当可以做到“不掐”。

  我曾经在一次散步的路途上,在同一棵树上用"摘"和"掐"的方法分别弄了两个身材和长相差不多的一芽二叶,走回旅社后,发现用"掐"的那个断点处已然开始出现红变,而用"摘"的那个断点处仅仅颜色深了点,未出现红变,10多个小时后,从叶面凋萎的和叶脉发红的程度上来说,摘的要轻一些,其程度明显能用肉眼区别。

  很多茶农上山摘茶用软袋(用布缝制的口袋,类似女士上街时候常被摩托扯包族锁定为目标的那种单边背包但是大很多)来装,尤其在采摘或者盗窃"荒山茶"的时候,易武山势崎岖,采茶者身手敏捷,穿荆跨棘,闪转腾挪,不亦乐乎,里面所装茶叶就比较惨了,忽而被弄得甩来甩去头晕目眩,忽而遭树枝之擦碰骨错经折,相信富有同情心和烂漫主义情节的斋友们此时若是闭上眼睛面对遥远的易武放飞思绪,定能听到那些茶叶在布袋中呻吟惨叫,那皮开肉绽的景象,,,,,,,诶~!

  有的茶农虽然用被篓装鲜叶,然而路途遥远,颠簸之间鲜叶矣难免受损,茶农采茶一般一日两次,或者干脆就是一次,一人所采茶叶皆用一个被篓背回,难免按压以求多放,用力不当也极容易受损,且天热出汗,背脊发热,一部分靠近人背脊的鲜叶受热颠簸矣会红变。。。。。。。。。

  其实,这些现象都是可以大大改善的,规范采摘和装填手法以及相关用具,少装多运,然而。。。。。。。。。

买好茶 上茶窝
买好茶 上茶窝 正品保障 品类齐全
查看

相关推荐

易武 王者隐匿的名山

易武 王者隐匿的名山

看了又看

关于易武生产工艺之传统和现代化之思考之揉捻——易武之旅后感(17)
关于易武生产工艺之传统和现代化之思考之晒青上——易武旅行后感(18)
关于易武生产工艺之传统和现代化之思考之晒青下——易武行后感(19)
关于易武生产工艺之传统和现代化之思考之蒸压——易武旅行后感(20)
对于工艺的盲目革新和传统的盲目传承——易武旅行思感(21)
易武茶现象背后的原因——易武旅行后感(22)
老班章是鬼还是李嘉欣?——茶山四人帮(1)
台湾人眼中的野放茶——茶山四人帮(2)
水库旁的那条路——茶山四人帮(3)
老班章征婚启示——茶山四人帮(4)
老班章村委会全体村民监制茶饼——茶山四人帮(5)
老班章的人民不容易啊!——茶山四人帮(6)
普洱茶和美女的核心内容——茶山四人帮(7)
云南普洱茶区不准确的规律——茶山四人帮(8)
普洱春茶涨价——茶山四人帮(9)
喝普洱茶后老阴评茶——茶山四人帮(10)
老阴的表情——茶山四人帮(11)
人为茶死,猪为食亡——茶山四人帮(12)
云南普洱茶区的大树茶——茶山四人帮(13)
如何鉴别一泡好的普洱茶?(一)——茶山四人帮(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