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茶馆情

  这种大茶馆现在已经不见了。在几十年前,每城都起码有一处。这里奏茶,也卖简单的点心与菜饭。玩乌的人们,每天在遛够了画眉、黄乌等之后,要到这里歇歇腿,喝喝茶,并使鸟儿表演歌唱。商议事情的,说媒拉纤的,也到这里来。那年月,时常有打群架的,但是总会有朋友出头给双方调解;三五十口手打手,经调人东说西说,便都喝碗茶,吃碗烂肉面(大茶馆特殊的食品,价钱便宜,做起来快当),就可以化干戈为玉帛了。总之,这是当日非常重要的地方,有事无事都可以来坐半天。
  在这里,可以听到最荒唐的新闻,如某处的大蜘蛛怎么成了精,受到雷击。奇怪的意见也在这里可以听到,像把海边上都修上大墙,就足以挡住洋兵上岸。这里还可以听到某京戏演员新近创造了什么腔儿,和煎熬鸦片烟的最好的方法。这里也可以看到某人新得到的奇珍一一个出土的玉扇坠儿,或三彩的鼻烟壶。这真是个重要的地方,简直可以算作文化交流的所在。
  说到茶馆,少不得要提一提老舍先生笔下同名话剧《茶馆》,如果没有老舍先生的这部名作,上个世纪初曾经热闹一时的茶馆文化就只剩下了故纸堆里的一些干巴巴的历史资料了。可以说,是老舍先生为北京的茶馆立了一个活色生香的招牌。
  北京的茶馆由来已久。在前清的时候,茶馆就落户京城,到了民国初年,更是盛极一时,无论是前门、鼓楼、四牌楼、单牌楼等大道旁,还是在幽僻的小巷中,茶馆星罗棋布,成为一大景观。
  茶馆的出现,不但为老百姓们提供了闲话中心,也为三教九流的人提供了集会场所。人们纷纷来到这里聊天儿,说事儿,交流养花养鸟的经验,甚至坐地起市,做笔小生意,喝茶倒成了其次的事情。正因为如此,茶馆从诞生的那天起,就不可避免地沾染上了浓重的市井味儿。
  当时的茶馆从规模和功用来说,大致可以分为大茶馆和小茶馆两类:
  大茶馆
  大茶馆即老舍先生笔下的那种样式。
  一般来说,大茶馆一般规模比较大,门面最少有三间,多的可以达到六七间,以前北京最大的茶馆天汇轩面积大到可以容纳下一个集市。
  老舍茶馆楼梯走廊上的挂画
  走在老舍茶馆的楼梯上。抬头所见的一幅画。此画生动再现了老北京的饮食文化,与茶馆古朴的风格一起,彰显了浓浓的京都风情。
  大茶馆的布局一般如下:一进门前设柜台和大灶,中为罩棚,后为过厅(俗称“腰拴”),再后为后堂,两旁侧房的单间,叫做雅座。收账则根据地界来:入门为头柜,管外买及条桌账目,过条桌为二柜,管腰拴账目,最后为后柜,管后堂及雅座账目,分工明确。
  北京大碗茶
  尹盛喜等人创业之初,所卖大碗茶二分一碗,故有“老二分”之称。以此为起点走向成功。他们把创业史用一幅雕塑定格为历史。如今看去倒也别有风味。
  大茶馆的消费~般比较低廉,一大枚铜钱即可作数日茶资,来的人也是各式各样:提笼遛鸟的遗老遗少、说书的江湖艺人、卖唱的天涯歌女乃至歇脚打尖的人力车夫都是这里的常客。
  大茶馆除了茶水之外,?般还提供点心,有时也备有鸡、鱼等荤菜。月饼、元宵、芙蓉糕、萨其马、炸丸子、改刀、烂肉面等都是大茶馆里经常供应的吃食。
  在清末民初,大茶馆曾经在京城盛行一时,京城内外,甚至近郊都有它的踪迹。比较著名的有前门外的“天全轩”、“裕顺轩”、“高明远”、“东鸿泰”、前门里交民巷的“东海升”,崇文门外的“永顺轩”崇文门内的“长义轩”、“五合轩”、“广汇轩”、“天宝轩”东安门外大街的“汇丰轩”,北新桥的“天寿轩”,宣武门外的“三义轩”,宣武门内的“龙海轩”、“海丰轩”、“兴隆轩”、“天成轩”,阜成门内的“天福轩”、“天德轩”,西直门内的“新泰轩”。
  小茶馆
  和大茶馆对应的是具备各种不同功能的小茶馆。小茶馆可分为棋茶馆、书茶馆、清茶馆、茶酒馆四类。
  棋茶馆是一处清雅所在,茶客们来到茶馆,可以_和同样爱好棋艺者对弈,在落子的脆声中品味香茶的云淡风轻。当时的小资们对这个地方有着特殊的感情。
  “开书不卖清茶”是书茶馆的标语。在书茶馆里,听书成了主要目的,茶倒退居其次,成了可有可无的配角。在书茶馆里,每日都有评书专场,历史经过民间演义,在这里有了各种各样的版本。
  清茶馆只卖茶水,早上遛鸟的人回来往往来到这里休息吃早点,然后开始一天的生活。中午时分,这里就成了专供生意人集会的场所。茶酒馆里兼有酒水出售,但一般不卖酒菜,前来品茶喝的客人来到这里,一般只是为了谈天,大快朵颐往往就免了。
  至于一些小茶馆有的专做打小鼓、收旧货商贩的生意,还有就是泥瓦匠的生意,叫做“口上”。还有的就是做棋、票友唱戏的生意,上这儿来了不是下棋就是清唱,这类叫“戏茶馆”。店里的伙计提着个壶一边让座,一边打着招呼:“七爷,沏壶香片吧?等会儿您再来段儿,都多少天儿了,就是爱听您这口儿。”
  另外,还有一种十分简陋的小茶摊,专为过往客人服务,名字十分形象有趣,唤作“雨来散”。
  老舍茶馆里的茶具
  古老的茶壶,透明的玻璃杯,清淡的茶色、幽幽的茶香,烘托一派恬淡的氛围。
  庚子以后.社会动荡,民生凋敝,本小利微的大茶馆经营惨淡,一家一家地关门门大吉,剩下的多是一些小茶馆。到了解放前夕,偌大个北京城已.经找不出几家大茶馆了。解放以后,特别是1956年以后,硕果仅存的茶馆皆先后合并或转业,销声匿迹了。
  转眼到了一个文化寻根的年代,北京人重新拜读老舍先生的《茶馆》的时候,总觉得眼前摇摆着那么一个老北京的影子,但是却影影绰绰,看不真切。北京人在怅惘之余,决定将茶馆这个在北京持续了百年的古老行当重新振兴起来。
  老舍茶馆内景
  老舍茶馆的陈设,古朴而华美。有着浓厚的古奥与怀旧风格,对那些想重温旧京风情的人来说,的确是个不错曲去处。
  20世纪70年代末是知青返城的一个高峰,知青们回到久违了的京城后还没顾得上掸去身上的仆仆风尘,就发现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僧多粥少,工作难找。工作的事儿给知青们添堵不说,也令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人员头疼不已。当时宣武区大栅栏街道办事处有一名叫尹盛喜的工作人员,他狠狠想了两天,终于想到了一个主意??上街卖大碗茶。尹盛喜带着几个小青年在前门大街摆起了茶摊,旁边立着显眼的招牌??两分钱一碗。这一干人等不怕磨不开面子,站在前门大街上便扯开嗓子吆喝起来,喊来喊去,也就喊出了名声。美国《世界新闻与报道》的记者兴致勃勃地为“大碗茶”写了一个专题报道,于是外国人向往北京的原因中又加上了一条??这两分一碗的特产。
  眼看着大碗茶成了品牌,尹盛喜乘胜出手,先后以“大碗茶”为商标注册了商场和公司,进账颇丰。在兜了一个圈子之后,这位靠茶水发家的老北京又将眼光转回到这个老行当上,1988年,他投资在前门西大街创建了中国第一家茶馆??名字就叫“老舍茶馆”,旨在“扶植民间艺术花,弘扬中国茶文化”,以茶文化带动本土艺术的复苏。
  老舍茶馆集茶文化、戏曲文化、食文化于一体,既秉承了浓郁的民族传统风格和地道的京味文化特色,又加入了新的气息,成了北京茶文化的一面鲜亮的旗帜。每天这里都有精彩的节目上演,京剧、曲艺、杂技、魔术等,再加上宫廷细点、风味小吃,让人恍惚置身于百年前的老北京。
  自老舍茶馆开张之后,茶馆在京城形成了一股回归潮。从1988年到现在,北京的茶馆已经多达四百余家,风格不同,各有千秋,是北京人新的文化交流场所。在新老茶馆中,比较知名的就有五福茶艺馆、茗仁茶馆、思茗斋、碧露轩、同乐等多家。另外有一些小茶馆,无论从消费水准还是从情调上来说,都已经接近酒吧,是京城小资们的最爱。
  体味京情京韵,茶馆风光最好。
  老舍茶馆里的民乐表演

买好茶 上茶窝
买好茶 上茶窝 正品保障 品类齐全
查看

相关推荐

老茶馆,旧时光

老茶馆,旧时光

看了又看

尽敛苦涩 散发清香
品茶境界
茶宴中的茶点
什么是茶寿
茶与中国人的生活
“享受主义者”?陆羽
品鉴普洱茶
无礼不成茶
在茶餐厅等你
苗家万花茶
游历茶马古道
一生为墨客 几世做茶仙
品的不是茶,而是心态
人生淡淡,茶水清清
红茶与绿茶的缘分
诗一首
关于茶
石潭谢雨道上作
赶马人小魏
七言寒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