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

  这些淳朴的赶马人总是想尽自己的力量为所到之处的辍学儿童做点事。女马锅头格达娜曾说,为了实现在北京和在贡山各办一所希望小学的愿望,哪怕光着脚也要走到北京。



摄影 杨峥
●“普通人身上所折射出的道德光辉,足以成为社会的榜样。”希望工程的工作人员说。
  ●“为了实现办希望小学的愿望,哪怕光着脚也要走到北京。”参与希望工程活动的马锅头说。
  ●“我长大了,要像希望工程的叔叔阿姨一样去帮助别人。”受助学童说。
  不少报道指出,我国的慈善事业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体制的不尽合理、公众慈善意识的淡薄、慈善组织经验的缺乏等因素制约着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但就在这样的大环境中,我省希望工程却亮点纷呈,连续四年捐款收入突破1000万元,2006年达到了1989万元,为历年最高水平。
  云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秘书长、省希望工程办公室主任沈光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感慨地说:“这既是社会各阶层爱心的结晶,同时也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云南希望工程对慈善的观念、形式、运作方式不断进行转变和深化的结果。”
  
  贫困学生邵明丹受助希望工程,并成为云南省希望工程形象代言人。
  承诺为爱捐助一生
  面对上世纪90年代初云南贫困人口和辍学儿童的现状,共青团云南省委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科教兴滇战略和扶贫攻坚战略,联合省青联、省学联、省少工委发起并组织实施希望工程,于1991年10月成立“云南省实施希望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1994年7月成立云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回顾发展历程,沈光鑫说,1991年至1996年是起步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依靠党政领导动员、单位组织的形式进行募捐。客观地说,那是‘穷人帮穷人’的阶段。”沈光鑫,这位为了希望工程跑遍了云南省贫困山区所有县(市、区)的彝家汉子,说起希望工程来感慨不已,“那时大家都不富裕,但普通人表现出的爱心又着实让人感动。我给你讲个从那时起便决心为希望工程捐助一生的人的故事吧。”
  随着他的讲述,一个名叫陈晖的人走进了记者的视野。这个普通的昆明人,是给云南希望工程也是中国希望工程捐款次数最多的人。
  从1991年起,云南省希望工程办公室每个月都会收到一张20元的汇款单,上面注明捐赠给云南省希望工程。汇款人为“云南省公路局,陈晖”。
  1991年初的一天,父亲把一张《云南日报》递到刚读初一的陈晖面前,让他仔细阅读。那是一组关于云南省失学儿童的报道。看完报道,陈晖心情沉重。也许,父亲的本意是要他“忆苦思甜”,但陈晖却作出了一个要努力一生的决定。他从每个月家里给的30元零花钱中挤出20元,寄给云南省希望工程办公室,此后便从未间断。1997年,陈晖中专毕业参加工作后,考虑到自己有收入了,他就把每个月给希望工程的捐款提高到30元。
  长年捐款的难度并不在于钱款的数额,而在于信念的坚守。由于在公路部门工作,陈晖经常辗转各地,他便拜托父亲每个月帮自己准时把希望工程的捐款寄出,回家后再如数还给父亲。
  2000年8月,由于陈晖捐款给希望工程的次数已经超过了全国纪录,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云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授予陈晖“希望工程贡献奖”。
  “虽然普通人这一群体的经济能力相当有限,但他们身上所折射出的道德的光辉,足以成为社会的榜样。”沈光鑫意味深长地说。
  “血管里流淌着马蹄的声音”
  一队马帮浩浩荡荡走进城市,进入人们的视野。马铃叮当,马蹄声声,强壮的少数民族赶马人,神气的藏族女马锅头……
  这是2005年“马背驮起希望”云南大马帮进京途中的真实场景。
  “按照第一阶段的操作模式,尽管大家爱心浓浓,但募捐的款物数量很有限。”沈光鑫说,“再守着老办法,希望工程会面临募捐资源枯竭的困局。2001年以来,我们决心转变观念,变以往主要依靠党政领导动员捐款的方式为依托社会力量,走市场化道路,变被动为主动,多方合作互利共赢。”
  随后,省青基会举办了一系列精彩纷呈的筹资救助活动:“手拉手”互助情牵城乡、“百万爱心行动”真情奉献、“1(家)+1助学”爱连万家、“爱心储蓄”让爱延伸、“希望工程滇沪合作”情牵滇沪、“爱心成就未来”特别助学行动,其中尤以“马背驮起希望”影响更为广泛。
  2005年5月至10月,云南省青基会联合云南省茶业协会和云南省茶叶商会主办了首届“马帮茶道·瑞贡京城”普洱茶文化北京行活动,来自11个民族的43位赶马人赶着120匹骡马组成的云南大马帮,以“马背驮起希望”为主题,从我省宁洱县出发,穿越全国六省市80多个县市,行程8000余里。沿途在昆明、成都、西安、太原、北京举行以“收藏爱心,收获希望”为内容的希望工程普洱茶义拍义卖活动筹集捐款。
  藏族女马锅头格达娜是荣获国际大奖的电视纪录片《最后的马帮》中的主角。她的马队从贡山出发,用了近一个月赶到宁洱县城。在路上,马队遇到泥石流的阻隔,还遇到了罕见雪灾造成的雪崩塌方,12匹骡马只好一匹匹从溜索上溜过波涛汹涌的怒江大峡谷。
  5月1日,进京马帮正式出发,徒步千山万水,历尽艰难险阻。6月27日凌晨3时,四川沐川县新凡乡罗寨突降暴雨河水猛涨,几乎让在这里扎营的马队全军覆没。但马帮沿途受到的礼遇和关注也出人意料。
  马帮进入四川广元市受到上万市民的夹道欢迎,次日清晨群众又自发排队欢送马帮,还有一些年青人骑摩托、自行车送马帮走了10多公里;在首都北京,马帮刚踏上河北与北京市交界地房山区,欢迎队伍就打着“北京人民欢迎云南大马帮”的横幅,在寒风中迎接,并给每位赶马人送了一床温暖的新棉被。
  “云南为外省的希望小学捐款这是首次。”省青基会副秘书长杜华杰告诉记者,“很多媒体称我们是‘爱心马帮’,一路传播浓浓爱心。这些淳朴的赶马人总是想尽自己的力量为所到之处的辍学儿童做点事。女马锅头格达娜曾说,为了实现在北京和在贡山各办一所希望小学的愿望,哪怕光着脚也要走到北京。歌曲《康巴汉子》中唱道:‘血管里流淌着马蹄的声音’,我想‘爱心马帮’让更多人听到了云南各族人民真诚的心声、无私的爱心,也凝聚了更多的爱心。”
  在昆明,义拍编号为001号的茶品被一位专程从广州飞来参加义拍的张先生以3.48万元的高价“抢”到手中,他称这饼茶是一份高品位的爱心茶;在太原,义拍编号为3888号的茶品被以29999元的高价拍走,买主吕全忠说:“我收藏的是对‘希望工程’的一份爱心,收获的是对下一代成长的希望。”
  2005年10月15日,在北京拍卖会上,1666号义卖茶起价1.6万元,最终以6.8万元成交。张国立向云南希望工程捐赠的他个人购买的马背驮茶中的一饼“七子饼”,起价2万元,最后被83号竞标者以160万元买下。千里迢迢走到北京来的43位赶马人激动得热泪盈眶。
  据统计,此次云南进京大马帮共为希望工程筹资达400余万元,全用于为在马帮途经的云南、四川、陕西、山西、河北等省援建“马帮茶道希望小学”。沈光鑫说:“我们不仅筹集了400多万元善款,更重要的是云南希望工程首次走出去,宣传云南,宣传云南的慈善事业。团中央书记处原第一书记周强称赞‘云南爱心马帮进京是中国希望工程史上的奇迹’。”
  “长大了我也要去帮助别人”
  云南希望工程作为共青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创新工作的一个突破,走出了一条利用公益品牌、以市场化方式、按项目化管理,用社会化运作、走事业化发展的路子,创造了云南民间公益机构的金字招牌,成为省内公益项目中最具影响的品牌工程,照亮了众多贫寒学子跋涉的路途。
  云南省希望工程的形象代言人邵明丹出生在昭通市昭阳区大山包乡牛家沟村,10年前,父亲为治病卖了房子,长年外出打工。母亲因无法忍受贫困而离开了这个家,邵明丹只好和年迈体弱的爷爷奶奶生活在海拔3200米的高寒山区,每日以洋芋为主食。贫困的生活,并没有磨灭邵明丹对学习的热情,一至三年级她都是前三名,数学成绩全乡第一……邵明丹用异常优秀的成绩诉说着她对上学的渴望。如今,她不再独自承受贫困带来的求学艰难,因为希望工程将资助她上学直至完成大学学业。
  13岁的杨昆娥和妈妈住在昆明市西山区黑林铺镇玉案山公墓后一间废弃的房子里,靠拾垃圾为生。12岁以前,她没上过一天学,但她非常喜欢看书、写字和画画,凡是捡到的报纸和图画书,她都收起来照着学。后来,她的情况引起了希望工程的关注,她终于走进了梦寐以求的学校。她刚上学就上了三年级,后来又跳级上了四年级,还当上了班干部。在学校里,她享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生活和学习得很开心。杨昆娥告诉很多人:“我长大了,要像希望工程的叔叔阿姨一样去帮助别人。”
  截至2006年12月31日,云南希望工程已累计接受海内外各类捐款捐物2.7亿元人民币,在全省127个县市区援建了近1000所希望小学和希望工程一村一校529所,让20多万名孩子在宽敞明亮的新校舍上学;近90000名优秀贫困大中小学生受到资助,培训贫困地区教师8600多名,使40多万个家庭切身感受到了社会美好真情的温暖。
  ·民生消息·
  云南希望工程精心打造公益品牌
  2006年,云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以服务青少年健康成长为宗旨,锐意创新,开展了“爱心圆梦大学”、“马帮西藏行”等一系列活动,将“助人自助”的爱心理念传递给社会,并不断影响着人们的公益意识和慈善理念,全年筹集善款19892077.72元,建设希望小学75所,结对资助大中小学生4768名,为构建和谐云南作出了贡献。
  2007年,云南省青基会将与香港苗圃行动合作开展“茶马古道,走向西藏”国际公益步行筹款活动;继续开展“爱心圆梦大学”活动,帮助困难家庭子女顺利进入大学校园;开展“龙子心云南爱心行”系列活动,通过明星的公众效应筹集资金;深入推进青春红丝带特殊困难孤儿资助工作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助学工作,加强与捐方的联络和沟通,稳步扩大项目影响。
  ·记者手记·
  公益事业也需创新
  观念决定出路。云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发展历程再次证明了这一道理。
  作为民间公益机构,省青基会大胆创新,在内部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根据以效率为中心的原则,调整了机构设置,分解了筹资目标,把竞争激励机制贯彻于各项制度中,走出了一条利用公益品牌、以市场化方式、按项目化管理,用社会化运作、走事业化发展的路子,将以前的被动等待捐款上门变为主动“走”出去,采用市场化运作手段,将拍卖等方式引入慈善领域,拓宽了发展路子,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省青基会秘书长、省希望工程办公室主任沈光鑫自豪地对记者说,自从大胆创新慈善工作的方式方法增强机构核心竞争力后,省青基会已从以前面临募捐资源枯竭的困境发展为拥有稳定的募捐资源,希望工程成为省内公益项目中最具影响的品牌工程。
  省青基会副秘书长杜华杰告诉记者,省青基会有个民间慈善团体叫“希望工程爱心伞工作组。最初主要是一些民营企业家自发组织在一起,通过一些募捐活动搞慈善事业。搞了几年后,发现缺乏一种“归属感”,便主动要求挂靠到希望工程上来,通过举办慈善晚会等方式募捐善款。从中不难看出云南省希望工程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随着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国家对慈善事业日益重视,慈善事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希望更多关心慈善事业的人能从云南省青基会的创新发展中受到启发。 (张雪飞)

买好茶 上茶窝
买好茶 上茶窝 正品保障 品类齐全
查看

相关推荐

看了又看

茶文四题:思、寻、品、痴
令人沉醉的普洱茶汤
中国茶室
女人如茶的来历
我爱家乡爱尼茶
和谐社会的茶文化
疯狂的普洱茶崩盘
一壶历史之茶
茶树的春天
普洱是什么呀
普洱茶是古董
品味缘
普洱茶是一种生活态度
闲适普洱
拳王与普洱茶
细品普洱
凉水箐传奇
和大泽先生的故事
品聊
民谚:茶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