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精神

  普洱茶道的追求,可以在诗情画意中得之,可以在街头巷尾里得之,也可以在墙角面壁下得之,因为透过普洱茶真性,而引发静、真精神使然。茶人修茶道,其实道乃在自我真茶性之中。

一、质朴自然率真中的普洱茶茶道精神
  在每一个爱茶者心中,品饮好茶时感受如同生命的感悟。茶与人的感动源于茶道,而普洱茶便是最能使我们感动的茶。诚如邓时海先生及许多茗家所言,在中国数百种茶叶中,普洱茶是最能够代表中国茶文化道统的。普洱茶性温顺而亮节,普洱茶品饮深邃而高雅。普洱茶经贮藏后越陈越香,具有历史生命;品茗意境宁静而淡泊,阐扬的就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道家思想。所以普洱茶品茗追求的最高境界在于在于自然。故普洱茶不愧为中国的茶中之茶。
  普洱茶的精神充分表在自然、质朴、率真和淡定。即不呈欲望,不强求之,顺其自然。天地之间,苍生万物,都有其生死、运行、因果的道理。这些道理,有的是永恒性的“常道”,也有是时代性的”非常道”。永恒性的常道是先天自然,而时代性的非常道,因习惯成自然,是后天的自然。先天的自然也好,后天的自然也罢,都是自然就好,即“平常自然”。同样率真即“真性”。是天地间万事万物发展变化的规律。道家将事和物的道理归为自然和真。我们认为人最高的智慧,是以最真实来面对人生。不做作,不虚假,是实事求是的行为,是追求质朴、真实、淡定的人生态度。因此在茶文化中,能吻合这些精神的茶之一道,才是合乎事实真理,才能离茶道就不远。
  普洱茶的茶道精神就是充分最合乎自然的率真,表现在:一是普洱茶的采种、加工、贮藏、冲泡、品饮等都那么平常自然;二是普洱茶的真性体现在其从生长之始至茶事传承合乎真理。这正如邓时海先生指出的:普洱茶技术止乎于静,是以静的精神贯穿各项技术:一方面求品茗时的外在情境得以平常自然,使鉴赏的感受最真实。另一方面也配合泡出好茶的需要,直接提升茶汤的真性品质。普洱茶方法止乎于真,诉求于自然而良好方法条件,使普洱茶孕育完美的真性,发展并完美体现于茶汤中,使品茗者品尝到普洱茶真性——陈、香、滋、气。同时相济于静的技术透过人体感观功能,接纳了普洱茶真性,转移由心神感受而虚灵化境,终于止乎在道。
  只有在理解了茶道精神实质后,才能就普洱茶文化的整体方面在于全面营造平常自然情境之下,完全发挥普洱茶的真性,使品茗者透过品尝到最丰富且完美的普洱茶真性,由心神导引,臻及自然艺境而止乎于道。
   普洱茶真性是由茶汤中表现出来的,真香、真味、真性、真气为其本质所表现的独有特色。当然,同为茶类,其真性会有共通相同之处,也可能达成相似的茶道内涵。因之以普洱茶品茗,并不在于强调环境所营造的诗意或气势,或者人和物共合关系的情景。这些气势及情景并非是普洱茶的真性,它们同样也可在饮酒、抽烟之环境中,营造出自然的意境效果。普洱茶道的追求,可以在诗情画意中得之,可以在街头巷尾里得之,也可以在墙角面壁下得之,因为透过普洱茶真性,而引发静、真精神使然。茶人修茶道,其实道乃在自我真茶性之中。正如邓时海所说:有了真性完美的普洱茶,从静的技术,由真的方法,品尝到其真性,是品茗普洱茶的下手功夫,也是最正确的理解。之后再上一层楼,从感受到普洱茶真性,从真实的陈、香、滋、气中任由心神参透虚灵得以道化,而止乎在道。品茗者必须对茶技术、方法以及普洱茶全面地认知,具备一定的素养,才可能由精神层面,参化至道的境界。
  所以要认识普洱茶道精神,首先要对普洱茶有充分认识及了解,包括普洱茶历史、生产、种类以及识辨其新旧好坏、特色,和知道制造、陈化等方法理论;再者能掌握冲泡的技术方法,而后才能品尝出普洱茶真性,而更进一步能完全接受,且喜爱普洱茶的品饮。由知普洱、而会普洱、而懂普洱、而爱普洱茶而后能超越精神层面参化在道。
  普洱茶品茗的意境本是追求宁静自然、淡雅清新,同时也是内敛深邃,且仙扬的心灵世界。那些属于刺激精神亢进的茶品,多少会造成品茗者心情炽热,情绪浮泛。一向以道家思想为主流的普洱茶艺,“道”为其筋骨天柱,“静”为其肌胃运化,心绪尚平和,精神则以宁静泰然为贵。所以普洱茶艺对品茗者的精神处理是懂得品茗普洱茶者的最高境界。
  二、气、韵中和、静、德、怡、真的普洱茶道精神
  如前文所述,自然、质朴、率真,对普洱茶生产、加工、品茗均具有极重要地位,也是普洱茶最主要特色之一。普洱茶品茗的意境本是追求自然质朴、淡定、率真,同时也是内敛深邃的心灵世界。
  新鲜的普洱茶,和陈期短的青生普洱茶所含的刺激性成分比其他茶种都来得多,饮后对提神功效特别强,此点为很多爱茶人追术。但笔者认为普洱的茶生产、加工、品茗并非在追求普洱茶所含的刺激性成分比其他茶种强,而在天生的自然、淡定,在于那种特有内而柔顺敛深邃。云南大叶种尤其老茶树普洱茶,茶叶内所含成分浓酽而丰富,经过长期储藏陈化而柔顺,茶中各类物质于冲泡时即能溶于水吸收入饮者体内,形成茶气运行全身经络之中。这正是古代修道运气中追求的“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乘此清风欲归去”、“冰霜疑入骨,羽翼要腾身”的意境。故普洱茶生产、加工、品茗必须强调自然、淡泊的心绪,否则无法使茶气凝聚,浮躁之行为,必然心神不稳宁,注意力不集中,尤其品茗时无法以意行气。即使茶气在经络中起了作用,但意识涣散,也无法体会。苏轼曰:“何须魏帝—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想必,卢仝的气功修炼,道行必定很高,才能写出七碗茶的功力。只有如此也才能感受到并品出普洱茶的“三韵”: 陈韵、神韵和喉韵,才能在自然、质朴与率真和淡定中品出普洱茶的真美,悟出和、静、德、怡、真的普洱茶道精神。
  三、茶如人生的普洱茶道精神
  俗话说喝咖啡者浓,喝酒者烈,喝茶者淡。淡是君子之所爱。淡是无味之味。多数的普洱茶的品茗高手,都公认“无味之味”是普洱茶的最极品。越是年久且好的普洱茶,越是 “汤有色,而无味”。一些上百年的陈年普洱茶虽可冲泡出很强的野樟茶香、陈韵十足,茶气强劲、水化生津,却淡而无味,这种无味之味先是最上好的普洱茶,但这样的茶也非普通人所能品尝和感受。因为无味之味有着十足的禅境,此种无比高尚境界,在数百种茶中,恐怕是只有普洱茶所独有的了。这正是清、淡、定、雅的普洱茶品茗心境。
  清晨一杯清茶,醒脑明目,荡气回肠。晚间一杯淡茶,安神养心,梳理人生。喝咖啡,讲究苦、涩、浓;喝酒讲究精、气、神;而唯有品茶,讲究清、淡、雅。喝茶贵在品,不讲究热闹,而讲究氛围,讲究回味。独品是品,与友聊天也是品。“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是品;“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品,“欲将心事付瑶池,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是品,“一日不见,如三秋兮”是品,“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也是品;“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品,“莫愁前途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品;“烹七碗茶 *半亩松”也是品,所有的品皆是心境。
  就品茶者而言,品茶的地方也可以不讲究豪华奢侈,但要讲究静、讲究雅。品茶的姿势美,美就美在品茶自身就是一幅画,而品茶本身就是在欣赏一幅静默的山水画和默默地吟诵一首无言的抒情诗,而不是像喝酒喝咖啡那样是香浓而炽热的。
  其实,真正的品茶,不是用嘴在品,用舌头在品,而是用心在品,用自己的心灵在品。品人生、品文化、品思想、品情感。你在品茶的同时,茶也在品你。品出茶的味道,其实也就是品出了人生的味道。
  古人说:君子相交淡如水。其实,这里所指的水,也是茶。清茶一杯,琴声悠悠。诸葛孔明唱空城,击败司马大军;苦茶一杯,灯火阑珊处。毛泽东运筹帷幄,横扫千军如卷席!
  茶有茶道,人有人气。茶的精神和内核就是超然、就是中庸、就是平和。富能安邦治国,穷则独善其身。就“三道茶”而言,头道茶苦、二道茶甜、三道茶则回味无穷。就人而言,人生也有三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水在杯中,茶也在杯中。茶随水动,水随心动。正是清茶一杯,染绿一池春水。正是纵有千般烦愁,都随我茶香飘散。
  得其地而饮,得其时而饮,得其人而饮,才能品出茶之妙味,是谓饮茶之三得。古人说“一人饮得其神,二人饮得其味。三人饮得其趣……”
  有人说:世上没有两杯完全一样的茶。就算是同一壶中沏出的两杯茶,饮者的心情阅历喜好不同。品出的味道便有悬殊,更不要说经历环境、时间、心情、际遇的变化。
  同样的茶壶茶叶和水,能泡出相同的味道吗?说起来玄之又玄,品起来却真真切切。每一次品茶,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
  不管是几人饮、是第几壶、还是第几次,一切终随茶香飘散,惟有不灭的自然、质朴、率真和清新、淡定、高雅永留心间和天地间。
  所以,在普洱茶的品饮中不是用嘴在品,用舌头在品,而是用心在品,用自己的心灵在品。品人生、品文化、品思想、品情感。你在品茶的同时,茶也在品你。品出茶的味道,其实也就是品出了人生的味道。

买好茶 上茶窝
买好茶 上茶窝 正品保障 品类齐全
查看

相关推荐

看了又看

饮普洱茶的一些笑话
普洱茶 香迷人
美女和普洱茶的故事
山村的小茶馆
梦回茶村
慢喝普洱 细过人生
走进茶乡记事
收藏梦乡的普洱茶
爱情-苦后回味
爱上普洱 爱上生活
与茶为伴自风流
茶叶世家的故事
普洱情愫
品普洱 过中秋
茶叶话题也许炒
富苗茶庄的故事
她的茶被很多人喝过
咏茶乡
中国茶人所具有的精神
普洱茶市场在中秋节没有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