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茶叶行业为何未能诞生大企业?

  2009年初春,一场霜冻突袭湖南长沙县金井镇,春茶颗粒无收。
 
  这已不是湘丰茶业经受的第一场天灾。上述高管劝慰汤宇,“如果霜冻只打了我们家的茶园,应该去忏悔;如果整个区域都受灾,是否该考虑走出去寻找更多的茶源,分担现在的风险?”
 
  茶园资源,如同粮源之于粮食加工业,是茶叶产业中一项根本的问题。自然灾害是茶源面临的最直接威胁。此外,一家一户的小农种植方式,使优质茶园资源自然分散,组织化程度低,难以形成种植规模,缺乏市场议价能力;茶园培管标准不统一,尤其对农残标准掌握未整齐划一,良莠不齐,造成基本食品安全不能完全保障。
 
  汤宇对此深有体会。他的茶叶事业正是从整合茶源起步。1995年,这位木匠出身的乡镇企业家,用从外贸业务赚来的数万元,接管了金井镇“无品牌、无基地、无人才”的“三无”脱甲茶厂。为盘活这个濒临倒闭的小茶厂,思维活跃的汤宇用数年后被称作“土地流转”的方式,将3800多亩山林“流转”成茶园。
 
  中国加入WTO后,出口目的国对于茶叶品质的要求,让农药残留物的控制上升为品质把控的第一要务。自身缺乏科技优势的湘丰,选择与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结盟,作为其茶叶基地,研究“农残”超标问题的方案。
 
  科研人员入驻茶园,根据每片茶园的特点进行个性化改良,在施肥、病虫害防治、灌溉等环节均提供了标准和数据记录,将菜籽油榨油剩下的菜籽饼确定为有机茶肥,取代了成本仅为菜籽饼十分之一的低价肥料尿素。
 
  这样的标准化试验在金井镇的湘丰茶园得到了验证。但2009年的霜冻灾害引发湘丰高层反思,仅抱持镇上的4.5万亩茶园无异于画地为牢,须实施“走出去”战略。他把目光转向北纬30度左右的武陵、雪峰、南岭、南岳山区和环洞庭湖南区―这一带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光照低,海拔区位高,常年重云积雾,土壤富硒富磷,符合“高山云雾出好茶”的特质。
 
  新一轮的“土地流转”在这片区域进行。湘丰选择与种植大户、农村合作社和中小规模企业进行合作,由湘丰提供技术标准和商业解决方案,对鲜叶做出最低价收购保障以及种植过程中的垫资扶持,进而改变单一春茶的种植模式,从春季到秋季均保持常态化的生产,产品通过湘丰的营销渠道转换成价值。截至2014年末,湘丰在湖南、贵州、湖北、四川等省份共整合茶叶基地35万亩,在种植面积上位居全国前列。
 
  与整合资源同步进行的是全自动化茶叶生产线的研发和制造。汤宇认为,国内茶叶行业未能诞生大企业的另一项重要原因,在于未能走出刀耕火种的手工作坊模式。2006年,迫于扩产的需求,汤宇从日本高价引进中国第一条全自动化炒青绿茶生产线。但由于两国茶叶炒制工艺不同,机器遭遇“水土不服”。痛定思痛,湘丰茶叶创立了湘丰茶叶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并与中国茶叶研究所和湖南省茶叶研究所开展战略合作,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首条炒青绿茶自动化生产线。这一茶叶生产板块,让湘丰茶叶衍生到工业领域。
 
买好茶 上茶窝
买好茶 上茶窝 正品保障 品类齐全
查看

相关推荐

看了又看

贵州久安古茶树的现代产业之路
福建省发力千亿茶产业 探索茶叶可持续发展道路
闽南地区兴茶席复古风潮 铁壶泡茶渐受茶店关注
“韩国茶道申遗”引发思考 中国茶人如何应对
梧州六堡茶曾作为保健品风靡日本
中国茶业病了,病症不轻
福建三大工夫红茶为何受冷落?
别样茶旅 沐浴文化
“肾茶袋泡茶”违法宣传功效被黑龙江药监局通报
“闽茶骄傲”品牌活动首次推出
2015茶叶行业出口标准及生产管理培训会议
浙江茶产业地位下降 人大代表吁打造强势品牌
福建茶企实现跨品类合作 茶企品牌联合开拓市场
黔丹茶业贯彻品牌打造丹寨茶产业名片
茶具茶器将是未来茶叶行业发展潜力股
《穿越万里茶路》出版 讲述中俄万里茶道历史风云
“海峡两岸大学生文化体验营” 台北开启茶文化之旅
“过年的春联”主题茶会:学习我国传统春联知识
“时光•茗享会”天津站 各行茶友一同品茗雅聚
第二届康成杯宜兴紫砂手工制作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