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品《茶经》(序)

  《茶经》是中国第一部茶的百科全书。虽然在他之前也有很多人写过茶的文章、专论,但是没有像陆羽把它成为书的体系,这么详尽、如此集中地搜集了那么多史料、典籍。同时它也是中国古代茶道美学的一种集中体现,融会了儒释道三家精神,构成了中国茶文化的基本轮廓,创造出了陆羽式话语方式。它是一种自成体系而清新的文化方式,所以《茶经》被历代茶人奉为“经典”。
  《茶经》除了讲茶,更重要的是体现“经”这个字,明代徐同气在《茶经序》当中写道:“凡经者可历百世,而不可绳一时者也”,就是我们讲的流传的意思。能成为“经”的文字方可表达恒久不变的“道”,这个“道”其实就是一个大家集体认同的宇宙中自然规律,一种符合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的自然规律。《茶经》里面所有的器皿一定符合中国的阴阳、符合自然规律的。他写风炉——一个鼎形状的煮茶器,那么惜字如金的陆羽居然用了244个字来写这个“鼎”,这个鼎就包含了中国的所有哲学的元素以及八卦、阴阳。
 
  陆羽是孤儿,很小的时候就被亲生父母扔掉了,被住持抱养,在寺庙里长大。但他并不愿意一辈子在佛门里面待,想看看外面的世界。实际上他深得佛教文化的熏陶,可能当时佛教的寺院和他的师父太看重他了,因为他很聪明,很想把他留在身边继承衣钵。但是他不愿意,他还偷偷读书、识字,想尽一切办法看佛经以外的东西。最后他不光成为茶道大家,他也是一个文学家,包括历史、地理学知识都非常渊博。
 
  读一部经典一定要了解它产生的社会背景。我们现在很多教传统文化的人,包括写书的人,特别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用现代汉语解释古代汉语,或者用现代人的思维方式来理解古代人的思维方式,这样就会断章取义。我上网查过关于《茶经》的注解,很多注解都是错误的,而且错得很离谱。
 
  我们也不能说非常清楚《茶经》这部经典当时的历史背景到底怎么样,只能依据典籍本身,尽可能靠近典籍本身的含义去理解它。陆羽是很有儒家想法的知识分子,他虽然没有做官,但他结交了很多达官贵人、社会名流,他很希望他的思想能够影响到他们。
 
  提到陆羽,必须还要提及另外一个重要的人——诗僧皎然。可以说,如果没有皎然,就没有《茶经》的陆羽。陆羽于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前后来到浙江湖州吴兴县,住在妙喜寺,与皎然和尚结识,并成为「缁素忘年之交」,皎然非常欣赏陆羽的文采和对茶的酷爱与专注,因此大力提议并支持陆羽写作《茶经》,并未陆羽的写作提供了一切的便利条件,乃至于《茶经》成书后的出版,都是在皎然的全力协助下完成的。他们因此成为彼此一生中交往时间最长、情谊亦最深厚的良师益友,他们在湖州所倡导的“以茶代酒”、节俭的品茗习俗对唐代后期茶文化的影响甚巨,更对后代茶艺、茶文学及茶文化的发展产生莫大的作用。
买好茶 上茶窝
买好茶 上茶窝 正品保障 品类齐全
查看

相关推荐

看了又看

细品《茶经》(4)
细品《茶经》(5)
细品《茶经》(6)
《白茶时间》:读懂福鼎白茶的指南书
《茶江湖:中国茶的定位与营销》
书名:《川茶与茶马古道》
细品《茶经》(7)
细品《茶经》(8)
细品《茶经》(9)
《寻茶问道》漫漫茶路
《三月茶》农历三月炒茶的农事
《茶叶大盗》:改变世界的中国茶
细品《茶经》(10)
与一片叶子结缘,《松风煮茗:婺源茶事》写作缘起
《茶经:全彩权威解读版》
细品《茶经》(11)
细品《茶经》(12)
细品《茶经》(13)
《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无量山》
推荐:《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无量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