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书画里的中国》收官沈鹏题字 陈建斌王刚探寻北宋咏茶之道

茶业 中国酒茶网


领略过《早春图》里的无限生机,见识过《千里江山图》中的大美河山,在《张好好诗》中欣赏了女性之美,也在《祭侄文稿》中感受到了至情。由中茶独家冠名播出的大型书画文化类慢综艺《书画里的中国》迎来第一季收官之作,今晚21点北京卫视、北京时间同步播出。作为本季的收官之作,节目最后,九十高龄的书坛泰斗沈鹏先生作为北京卫视《书画里的中国》节目总顾问,亲笔题字“书画里的中国”的视频详细披露,让更多朋友一睹书法大师挥毫泼墨的风采。

 

最后一期节目中,万寿寺“茶画会”主人王刚邀请来自己的好友、和珅的“老上级的爸爸”——“雍正”扮演者陈建斌,和自己再品书画里的茶道。李杰(姝姝)、徐怡恒(嬅嬅)和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副教授、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研究员李溪,中国美术学院现代书法研究中心研究员许力,还有知名评论人石述思,欣赏北宋作品中的茶道文化。

1.jpg

 

从《思咏帖》到《精茶帖》  茶学家蔡襄的咏茶之道

 

饮茶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古代历来深受文化学者喜爱,茶文化兴于唐朝盛于宋朝。在宋代,饮茶之风兴于全国,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市井百姓,都把饮茶当成生活的一部分,由此也有了关于龙凤团茶“前丁后蔡”的说法。作为宋代有名的茶学家,蔡襄留下了很多关于茶文化的作品,如《茶录》、《思咏帖》和《精茶帖》等。在北京卫视《书画里的中国》第四期节目中,王刚和阎维文就品赏了蔡襄《思咏帖》中提到的茶文化,本期节目中,王刚继续携陈建斌,再品蔡襄写给好友李公瑾的《精茶帖》。

 

在《精茶帖》中,蔡襄提到“精茶数片”作为送给好友的礼物,一般人会认为仅数片是否过于寒碜。节目中王刚也解读到,北宋时期随着制茶工艺的精炼,对茶叶的讲究也越来越多,精茶数片在当时已经是非常贵重的礼物了。那么这件墨宝与《思咏帖》有何不同?锁定今晚21点北京卫视《书画里的中国》揭晓答案。

2.jpg

 

陈建斌赏《清明上河图》趣解“天之美禄”  书法泰斗沈鹏题字“书画里的中国”

 

说起雍正,很多人脑海中都会想起陈建斌的模样,作为普洱最忠实的爱好者,雍正将普洱列入了贡茶的名单。因此在第一季的收官之作中,雍正的扮演者陈建斌就来到节目中,边品尝中茶普洱,边欣赏北宋时期的茶文化。在《清明上河图》中描绘了北宋时期的繁华景象,自然少不了茶馆的画面。但在寻找茶馆之时,最先吸引到众人眼球的,竟是“天之美禄”,陈建斌还趣味调侃是宋朝的抹茶冰淇淋,而实际上这是北宋时期的酒馆。至于当时的茶馆则被称为“脚馆”,用以让过往的行人歇脚喝茶。如果说《清明上河图》是描绘了宋朝市井平民的茶文化,那宋徽宗的《文会图》则是贵族文人的茶道聚会,在这幅画中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茶文化细节?此外,谈到诗歌时,我们知道诗圣杜甫、诗仙李白,那茶圣是谁?茶仙又是谁呢?在最后一期北京卫视《书画里的中国》中,王刚将一一为我们揭晓答案。

3.jpg 


往期节目片尾时,各位书法名家会为当期节目主题题字。在第一季的收官之作中,作为北京卫视《书画里的中国》节目总顾问,书法泰斗沈鹏老先生题字“书画里的中国”的视频也在节目中与观众见面,九十岁高龄的沈老先生下笔有神,有力地传达出节目的文化底蕴。沈老墨宝堪称《书画里的中国》全季点睛之笔,在过往十周七十天里陪伴所有观众徜徉于书画之海,探寻古今传奇。此外,书画界诸多名家的参与,让节目更添质感。胡抗美、刘洪彪、陈振濂等书法名家的加盟,是对节目形式的高度认可,甚至有些书法名家因行程等原因无法参与,也以自己的形式对节目表示支持。不知不觉十期节目迎来最后一期,所有参与节目的主创人员和专家学者也对节目表示高度赞美。

 

4.jpg

万寿寺“茶画会”主人王刚坦言,以通俗易懂又有趣的形式,把中华文化的瑰宝展现给观众尤其青少年是每个电视工作者的责任。在回想这十期的内容,最让王刚感动的是,观众跟他说自己是带着孩子看的节目。参加过北京卫视《书画里的中国》节目录制的文化学者们,也认为节目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解读艺术作品,拉近了观众与名作之间的距离。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蒙曼更是直言“《书画里的中国》以书画为线索,用书画勾勒中国历史,讲述中国故事,不仅可以讲出中国人独特的审美情趣,更可以构架出中国人传承至今的民族精神”。今晚21点锁定北京卫视《书画里的中国》第一季收官之作,更加深入地了解北宋兴盛的茶道文化。

 

 


1条评论

飞扬.茶韵

App留言
3年前
点赞
发布失败,请检查您的输入。
您还没有登录
点此登录 取消
请先登录
在APP中打开
在APP中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