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普茶名山:倚邦茶山

编辑:一抹阳光

倚邦傣语意为“有茶树、有水井”的意思。倚邦茶山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象明乡东部,北接景洪市勐旺乡,南连曼砖茶山,西接革登茶山,东邻易武,居于普洱茶古六大茶山通往普洱府属思茅厅要津、接合部,是滇藏茶马古道源头的中心枢纽。明隆庆四年(1570年)车里宣慰司划分十二版纳,六大茶山与整董合一,其治所设在倚邦。清雍正七年(1729年)普洱府成立后,六大茶山归入普洱府辖区。当年曹当斋随军清剿有功,被清政府授倚邦土千总职,管理六大茶山(直至雍正十三年攸乐同知撤至思茅后六大茶山管理者都是曹当斋及其后人),并作为第一任贡茶采办官。在曹当斋任职期间,大量石屏人、四川人、江西人、元江人涌进倚邦种茶制茶,正如檀萃《滇海虞衡志》载“……入山做茶者数十万人……”,茶叶兴旺、人丁众多,茶庄商号林立,商贾往来频繁,马帮铃声不断,一派兴旺景象。倚邦古茶山茶叶生产贸易到道光年间达到鼎盛,到清末,倚邦仍然保持着“六大茶山”的政治、经济、茶叶贸易中心地位。

倚邦街上石屏会馆旧址


倚邦大庙的台基

民国时期,六大茶山的交易、茶叶加工的中心转移到易武茶山,倚邦茶山人口数量骤降,这一时期的倚邦茶叶大多销往越南莱州。抗日战争爆发后,战火连绵,更使得整个六大茶山的茶业都呈现萎靡的状态,所有茶庄茶号停业,茶山开始衰落。1942年攸乐人起义,打到倚邦,使得这个有着百年历史的茶山古镇变成一片废墟,倚邦从此走向衰落。



普洱金瓜贡茶

倚邦茶山主要古树产地:倚邦、曼松、嶍崆、架布、曼拱、麻栗树等。倚邦古树茶园因有中小叶种,茶苦味很淡,涩比苦略显,回甘较快,香气独特,微有蜜韵。其中又以曼松茶品质、滋味最佳,苦涩不显,汤质甜滑饱满,有“吃曼松看倚邦”之说,曼松茶实属茶中的奇品,如今在中国茶叶博物馆里,有二百多年历史,并被港、澳、台茶界称其为“普洱茶太上皇”的金瓜贡茶或金瓜人头茶,其原料就出自倚邦茶山。乾隆九年(1744年)曼松所产之茶被规定为朝廷贡品,从此开始“名遍天下”。因此曼松头拨春茶制作的普洱茶每年都要进贡朝廷二十担之多,采办贡典之茶只持续到清光绪三十四年,由于社会动荡,边关不安,道路艰险,贡茶马帮在押解途中累遭盗匪抢劫,官府只好作罢,普洱贡茶时代从此结束。


倚邦茶山上记载茶事的石碑



立于倚邦土司衙门前的《按茶抽收茶银》碑

对于倚邦来说,茶是大地的恩赐,也是倚邦繁盛的原因和理由。兴盛的时候,各地茶商的入驻,茶农的聚集与茶交易量的迅速扩大,形成了倚邦街、曼拱街、蛮砖街、牛滚塘街四大集镇,四川会馆、楚雄会馆及石屏会馆齐聚街头,惠民号、鸿昌号、庆丰和、庆丰益、元昌、恒盛等较有名的茶庄争相创立,而在镇与镇之间,运茶马帮往来盛况空前,鼎盛时期的倚邦茶山,人口曾有八九万人,茶产量达万担之多。今天走进倚邦,还能闻到古茶的清香,还能看到土司府衙门残留的柱脚石,无数人行马蹄打磨光滑、凹陷的古石板,散落古镇、茶山的石碑、石雕、墓志……是历史的缩影,记录着倚邦曾经的辉煌和伤痛。

来源:中共西双版纳州委党史研究室、学习强国西双版纳学习平台

买好茶 上茶窝 正品保障 品类齐全
查看

推荐阅读

评论

0条
发布失败,请检查您的输入。
您还没有登录
点此登录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