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普茶名山:攸乐茶山

编辑:一抹阳光

西双版纳是闻名中外的普洱茶故乡,是世界公认的茶树原产地、普洱茶发祥地和茶马古道源头。浓香醇厚的普洱茶不仅滋养了西双版纳各族儿女,还漂洋过海成为中华民族对外交流的精美名片。“学习强国”西双版纳学习平台联合中共西双版纳州委党史研究室推出“西双版纳普洱茶源流”系列稿件,邀您一起了解西双版纳普洱茶历史故事及茶产业发展现状,一起品味普洱茶的味道。

攸乐山又称基诺山,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以东,是我国第56个民族——基诺族的聚居地。攸乐茶山在基诺乡境内,隔补远江(小黑江)与革登茶山、莽枝茶山、孔明山相望,是历史上著名的普洱茶古“六大茶山”之一,是云南大叶茶的中心产地。攸乐茶山的种茶历史相当悠久,茶园面积较大,清末年间种植面积达到了一万亩左右。历史上攸乐茶山也曾一度跃上“六大茶山”之首。清朝初期,攸乐已是著名的普洱茶产地。兴盛时期,龙帕寨(现亚诺村)曾设置茶场,是当时的制茶中心。而今的龙帕仍是攸乐山古茶树资源最丰富,古茶树产量最高的村寨,是攸乐山的产茶大寨。


攸乐茶山种茶、制茶、贸茶历史悠久。清雍正七年(1729年),云贵总督鄂尔泰奏请朝廷同意设立了普洱府,并在思茅设立了茶叶总店。同年,因为攸乐茶山“系车里茶山的咽喉之地”,地理位置十分特殊,攸乐又是产茶重地,故在此设立普洱府同知,史称“攸乐同知”,设同知一员,右营游击一员,驻兵500武官。主要负责西双版纳六大茶山一带的社会治安,督促普洱茶的生产及运销事宜,采办普洱贡茶等。因多种原因,雍正十三年(1735年)攸乐同知撤销,同知移至思茅,贡茶由倚邦土千总监管。普洱茶成为当时的贡茶,并设“攸乐同知”足以表明基诺山的普洱茶历史和地位,也折射出攸乐茶山茶叶生产的兴盛景况。据记载,道光年间攸乐山的茶已经远销到印度和欧洲,英国人克拉克在1886年《贵州省和云南省》一书中写道:东印度公司在大吉岭和加尔各答均有中国茶叶代办管理倚邦和攸乐产的茶。


攸乐没有茶庄,茨通、巴坡、龙帕、巴来、石咀、曼雅等多个寨子都产茶,攸乐山的茶一部分卖给思茅、普洱商人,一部分卖给倚邦、易武茶商做七子饼,但攸乐人会做竹筒茶和茶膏,他们做的茶膏颜色乌润,内服可治霍乱、嗝食、伤风、咳嗽,外敷可消肿化脓。攸乐山社会发展缓慢,抗日战争的爆发让六大茶山茶叶衰退,以狩猎和卖茶为生的攸乐人生活变得更加穷困。1941年,在兵役和苛税的重压下,攸乐山爆发了反抗国民党和土司统治的基诺族起义。两年的战乱,使攸乐山经济、社会受到重创,不少基诺人逃离家园,人口减少、茶园大量撂荒,茶叶产量剧减。后又因连年烧山开地种粮,茶园损毁颇多,至20世纪70年代,保存下来的古茶园仅有3000亩左右。攸乐古茶园主要以亚诺村为中心向四周散射,以龙帕山最为集中。另外司土老寨、洛特老寨、么卓、巴飘也有老茶树分布,很多是几百年古茶树,茶种基本上是大叶种,偶有小叶种杂之。攸乐茶属乔木大叶种,外形条索紧实,油润显毫,苦涩重,回甘快,生津好,清香,总体偏柔和清润,较明快。

20世纪80年代后,基诺山开始重振茶业,新植茶园1亿亩,留存的古茶园也得到重视和保护,古茶树树龄在300年以上,大部分处在高大乔木之下,生态环境优越,茶叶品质优良,只是茶树苍老,产量不高。

来源:中共西双版纳州委党史研究室、“学习强国“西双版纳学习平台,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买好茶 上茶窝 正品保障 品类齐全
查看

推荐阅读

评论

0条
发布失败,请检查您的输入。
您还没有登录
点此登录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