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99易昌号的原料之谜

编辑:yzwi

99易昌号的原料之谜

99易昌号常常被市场上定位为:民营茶厂首次大规模制作易武野生乔木大树茶,是今天山头纯料茶的鼻祖。

(“野生茶”早年是台湾人传播的概念,现在我们一般叫“古树茶”或者“大树茶”)在此之前,中茶商标一统天下的时代里,国营茶厂生产的都是拼配型产品。当然并非说拼配不好,只是市场几十年如一日,不管包装也好,原料也好,都是一成不变的,难免乏味,而99易昌号,橙色的包装,就算是现在看来,也是古朴而不失时尚的。

再来说原料,可以肯定地说,99易昌号的原料,的确都是大树茶。为什么呢?亲历者邹寿元告诉了我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易武乡上原本有一个乡镇企业“易武茶厂”,以做烘青绿茶为主,归易武乡镇企业办管理。1999年,该茶厂由于欠银行贷款,资不抵债,银行就把茶厂收回,转手卖给了龙生公司,改名为“思茅龙生绿色产业集团易武龙马茶厂”。当时龙生公司和易武乡政府签了个协议,不允许外面的茶厂来易武和龙生的龙马茶厂抢原料。

因为龙生是做绿茶的,原料要求嫩度高,一芽一叶、一芽二叶,符合标准的只有当地的台地茶,因为大树茶粗枝大叶,精制率低,茶厂都收得少,要知道,在那个年代,大树茶的价格还没有台地茶高,而且产量低,采摘难度大,偏远一点的茶园,都是被放荒的。

所以,那一年易武所有的台地茶原料都交给了龙生的龙马茶厂。昌泰茶行作为外来茶企,只能拣龙马茶厂挑剩的原料,也就是大树茶的原料。邹寿元还记得当年大树茶的原料才五六元一公斤,到了2000年年底,勐海茶厂也来易武收料,有了竞争,才把价格抬了起来,最高收到10.5元一公斤。历史总是会惊人反转,当年挑剩的便宜的大树茶原料,到了今天反而成了难以逾越的经典。“落后的幸运”再次上演在普洱茶的故事里。

99易昌号的内票。

也正是因为那一年,易武乡政府和龙生集团签的协议,不允许外来企业进易武办厂与龙马茶厂抢资源,导致昌泰茶行的营业执照县里领导迟迟不批。直到2000年末,营业执照才办下来,而且是在西双版纳州办总公司:西双版纳昌泰茶叶有限责任公司,易武为分公司,即“昌泰茶行易武分行”。

至于99易昌号饼茶为什么会分为正品、精品、极品?邹寿元介绍,这是按照原料级别来分的,原料级别高,嫩度好,条索漂亮的做了极品,原料级别稍低一点的做了精品,剩下最低级别的做了正品。极品的数量比较少,精品和正品居多。那个时候,大家做茶都还是绿茶思维主导,但是普洱茶的陈化要的就是粗枝大叶搭建起的后发酵空间。事实证明,精品、正品在后期的表现反而更好。

至于为什么会有篆体和宋体的区别呢?邹寿元表示,送来什么包装纸就拿什么包了,没有特别严格的区分,存在一定的随意性。

从丑小鸭到白天鹅的蜕变

50多吨易昌号全部做好发往深圳后,进了富华公司的仓库。魏雪峰和太俊林开始四处找买家,他们把目光锁定在香港、台湾市场。太俊林说,当初他曾邀请香港协和茶行的黄锦枝先生,提议一人一半拿下这批货,但是黄老先生试了茶后,觉得太淡了,就没有接受太俊林的提议。

要知道,在此之前的20多年间,整个香港的普洱生茶市场几乎都被勐海茶厂的7542占领,1985年以后才有南天公司定制的8582。所以,香港茶人早已习惯了勐海茶的浓烈滋味,而且青饼都是要入仓陈化的,他们认定,只有浓强度高,有厚度的茶,后期转化才会更好。所以,以甜柔著称的易武茶,在那个时候并不被看好,茶商们普遍觉得茶太淡了,不看好它的后期转化。

99易昌号最初在香港市场并不好卖,一方面,这款易武纯料茶不符合很多香港老茶人的鉴茶标准;另一方面,就是这款茶价格实在太高了。太俊林还记得99易昌号饼茶的出厂价,正品是28元/公斤,精品是38元/公斤,极品是48元/公斤(单位是“公斤”,不是“片”哦)。

到了深圳,每公斤加个几块钱至十几块钱就卖了,最贵的极品也不过60多元一公斤。太俊林说,这个价格在当时的香港普洱茶市场已经是最高的,要知道7542在当时不过每公斤10多元而已。以至于当时一些香港的头盘商找到省茶叶公司的总经理邹家驹告状,说富华公司的人在香港扰乱市场。但是,那个时候已经放开经营,部门独立核算,告状也是无果的。

千里马需要伯乐,99易昌号也终于等来了自己的伯乐,他就是香港茗香茶行的陈德老先生(人称“四叔”)。陈德当初对99易昌号的一段评价至今还被人们反复引用:“这批99易昌号茶是我从事普洱茶叶经营这么多年来,所接触过原料最优质的普洱茶,从来没有一片普洱茶像99易昌号一样在我喝下第一口时就带来这么大的惊喜。”陈德当年收掉了大批的99易昌号,一部分很快卖到了台湾。

千禧年初,普洱茶在台湾方兴未艾,台湾人对普洱茶没有根深蒂固的观念,乌龙茶的品饮传统,让他们更关注茶叶的香气和鲜爽度,而香杨水柔、刺激性小的易武茶,反而很符合他们的口味。而且1994年,以吕礼臻、陈怀远为代表的台湾茶人团的首度易武之行后,也对易武进行了广泛的传播。所以,当时,易武茶在台湾、马来西亚的茶人圈很有市场。

2003年左右,普洱茶在内地开始从珠三角先热起来,很多芳村的茶商都开始去云南定制普洱茶,比如现在市场上热门的白菜、孔雀系列,就是那个时期的大厂定制茶。

与此同时,很多早年销往香港、台湾的普洱茶也返销到了内地,这其中就包括了99易昌号,芳村自然是最大的集散地。当时在芳村比较畅销的《普洱壶艺》杂志上开始出现99易昌号的广告,这款特别的,非中茶商标、非大厂出品的易武茶开始进入很多茶商的视野。更重要的是,易武茶在后期陈化中的潜力和惊人表现,在这款茶上充分展现了出来,价格也随之攀升,从2005年的120元一片,到2007年的300元一片,2008~2009年的700元一片,一路破千破万,直到现在最高超过30000元。

99易昌号这款如今陈期超过20年的茶,算是完成了从丑小鸭到白天鹅的蜕变。如果说早期的香港老茶人们对易武的膜拜,是来自号级茶内飞上的指引,但是号级茶到今天已经成为古董,极少有人能够接触到了。而99易昌号却记录着易武茶最真实可触可品的陈化路径。当年清淡的新茶,却在岁月的磨砺之后,滋味越来越厚重,口感越来越醇滑。更重要的是,易武茶的陈化潜质和魅力,也因此被市场广泛认可,从而带动了整个易武茶区的全面复兴。有茶人还形容:“普洱茶是茶人的最后一站,易武是普洱茶的最后一站。”

认识99易昌号大家族

文章开头提道,99易昌号是同期民营茶厂产品中,产量最大、品种最复杂的普洱茶。当这些茶从港台返销内地的时候,芳村的茶商对99易昌号也如盲人摸象一般,是一个不断发现,不断完善的认知过程。

广州芳村的茶商普茶藏珍(冯瑜),他给自己的定义是:资深的99易昌爱好者收藏家和半个研究者。他从2005年开始收藏99易昌号,那年,他受昌泰集团董事长陈世怀的邀请,去到了位于大渡岗的昌泰集团总部,也去到了易武,还认识了99易昌号定制者:太俊林。尽管与99易昌号有这样深厚的渊源,但是他对99易昌号大家族的认知也是一步步完善的。

普茶藏珍说,大约在2005年的时候,市场对99易昌号的定义有三个要点:1、橙色印刷的薄绵纸包装;2、红黄内飞(中间“茶”字为黄色,周围“易武”字样为红色);3、机器模。可见,那时候大家能看到的99易昌号,多为饼茶,当然,400克的标准饼也是占绝对数量的。

常见的99易昌号饼茶是薄绵纸橙色印刷包纸,字体又分为宋体和篆体,每种字体都分为极品、精品、正品。也就是说,99易昌号的饼茶有两种字体、三个级别,共6款茶。 后来,普茶藏珍又在香港茗香茶行发现了绿色“茶”字的包装,加上这一款,就是7款饼茶了。

直到2009年,普茶藏珍在易武结识了99易昌号的生产者邹寿元。他当时还收藏着一本笔记本,这本笔记本上记录了发往深圳的99易昌号,总共有4车,不仅有400克的标准饼,还有其他规格的,比如有100克的小饼,100克的小沱,500克、250克的大沱;以及250克、400克、1000克的特种砖(福禄寿喜砖套装)、甚至还有1680克、2680克的特种饼等等。随着它们中的一部分逐渐流入市场,99易昌号大家族的成员也越来越多。当然,400克的标准饼依然是主流。

普茶藏珍还介绍了一个快速鉴定99易昌号的方法:在包装大体无疑的情况下,用手卡住茶饼的窝底,如果有一个90°的直角边,就证明是机器模压制的,那么这款茶也就八九不离十了。

节选自《普洱》杂志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买好茶 上茶窝 正品保障 品类齐全
查看

推荐阅读

评论

0条
发布失败,请检查您的输入。
您还没有登录
点此登录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