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在寻觅野生古茶树中 窥见海南制茶史

编辑:yzwi

在五指山市水满乡的鹦哥岭有机茶园里,绵延高山云雾缭绕,山腰上一垄垄茶树阡陌纵横,深吸一口气能感受到来自雨林绿叶、水雾混杂的香气。

一垄垄低矮、采摘得整齐的茶树中,有几株却长得异常高挑茂盛,看起来平时并没有太多的修剪和集采。“这几株是野生古茶树,树龄都在120年左右,我们平时都舍不得采摘茶叶了,开花结果就把果实留着育种。”海南鹦哥岭景红茶叶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周玉景说。

生长在五指山市水满乡鹦哥景红茶园的海南大叶茶树。海南日报记者 李天平 摄

在更深处的五指山雨林里,海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五指山分院院长郭霞正和团队成员寻找野生茶树。“目前已经普查到五指山大叶茶野生茶树3600余株,其中百年以上树龄的古茶树200余株。但是这是阶段性成果,五指山的深山老林里应该还有很多野生茶树,我们还要继续调查。”

近期, 生长于热带雨林中的大叶茶已经被证实是一种新的山茶树物种。近年来,包括白沙、五指山等中部市县,陆续开展野生茶树资源调查行动,绘制野生茶树分布图,收集、保存茶树种质资源,并开展鉴定评价、创新应用等工作,从优化品种的角度持续推动海南茶产业发展。

古老的雨林大叶茶,正在焕发新生机。

海南大叶茶树的叶片硕大。海南日报记者 李天平 摄

黎乡茶脉绵延远长

海南岛的中部山区是热带雨林的核心区域,也是这座岛屿生物多样性富集区域,广袤的热带雨林里,储藏着不可胜数的雨林“珍宝”,野生古茶树便是其中之一。

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鹦哥岭、霸王岭片区海拔约六七百米的环带,处于典型的热带气候和温凉湿润带之间,孕育出了近15万株野生大叶种茶树,其间不乏高7米至10米、胸径在40厘米以上,人可环抱满怀的古茶树。

这些野生古茶树与雨林的桫椤、苏铁等植物一样,生长了千百年乃至上万年,目前还无人知晓雨林里到底有多少野生古茶树,最大、最古老的野生古茶树是哪一株。

海南大叶茶树的果实。海南日报记者 李天平 摄

根据史料记载,从1959年至2017年期间,曾有科研人员先后对海南野生茶进行过4次系统调查研究。海南大学杨小波教授团队的研究结果表明,海南岛野生茶树广泛分布于五指山、黎母山、雅加大岭三大山脉,主要分布在五指山、白沙、琼中、乐东等中西部11个市县,而在琼北、琼东及琼南部分地区野生茶树难寻踪迹。

从垂直分布范围来看,海南野生茶树主要分布在海拔200米到1400米的区域。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研究所曾在尖峰岭164个网格样地开展茶树资源调查,记录到多达86株野生茶树,样地野生茶树株数占林木总株数的0.13%,这也折射出海南中西部地区野生茶资源的丰富性。

缕缕茶香远飘海外

一到节假日、周末时间,五指山市水满乡水满新村的手工茶坊里游客的身影就多了起来。游客跟着茶农脚踩步梯爬上半山腰的茶园采摘茶叶,在茶坊里亲自动手炒茶,围炉煮茶。

生长于雨林中的大叶茶,也被称为“黎茶”,与黎族悠久的采茶制茶历史有关。在未开展规模化种植茶树的时代,海南岛的茶叶有一部分是产自黎峒的野生茶树,靠黎族人的双手采摘,但是制作手法较为粗糙,黎族人采茶喝茶也许是因为药饮之需。

在五指山市水满乡,黎族村民手工制作大叶种茶。海南日报记者 李天平 摄

晚清时期,美国传教士与植物学家香便文在海南岛黎族人民居住区域考察时,发现了很多野生茶树群,黎族人将其叶子采摘晒干出售,称为“黎茶”。到了民国时期,有学者指出,海南气候适合茶树生长,且茶的经济价值较高,应当推广人工种植茶树,获取更好的效益。

在20世纪50年代末,海南建立了白沙、通什、白马岭等茶场,开始规模化种茶,许多当地黎族百姓成了茶场工人。此后海南的茶产业持续发展,茶叶由国家统购销往海外,曾经一度成为仅次于橡胶的重要商品。但到了20世纪90年代,由于茶叶市场的开放导致茶叶效益下降,海南茶农种植积极性受挫,茶叶产量也随之下跌,种植面积也持续收缩。

而近20年来,海南茶业开始快速复苏发展,并逐步形成了五指山、白沙、琼中三大茶产区,三大茶区开始制定团体标准、推进有机茶园建设和有机认证、加快标准化机械制茶设备应用……一系列提升茶叶制作水准的措施出台,五指山大叶茶、五指山红茶、白沙绿茶、琼中白马骏红等茶品牌声名远扬。

今年4月,五指山大叶茶从三亚海关检验检疫合格后,被运送往英国销售。与20世纪90年代的出口相比,如今的海南茶叶已经有了自己的独立品牌和包装,能在海内外市场自信地讲述自己的品牌故事。

五指山市水满乡鹦哥景红茶园里的红茶。海南日报记者 李天平 摄

一片茶叶富了乡村

轻按茶树顶部的一芽两叶根部,双手轻轻向上提,再放入竹篓里,一片完整的茶叶就采摘完成。每天,五指山市水满乡新村村民钟斐秋要在茶园里无数次重复这样的动作,直至竹篓装满茶叶。

这一垄垄的茶树,让中部山区群众脱贫走上致富路。以五指山市为例,2023年,当地茶叶种植面积逾1.2万亩,较上年增长逾20%;茶叶注册商标达235个,种植面积、产量、产值都在持续上升。

“我们海南的早春茶比内地茶产区早了2个月,并且一年可采摘10个月,具备极好的季节差优势。”海南白沙陨石坑茶业公司厂长李大强认为,特有热带气候和雨林生态资源,让海南发展大叶茶产业具有“早、优、特”的优势,企业要积极推动建设茶园标准化基地,规范茶园种植管理,并打造独立的茶叶品牌,辐射带动周边的茶农增收致富。

海南也在持续收集保存野生茶叶种质资源,以科技助力茶叶广泛应用于科普、生产等领域,深度挖掘茶的生态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以占地120亩的白沙茶树省级林木种质资源库为例,该库现已保存来自鹦哥岭、五指山等地的海南大叶茶种质资源19份,云南大叶茶、福鼎大白茶等种质资源数10份,并有科研机构与该种质资源库联手开展科研研究。

此外,《海南雨林大叶茶区域公用品牌使用管理办法》也已出台,制定海南雨林大叶茶标准体系和区域公用品牌,推出一批“海南雨林大叶茶”产品。目前全省首批授权使用“海南雨林大叶茶”品牌企业已有10家。雨林大叶茶也进入了“海南鲜品”区域公用品牌行列,塑造生动鲜活的人文形象,进一步打响市场知名度。

青山遮不住,绿叶变“金叶”,雨林里的茶越煮越浓,香气越飘越远。

原标题:野生古茶树藏身雨林中 琼茶古来香

来源:海南日报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买好茶 上茶窝 正品保障 品类齐全
查看

推荐阅读

评论

0条
发布失败,请检查您的输入。
您还没有登录
点此登录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