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茶是如何成为印度“国饮”的?揭开奶茶在印度的“成神”之路!

编辑:yzwi

你喜欢喝茶吗?

你知道印度茶和我们的茶有什么区别吗?

说到印度的国饮,那肯定就是茶了。对于很多印度人来说,一天应该是从喝一杯印度奶茶(马萨拉茶)开始的,而这并不就是结束,在接下来他们可能还会从小卖部和茶摊上再买几杯喝。

印度奶茶通常是由茶叶、牛奶、糖、姜根、豆蔻和丁香等香料一起制成。

但茶并不是印度的本土产物,追根溯源还是中国茶。而印度茶的历史也很短。

事实上,在六七十年前的印度,大多数印度人都没有喝过茶,更不用说奶茶了。

接下来,我们来具体聊聊印度茶的历史~

据称,早在古印度时期,在东北部的阿萨姆邦,野外就生长着茶树。

12世纪时,景颇族(跨境民族,国内主要分布云南,国外分布在印度和缅甸)和其他几个土著群体经常饮用野生茶。他们把烘烤过的干燥茶叶装入竹筒中,然后将竹筒包起来熏制。直到今天,景颇族的人仍然这样喝茶。

但是,这个并不是现在印度饮茶的根源。

据报道,在中国与欧洲、中东建立的贸易路线附近的印度城市,人们就开始喝茶了。比如,在17世纪末,古吉拉特邦苏拉特市的人们用从中国进口的茶来治疗胃痛和头痛。

英国旅行家约翰·奥文顿在《1689年苏拉特之旅》一书中记载,印度商人喝茶时会“加一些辛辣的香料以及冰糖,甚至还有一些柠檬”。

而印度茶的历史真正开始还是中英之间的关系说起。在清朝中后期,茶叶是清政府主要的出口产品之一,甚至是保持贸易顺差的重要工具。

英国商人从中看出了商机,就从大清进口茶叶,又转卖给其他国家,真正的“中间商赚差价”。

英国人也习惯了饮茶,不能再回到没有茶的日子了。到了19世纪30年代,英国每年的茶叶消费量高达4000万磅。

随着中英矛盾的激化,特别是鸦片战争的爆发,英国人迫切需要找到新的茶叶基地,然后他们就找到了自己的殖民地——印度,尤其是阿萨姆地区。

印度茶产业发展是非常迅速的,但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从19世纪30年开始,欧洲人、印度商人、阿萨姆人都开始建立茶园。随着茶叶出口需求的增加,种植茶叶热潮爆发。

然而,种植工人是另一回事。很多阿萨姆人不信任茶产业,拒绝在丛林里种植茶叶或者在茶园里工作。为了维护主权,阿萨姆人反抗种植园主,对他们及其家人发动袭击。

因此,种植园主不得不从印度其他地区雇佣工人,成为契约劳工。这些茶工远离家乡,然后又因为疾病、营养不良以及债务等问题,不得不被困在种植园中。

然而,尽管19世纪末印度茶叶产量激增,但真正喝茶的人却很少。事实上,大多数印度茶叶都是被运往国外的。

印度市场上剩下的少量茶叶被卖给了欧洲人,还有推崇英国文化的印度上层人士。

这些人以英国的方式来泡茶,使用专门的茶具和讲究的方法,并配上牛奶和糖。

可以说,当时印度有很多茶叶、本土人却不喝茶的问题根源还是:印度是英国的殖民地。

在19世纪80年代,印度有很多反对饮茶的声音。随着印度茶园工人遭受虐待的事件越来越多地被曝光,以及印度人逐渐认识到茶园工人的困境,很多印度民族主义者和上层人士都完全放弃了喝茶的习惯。

而这些在20世纪初开始发生变化。当时全球很多地区发生了经济衰退,这就导致印度很多茶叶无法出口,茶叶商人就把重点放在了国内市场。他们开始发起营销活动,最初针对的就是印度的中上层阶级。

最初的广告与面向欧美人的广告很相似,重点放在了茶叶的工艺、健康益处以及英式泡茶法。

早期的茶叶包装展示的也是田园诗般的茶园风景,试图以此来消除人们对茶园的负面看法。

但印度人向来是“不按照常理出牌”的。他们才不管广告里是怎么宣传英式泡茶法的,他们开发了自己的泡茶技术。

印度人并没有用开水浸泡茶叶,而是直接用水或牛奶来煮茶叶。他们经常使用碎茶叶或磨碎的茶叶,既能节约茶叶,又能泡出更浓、咖啡因含量更高的茶。

同时,印度了在茶叶里加入了更多的牛奶和糖,以此来抵消碎茶叶泡出的浓度。

为了让茶更加“印度化”,茶贩在煮茶时会加入新鲜生姜、小豆蔻、肉桂、丁香和月桂叶等香料。

现代印度奶茶很可能就是从早期这些茶饮中发展而来的。

20 世纪 20 年代和 30 年代,印度大型城市中心开始出现茶馆。在东部城市加尔各答,大学附近街区涌现了一些茶屋,提供廉价的茶和小吃。

而这些茶屋,很快成为新闻、政治八卦和文化问题讨论的中心,甚至在后来的几十年里,它们成为知识分子和独立人士的重要聚会场所。

在孟买和德里,波斯人(来自伊朗的琐罗亚斯德信徒)建立了咖啡馆,提供他们自己的茶和波斯风味的食物。

波斯咖啡馆供应一种特别浓稠、浸泡时间较长的茶,被称为“伊朗茶”。

20世纪30年代,当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萧条时,印度茶叶种植园的产量创下了历史新高,但茶叶价格却出现下跌。为此,印度茶叶委员会发起了一场积极的营销活动,以增加全印度的茶叶消费量。

这项活动是针对全国所有消费者的,无论其阶级、种族、性别或原籍地。

茶叶流动推销员们在火车站、工厂和乡村等地大肆推销茶叶。他们公开进行演示,教授如何泡茶,并鼓励人们免费品尝样品或将一次性包装带回家。

为了提高生产率,推销员游说工厂和办公室主管为员工提供茶歇时间。

他们宣传茶是健康、提神、明智的酒精替代品。

虽然这些行动只是小幅度提升了茶叶消费量,但是却成功地将茶叶推广给了许多人,这些人很快喜欢上了茶。

后来发生的事却又把茶推到了一个尴尬的位置。在 20 世纪 30 年代和 40 年代,印度人越来越不能忍受英国的殖民统治。

作为印度独立运动的一部分,圣雄甘地呼吁印度人拒绝英国帝国的商品(包括茶),并公开批评茶园制度的低工资和对契约劳工的剥削。这导致很多茶工罢工或者彻底离开茶园。

同时,甘地反对广告商对饮用大量茶的宣传,他表示:浓茶是毒药,在制定广告时必须极其谨慎。

广告商并没有就此被打击,反而利用印度独立运动来推动茶叶宣传。他们把茶描绘成一种与民族认同感紧密相连的国饮,还委托印度艺术家创作身着地方服饰的茶客形象,并配上地方语言文字。

虽然这些广告强调了地方差异,但是也强调了国家团结,这些毫无疑问引起希望独立的民众的共鸣。

到了1947年,印度宣布独立。茶叶商人就发表声明,宣称茶叶是印度人民凝聚力所在,也是未来面向世界的文化和经济大使。

独立后,原本属于外国人的茶园被逐渐卖给了印度本土人。尽管印度仍然在向外销售茶叶,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茶叶留在了当地市场。

在印度独立后的几年里,加工技术的进步使得饮茶更加实惠,也更加普及。这要归功于他们的“CTC(碾碎-撕扯-卷曲)”工艺,该工艺把茶叶碾碎后转化为均匀的颗粒状。

由于CTC茶的表面积更大,因此冲泡速度也更快,而且冲泡出的杯数也远多于同等重量的其他加工茶。

在50现代末,CTC机器进一步改良,然后仿制品更加泛滥,CTC茶也变得越来越普遍。

到了50年代和60年代,路边茶摊和家庭消费量增加,茶成为了印度人的首选饮料。

几十年后,印度泡茶方式已经走出国门,印度奶茶在世界上也有了一席之地。

20世纪90年代,星巴克和一些公司把印度奶茶制成拿铁,进一步宣传了印度奶茶。

当然,印度以外的奶茶是经过很多改动的,比如加入了浓缩咖啡,或者完全改变牛奶、糖和香料的比例。所以,很多时候真的是此“茶”非彼“茶”。

而在印度,茶是一种价格实惠的日常饮料,也是当之无愧的国饮。

以上就是印度奶茶的内容~

你觉得怎么样呢?

来源:食色那些事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买好茶 上茶窝 正品保障 品类齐全
查看

推荐阅读

评论

0条
发布失败,请检查您的输入。
您还没有登录
点此登录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