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翻山担茶过狮寨,木船载茶下梧州

编辑:yzwi

六堡、狮寨、夏郢三地群众来往向来密切,相互间茶叶的交易与运输也非常活跃,由此,也使得茶船古道的版图中形成了两条辅道。

仲夏时节,热浪逼人。位于桂江边的夏郢镇街上却非常安静,只有三三两两的行人匆匆而过。

刘延忠,在上世纪70年代曾经担任夏郢供销社主任。他说:“供销社每年都在当地收购过万斤茶叶,这些茶叶基本上都是六堡茶农翻山越岭担过来卖的……”

站在窗前,老人看着街上行人的身影,慢慢回忆着当年收茶的历史。茶船古道中经过夏郢的这条辅道的轨迹,在他的口中徐徐呈现出来……

狮寨的群山

饭包坪中见艰辛

现归属梧州市万秀区管辖的夏郢镇,南连梧州市区,北与苍梧县六堡镇交界,古属多贤乡。

据《梧州府志》记载,自清朝起,苍梧县以西江为界,江北设六个乡,其中多贤乡下设头堡、二堡、三堡、四堡、五堡和六堡。而据《广西通志稿》记载:“六堡茶,产苍梧,苍梧茶叶出产之盛,以多贤乡之六堡及五堡为最。”此处提及的六堡正是现在的苍梧县六堡镇,而一山之隔的五堡,则是现在的苍梧县狮寨镇。

因为1957年以前同属多贤乡管辖,加上历史上多贤乡的行政管理中心一直设在夏郢镇,所以,六堡、狮寨、夏郢三地群众来往向来密切,四乡八邻的山货也纷纷集中到夏郢镇交易,这使得在夏郢与六堡交界的地区,茶叶的运输与交易同样非常活跃。随着时间的推移,茶船古道的版图中逐渐形成了一条从六堡经夏郢,沿思良江到疍家湾进入桂江,然后沿桂江下梧州,再沿西江直达珠三角地区的辅道。

1947年10月,一名梧州地区的农民用布袋挑着山货前往集市

在六堡茶区里,很多老茶农甚至他们的父辈祖辈,都曾担茶到夏郢去卖,卖了茶叶以后就近采购各种日用品回家。

罗广正,曾在夏郢镇供销社工作,在他的记忆里,也有着大量六堡茶农在解放前结伴担茶到夏郢贩卖的身影。他说:“每到圩日,都能见到很多六堡茶农担茶来夏郢镇卖,最多的时候一天就有上百人。”

从六堡到夏郢之间的山路有数十公里长,需要翻越的高山也有很多座,茶农们担茶穿行其中,辛劳也就可想而知。“年轻时,我们经常从四柳村担茶去夏郢赶圩,由于路程太远,往往一早就出发了,到夏郢卖茶后还要住上一晚才能够回来。”六堡镇的茶农易良成说,每次去夏郢,六堡的茶农们都要带上包裹好的木薯饭,以便在途中休息的时候能够填饱肚子,而这个处于六堡和夏郢交界处的休息点,也因此得名为饭包坪。

大量的六堡茶被运到夏郢后,丰水期的时候就在镇街边上的临时码头装船起运,枯水期则要依靠人力挑到疍家湾装船,然后再沿桂江运到梧州。刘延忠说:“桂江到梧州水路有20多公里,在解放前,经营这段水路运输的木船只有两条,船主叫作‘阿四’和‘阿六’。”

1949年时梧州的乡间集市

而另一方面,由于有大型船只通行,很多茶商都喜欢乘船从梧州上溯桂江直达夏郢或狮寨,然后再步行或骑马进入六堡。为了便于收购茶叶,他们往往会在夏郢或狮寨的码头上设立收购点,茶叶世家子弟邓炳健就说,他父亲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经营英记茶庄时,在夏郢和狮寨分别设有收购点,就近收茶。

六堡狮寨两边跑

狮寨镇向来是苍梧县的重要产茶区,这里山高林密,生态良好,茶树广布。如今,海拔上千米的容顶山上仍然保留着很多野生老茶树。

然而,通往狮寨茶产区的道路自古难行,即便到了今日,山区修通了水泥公路,盘山路依然弯多。从狮寨镇区到这个镇的大昌村和永生村,直线距离只有10多公里,但驾驶越野汽车到大昌村却要50多分钟,到永生村更是要1个多小时,其间还要小心路况变化,半点都马虎不得。

虽然大昌村和永生村属于狮寨镇管辖,但两村均与六堡镇相邻,从两村到狮寨镇街和六堡镇街,步行分别需要3小时和4个多小时,大昌村和永生村很多老茶农都曾经担茶到六堡合口和狮寨镇街上贩卖。

大昌村独田组村民廖桂兰,生于1912年,如今虽然由于年事过高,已经口不能言,但身板依然非常硬朗。据她的儿女们和村里的其他老人介绍,廖桂兰年轻时,不仅经常把家里种的茶挑出去卖,还不时去六堡镇帮茶庄老板当挑夫担茶到狮寨。

廖桂兰(中)和她的后辈们

当然,自行到狮寨卖茶的六堡茶农也不少,六堡镇四柳村茶农谭立雄年轻的时候就经常担茶到狮寨出售,而他的先辈也一直从事这项劳作。

决定茶农究竟到何处卖茶的因素,除了路程的远近,还有收购价格的高低,由此也使得六堡和狮寨之间的茶叶交易非常活跃,广西省政府( 编注: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于1958年)派往六堡茶产区的茶叶改进工作组在1952年所写的《省茶叶改进工作组工作报告》中记载:“自解放后至1951年,茶叶产量逐渐增加……由六堡输出约50万斤,由狮寨输出约35万斤……茶农普遍用肩担运出,六堡茶区现仅合口圩为集中地,第九区的五堡茶,则以狮寨为主要集中地,少部分以长发为集中地,茶农挑茶到圩场需50里路,经收购私商、合作社等踩制运往广州。”

茶农在六堡与狮寨之间游走交易,使得茶船古道的版图中又形成了另外一条从六堡经狮寨,到长发入桂江,然后沿桂江下梧州,再沿西江抵达珠三角地区的辅道。

在这条线路的起端,无数六堡和狮寨的茶农摸黑担茶,翻山越岭,挑着几十斤甚至上百斤的茶叶,走上几十公里的山路,才能对接上水路运输。草帽、斗笠、蓑衣、竹篓、火把或手灯、草鞋、饭包,成了茶农出行的标配。每天清晨,大山里云雾环绕,村里的青壮年就担起数十斤的茶叶,踏上仅容一人通过的山路,在六堡镇和狮寨镇之间匆忙奔走。

新中国成立前,一名梧州的儿童挑茶水送到田间

对于上述的情景,大昌村老茶农莫利英印象特别深刻。“六堡和狮寨之间的山路崎岖险阻,不时还有野兽出没,直至解放后,这段路上还出现过野猪、老虎等猛兽。”莫利英说,山路行走的艰辛,野兽出没的威胁,这让往来的茶农必须三三两两结伴而行,多者甚至有十几人,以便相互照应。

大昌村里的老茶农陈乙琴也是深谙运茶个中的艰辛:“茶农担茶也很有讲究,由于毛茶晒干后比较松脆,所以茶农在出发之前,要往茶叶上洒些水,毛茶遇到水后会变软,这样更为方便压篓。但水又不能多洒,否则挑到收购点的时候还没干,收购员发现了就会让茶农把茶叶在现场打开晒干后再上秤,这样既浪费力气又耽误时间。”

贩运到狮寨的六堡茶,随即会被装运到木货船上,沿着龙江出长发入桂江,直下梧州,也有部分由茶庄雇用的挑夫或茶农直接挑出长发码头,装上货船运下梧州。这段水路长50多公里。梧州专署计委、苍梧县计委经济调查工作组和苍梧县外贸局在1965年联合编撰的《关于茶叶生产情况报告》中提到,在新中国成立前,“合口圩茶叶经踩制后,以三千载重量民船运到梨埠,转用三五万载重船运到都城,往广州。狮寨圩则经五千载重量民船到长发,转大民船沿抚河下至梧州,转船往广州”。

新中国成立后,这段水路的运输状况一直延续,广西省贸易公司苍梧支公司( 编注: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于1958年)在1952年编撰的《苍梧县茶叶产区工作总结》记载,到了1951年,由于国营供销社和私营茶庄同时收茶,六堡河狮寨的茶船不足。“由中国运输公司梧州分公司派员到狮寨召开了一次协议会,定出运输费:顺水(由狮寨至长发)每担8000元,逆水(由长发至狮寨)每担10000元,由狮寨至梧州每担16000元,由梧州至狮寨每担18000元。每船载货不得超九千斤(因河小水急以免发生危险),以上所定是指水涨时期,干季水浅急,船费另议。”

新中国成立初期,茶农茶贩把茶叶挑到苍梧县六堡供销社的收购部交售

从桂江上溯龙江,这段水路在丰水期里木货船甚至可以直达大昌村。讲起往事的点点滴滴,那些老茶农们都感慨万千,尤其是曾经亲身在这段水路上撑船运茶的老人,讲到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运茶线路逐渐沉寂的历史,更是久久不能平静。

如今,六堡茶区的茶农已经不会再起早摸黑,担茶翻山,他们前辈在狮寨和夏郢留下的旧日足迹,也只能在老人们的记忆里寻找了。但在三地交界的大山深处,这条肩挑背担的古道,依然在当地茶农的口口相传中有迹可循……

来源|《茶船古道》 作者:赵洋、龙天传、苏爱清、杨麦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买好茶 上茶窝 正品保障 品类齐全
查看

推荐阅读

评论

0条
发布失败,请检查您的输入。
您还没有登录
点此登录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