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香溢四海的中国茶 ——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三十三)

编辑:yzwi

图①:云南普洱茶山。

中新社记者 刘冉阳 摄

茶树栽培纪念邮封和内插页。

(中国集邮有限公司供图)

茶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饮品,也是风靡全球的三大饮料之一。

作为茶的故乡,中国不仅最早把茶树驯化培育成一种重要的栽培作物,也在世界上最先形成了饮茶的习惯。

茶圣陆羽《茶经》“一之源”曰:“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其树如瓜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栟榈(bīnɡ lǘ),蒂如丁香,根如胡桃。”意思是说,我国古代四川地区是种植茶树、生产茶叶的中心。巴蜀一带称茶水为“仙液”,优质茶叶已成为“贡品”。

在秦汉时期,茶叶的生产与种植得到了进一步推广。到了西汉时期,四川、云南等西南地区的茶树种植已具规模。公元前59年,四川成都的茶商王褒在《僮约》一文中详细记载了茶树的种植,茶叶的生产、加工、销售等过程,证明了我国最迟在西汉时期已经具备成熟的人工种植茶树技术。

唐代是中国茶叶生产的兴盛期,饮茶文化广泛普及。元稹《一字至七字诗·茶》:“茶,香叶,嫩芽。慕诗客,爱僧家。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唐代茶叶产地遍布全国,形成了八大茶区,并出现了专营大茶园。陆羽所著的《茶经》成为茶科技的里程碑,对茶树性状、生态条件、品种资源、繁殖方法、采摘标准等技术要求均有较明确的概念或提出最初尝试。茶叶产地达43州,显示了唐代茶叶生产的繁荣景象。茶道文化兴起并通过日本遣唐使东传日本。

宋代茶书如宋子安的《东溪试茶录》,对福建茶树品种资源提出科学分类方法与标准;汝砺的《北苑别录》提到的除草、松土、施肥等茶园管理技术,以及利用桐木与茶套种的方法,都体现了宋代茶农对茶树生长环境的精细管理。宋代人认识到茶树对外界环境的要求,提出了茶树在不同环境下的生长条件和管理方法。在茶叶采摘和制作方面,宋人提出了更加科学的采摘时间和方法,如清晨采摘、指尖或指甲速断等,以减少对鲜叶质的损坏。同时,宋代还出现了“浸茶”环节,以保持鲜叶的水分和清洁度。这些技术创新不仅提高了茶叶的产量和质量,也推动了茶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明代茶区继续扩大,郑和将茶籽带到台湾,开辟了我国台湾茶区。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与东南亚、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岸的经济联系与贸易,使茶叶大量输出。西欧各国的商人从这些地区转运中国茶叶,并在本国上层社会推广饮茶。清代茶区更加扩大,茶叶出口激增,茶树栽培发展迅速。这一时期,茶园管理达到了较为精细的程度,最早提出了“上有荫,下有蔽”的多层立体种植模式。同时,茶叶的无性繁殖技术也开始出现,为茶树的繁殖和栽培提供了新的途径。

明清时期的茶书如《茶疏》《茶解》等,对前朝的茶学成果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整理,为后世茶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中华民国时期,外国引入我国先进的栽培技术,利用机械大量生产红碎茶,导致世界茶价下降,我国种植茶业受到很大影响。但这一时期也是我国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和制造技术、设置茶叶专门科研机构的重要时期,为中国茶业的近代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茶文化的再次兴起和茶叶消费市场的不断扩大,茶树种植面积持续增长,茶叶品质不断提高。现代科技的应用也为茶树栽培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如今,通过基因工程、生物技术等手段,可以培育出更加适应不同环境、具有更高产量和品质的茶树品种。

来源:科普时报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买好茶 上茶窝 正品保障 品类齐全
查看

推荐阅读

评论

0条
发布失败,请检查您的输入。
您还没有登录
点此登录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