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施礼谦:一涧清心,是与岩茶最美好的遇见!

编辑:yzwi

碧水丹山,孕育奇茗。

传承,是一种继往开来的坚守,也是一种历久弥新的延续。

他们,是一群有手艺、有思想、有梦想的青年。

或生于制茶世家,或因爱茶半路出家。尽管出身不同,却殊途同归:传承古老技艺,追求精益求精。

也许,他们很平凡,却拒绝平庸,更拒绝“躺平”。在传承与创新的道路上,不停奔跑,不断超越。

他们,是岩茶新势力,也是奔涌的“后浪”。

人物名片:施礼谦,1987年生于武夷山,2007年注册“三坑两涧”品牌,成为公司的创始人。

代 表 作:“一涧清心”

“想要做好岩茶,就要专注地做,尽自己的能力做。尽管如此,完美之品尤是可遇不可求,需要一点气运。”

——施礼谦

一份“必须的传承”

“三坑两涧”被视为正岩茶产区的“核心中的核心”、“正岩中的正岩”。因此,不仅我们听闻这个品牌名有一丝讶异,许多茶人听过后也十分好奇:“是谁敢撑起这样的名头?”

施礼谦一家在2007年便注册下这个商标,可谓是眼光独具。与这份远见密不可分的,是这一家子对岩茶深厚的感情:

自上世纪60年代起,爷爷便是“武夷山市岩茶厂”(1990年前名为“武夷山综合农场福龙茶厂”)的制茶师,父亲早年在武夷山市岩茶厂制茶,姑姑是大红袍母树的守护人。在施礼谦看来:“做茶,是家里必须的传承”。

岩茶是家人间感情联结的一部分,也是施礼谦与父亲间的矛盾点。

有趣的是,施礼谦和父亲的习茶历程莫名相似,都外出拜师、都师出名门。他的父亲师从武夷山首批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王国兴,而施礼谦则拜在溪谷留香首席制茶师叶家亮的门下。据说,他还经常受到另一位大师——刘德喜的指点。

他的制茶启蒙是在家中完成的。但随着学习需求的日益增长,他发现在家帮工过于忙碌和琐碎,不利于自身制茶技艺的进步。最终,他决定外出当学徒,一学就是4年。

他说,因为和师父年龄相当,彼此的关系更像朋友、有问有答;喜哥(即刘德喜)更是常常带他们师兄弟几人实操、指点一二。在那里,他学习到了许多手工茶的技法。

学徒生涯结束后,返家制茶的施礼谦和父亲开始了技术上的“交锋”。父亲的手法更为传统,养青和发酵程度都和自己学到的不同。并且,他认为,随着气候升温、树龄变老、茶叶变薄,新的技术是更顺应时代的。但父亲的味蕾和观念都无法认同他的想法,于是两人常有争执,最后选择了“不看不问”的“和解”方法。

施礼谦独立制茶后,每年总会为了父亲的口味特制一小批足火茶。而在经年累月的事茶生涯后,他发现自己的口味也是趋于传统、趋于父亲的。那份传承的味道总是难舍难离。

“专注做岩茶,尽自己的能力做”

有香、有水、清晰度高——这样的味道,在施礼谦心中才可称为“好茶”。同时,他又特地强调:口感有差异,对茶客不应强求。作为“老”茶人,常有人让他推荐好茶,但他的常规操作则是拿出各种滋味的茶,让茶客自己喝自己选。

许是早年学习方式的影响,他现在也喜欢和朋友相互分享、点评、学习,通过他人作品来增进自身对茶的理解、领悟个中技艺。

那些年的学习经验还让他对“手工茶”有更深的执著。他认为制茶时最重要的一环是“走水”,而手工走水更透彻、汤水更甜。尽管人们常说“勤肉桂,懒水仙”,他心里最难的却是“水仙”,要将肥壮的叶片走透水分绝非易事。

于他而言,想要做好岩茶,就要专注地做,尽自己的能力做。尽管如此,完美之品尤是可遇不可求,需要一点气运。

话既如此,他便慷慨地拿出了那泡“天命之选”——“一涧清心”。这趟武夷山之旅,这是我们唯一喝到的丹桂。丹桂是肉桂自然杂交后代,景区内数量很少,有着特立独行的香气和滋味。

茶盅里,澄黄漾开后,有桂花气息袅袅,奶油的甜蜜糅在其中,一口就把专属武夷山的“冬季恋歌”丝滑饮下。

此行,见识的是1月份的武夷山:空气冷冽,岩壁黝黑,心底蓦然有些肃然;行走蜿蜒的山路间,我们抚过岩壁的骨骼,拾起过桂花朵朵,那些香气钻在鼻间,分外绵柔缠绵。而这一切关于自然间“岩骨花香”的记忆,此刻正盛绽在小小茶盅里,馥郁的奶油气息又给微凉的记忆添上了暖意。

施礼谦说,这是他时隔14年才又再次做出的味道。这些年间,他没停止过试验,但茶汤中却总是空有奶油香气而无桂花芬芳。今年,一些运气之下,才又再会了这道滋味。他多次复盘总结了这次的经验,早已“预谋”好明年茶季时的邂逅。

“我宁愿包茶山,不去买茶青”

饮茶时主随客便,做茶时“尽人事,听天命”,施礼谦的性子确实很是随和。

追求品质,他却是却丝毫不让的。在当下鱼龙混杂的岩茶“大潮”中,他不想天马行空地追求产量,只愿稳步前进,紧紧把握质量的关卡,“能自己做就自己做”。

好的茶叶是一泡好茶的基础。想要获得好的原材料,就要站好茶园管理这第一班岗。他说:“我宁愿包茶山,不去买茶青。”包下茶山后,他会给各个山场一套严格的管理标准,并在茶季时按照产出情况进行交易,品质高者可得高价。

这样的做法成本很高,可为了茶园管理的精确可控,施礼谦心甘情愿。每年,他的卖茶所得又会尽数投入次年的生产中。旧时所说的“必须的责任”已经从为家人而背,变成为自己而扛。

他相信,虽然市场上仍有人以次充好,但风气总会往好的方向走,懂岩茶的人越来越多了,自己的茶一定会获得更多人的认可。

来源:茶道CN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买好茶 上茶窝 正品保障 品类齐全
查看

推荐阅读

评论

0条
发布失败,请检查您的输入。
您还没有登录
点此登录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