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除铁观音外,这些茶也是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编辑:yzwi

今年5月20日,“国际茶日”前一天,联合国粮农组织官方微博账户发布消息,福建安溪铁观音文化系统正式入选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统!

早在2014年,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何为安溪铁观音文化系统?

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是以传统铁观音品种选育、种植栽培、植保管理、采制工艺和茶文化为核心的农业生产系统,以及该系统在生产过程中孕育的生物多样性,发挥的生态系统功能,呈现的人文和自然景观特征,已成为中国茶产业的突出代表和符号。其核心区位于西坪镇、虎邱镇、芦田镇,缓冲区位于其它21个乡镇。

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具有显著的全球重要性,体现在哪?

茶叶制作场景

安溪是中国乌龙茶之乡、世界名茶铁观音的发源地。产茶历史悠久,始于唐末,兴于明清而盛于现代。

安溪人慧眼独具,发现了铁观音茶树品种,至今仍保留有铁观音母树,丰富了世界茶树基因库。

安溪人慧力解难,首创“短穗扦插”茶树无性繁殖技术,保持茶树品种的优良特性,解决了千年来茶树繁殖易变种的难题。

安溪人慧心制艺,首创“半发酵”乌龙茶(铁观音)制作技艺并以此制作出我国六大茶类之一的乌龙茶,丰富了世界茶叶种类;历经3大阶段、10道工序、36个小时连续制作,让茶叶炼骨涅槃,揉捻成香,印证了根脉传承的匠心精神。

安溪华祥苑茶庄园

茶,是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

至今,中国有3种茶被纳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还有更多茶类被纳入6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涉茶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在概念上等同于世界文化遗产,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将其定义为:“农村与其所处环境长期协同进化和动态适应下所形成的独特的土地利用系统和农业景观,这种系统与景观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而且可以满足当地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的需要,有利于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云南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

云南古茶园

云南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是由普洱茶及茶文化为核心构成,包括古茶树资源与古茶园生态系统。普洱市是野生茶树群落和古茶园保存面积最大、数量最多的地区之一,是我国乃至世界茶树资源的重要宝库,被誉为“世界茶源”,也是茶马古道的起点。

福建福州茉莉花种植与茶文化系统

福建福州茉莉花种植与茶文化系统,是以在江边沙洲种植茉莉花,在高山上种植茶叶为特色的湿地茉莉花山地茶园循环有机生态农业系统,保证了千百年来福州茉莉花香与茶香的绵延不绝。

茉莉花茶是中国独一无二的茶叶品种,由于历史上福州人严格保密工艺,窨制工艺在数百年间均未传到其他国家,目前世界上只有中国能窨制茉莉花茶。

福州帝封江茉莉花基地

福建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

福建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是以种植茶叶和制作铁观音茶为特色的农业生态及茶文化系统。遗产地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西坪镇,生态茶园多采用带状茶——林模式。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指人类与其所处环境长期协同发展中,创造并传承至今的独特的农业生产系统,这些系统具有丰富的农业生物多样性、传统知识与技术体系和独特的生态与文化景观等,对我国农业文化传承、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业功能拓展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实践意义。

第一批:

福建福州茉莉花种植与茶文化系统

云南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

第二批:

福建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

浙江杭州西湖龙井茶文化系统

西湖畔三面环山的自然屏障的独特小气候是保障龙井茶品质的重要因素,自古就是爱茶之人留连向往之处。

杭州龙井茶文化系统是以龙井茶品种选育、种植栽培、植保管理、采制工艺和茶文化为核心的农业生产系统,以及该系统在生产过程中孕育的生物多样性,发挥的生态系统功能,呈现的人文和自然景观特征。

杭州龙井村(姚建静 摄)

龙井茶的采制技术相当考究。龙井茶采摘有三大特点:一是早,二是嫩,三是勤。由于产地生态条件和炒制技术的差别,西湖龙井向有“狮”“龙”“云”“虎”“梅”五个品类之别。

广东潮安凤凰单丛茶文化系统

(图片来源:中国农业博物馆)

广东潮安凤凰单丛茶文化系统是以凤凰单丛茶种植和加工为特色的茶文化系统,采取等高梯级、石篱护坎建造,坡度大的山地,林木不毁,采养兼顾,实现水土和生态环境保护。

湖北赤壁羊楼洞砖茶文化系统

湖北赤壁羊楼洞砖茶文化系统,是以茶叶种植和青砖茶加工为特色的茶文化系统,距今约一千八百年历史,是茶马古道的三大源头之一。从羊楼洞走出的羊楼洞砖茶,驰名海内外,在俄罗斯等地被认为是中国好茶的代表。

羊楼洞砖茶种植基地(图片来源:中国农业博物馆)

第三批:

湖北恩施玉露茶文化系统

恩施茶园茶蔬间作系统(图片来源:中国农业博物馆)

湖北恩施玉露茶文化系统,是以生产茶形毫白如玉、状似玉露的绿茶为特色的茶文化系统。恩施茶园采用茶与作物(蔬、粮等)间作丛栽模式,降低茶丛密度,并通过玉露茶传统制作技艺体验、生态茶园休闲观光等方式,让茶园景观与旅游、茶家乐、茶艺、茶馆融为一体。

恩施玉露的加工,延续了唐朝陆羽《茶经》中的“蒸之、焙之……”工艺,创新了特殊的搓制手法,是我国唯一保存下来的蒸青针形绿茶。

贵州花溪古茶树与茶文化系统

贵州花溪古茶树

贵州花溪古茶树与茶文化系统,是以拥有数万株600多年以上树龄中小叶种古茶树为特色的茶文化系统。这里的古茶树,是现今为止国内发现的最古老最大的栽培型灌木中小叶种茶树,也是现今最大的灌木型古茶树居群,素有“高原古茶树之乡”之美称。

(图片来源:中国农业博物馆)

云南双江勐库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

云南双江勐库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是在高海拔地区以古茶树群落种质资源利用为特色的茶文化生态系统。系统内有百年以上栽培型古茶园近两万亩,是目前国内外发现的海拔最高、面积最广、密度最大的野生古茶树群,已创世界古茶树新纪录。

古茶园全景(图片来源:中国农业博物馆)

勐库大雪山古茶树群落在海拔2200米以上种植,是迄今世界上已发现的海拔最高、种群密度最大的野生古茶树群落,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尤其是抗寒性较强,是抗性育种的宝贵资源。

第四批 :

安徽黄山太平猴魁茶文化系统

太平猴魁

黄山太平猴魁茶文化系统的最初起源可以追溯到1000多年前的唐朝。1900年,太平猴魁茶创制成功,随即一举成名,蜚声中外、绵延百年、延续至今。

百年传承的《猴茶真经》,印证了太平猴魁茶顶级品质。系统内选育出本土优质茶树品种资源柿大茶,积累形成了高山生态茶园林茶共育和绿色栽培管理技术体系。发明出“三大阶段九道手工采制工艺”被茶业界誉为“最高超、最精湛、最独特的制茶技艺”。

福建福鼎白茶文化系统

福鼎白茶文化系统在栽培的自然空间上呈现立体群落结构,使白茶生态系统在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中达到了一种动态平衡,保持了相对的稳定,实现肥力的自我维持,并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提供生存空间。

品品香茶业福鼎河山有机茶园

在栽培上,白茶与番薯、芦柑、桂花树、木槿树等作物套种,提高了白茶的香气,也为茶树提供了遮阴,同时减少病虫害,使白茶的生长自然健康。

不同品种茶叶(图片来源:中国农业博物馆)

福鼎白茶传承了传统而古老的制茶方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茶叶制作方式,至今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白茶加工不炒不揉,既不破坏酶的活性,又不促进氧化作用,保持品种特性。

白茶制作工艺(图片来源:中国农业博物馆)

第五批:

四川名山蒙顶山茶文化系统

四川名山蒙顶山茶文化系统,是以茶林间作为特色的茶文化生态系统。遗产地位于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区蒙顶山镇和蒙阳镇的蒙顶山上。

蒙顶山茶文化系统核心区全景图(图片来源:中国农业博物馆)

蒙顶山是“茶树良种宝库”,茶树品种资源十分丰富。历史上蒙顶山茶历经蒙顶石花、蒙顶黄芽、玉叶长春、万春银叶、蒙顶甘露,形成了绵延千年的名茶系列,历久益彰。同时,以名山为起点的“川藏茶马古道”现已成为重要历史文化古迹。

江苏吴中碧螺春茶果复合系统

江苏吴中碧螺春茶果复合系统,是以洞庭山碧螺春茶与柑橘、杨梅、枇杷等各种果树复合种植、洞庭山碧螺春茶采制工艺、洞庭山碧螺春茶文化为核心的农业生产系统。

该系统在生产过程中保育了茶果种质资源,发挥了重要的生产功能和生态系统维护功能,呈现出独特的人文和自然景观特征。

碧螺春细嫩的芽叶

湖南安化黑茶文化系统

湖南安化黑茶文化系统,是以种植、生产黑褐油润的安化黑茶和制作加工工艺为特色的茶文化系统。长期实践中,安化茶人摸索出了一套保持茶叶原生态品质的栽培管理技术和独特成熟的黑茶加工工艺。

安化黑茶——千两茶

安化茶早在唐代就有历史文献记载入选为贡茶,安化黑茶于明朝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定为官茶,是中国西北边民化腻消食的“生命之饮”,是民族团结之茶。

湖南保靖黄金寨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

湖南保靖黄金寨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是以始建于明清时期的黄金寨古茶园为种植核心,拥有近6000株108个株系古茶树的茶树栽培系统。古茶园多间种葛藤、山药、魔芋、土茯苓等作物,放养黄牛、山羊、猪、鸡等畜禽,实现“以牧代耘,农牧兼容”。

保靖黄金寨古茶园(图片来源:湖南政协)

湖南永顺油茶林农复合系统

湖南永顺油茶林农复合系统(图片来源:湘商创业)

湖南永顺油茶林农复合系统,即农业、林业、牧业复合运行系统,让茶树与高大乔木共生共荣,牛羊啃掉林中杂草,蜜蜂授粉提高油茶产果几率,以此保护生态环境,确保物种的多样性,在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两方面均具有明显优势。

第六批:

江西浮梁茶文化系统

江西浮梁在茶文化发展历史中,形成了以茶叶生产聚落环境、茶园文化、文人茶歌、茶叶生产、茶叶贸易等完整的文化生态学的体系,并得益于当地气候和土壤因素,成为瓷、茶和稻的结合体地区。

浮梁古城

“农业文化遗产”

对茶行业意味着什么?

从“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世遗大会”,有更多的目光聚焦农业文化遗产和茶文化。

“农业文化遗产”不仅是散落在民间的珍宝,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张“文化名片”,还为中国茶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保护遗产,是作为一类传统文化由过去到未来生生不息的活水源头。“农业文化遗产”对茶行业的作用,除了传承与发扬,还要将其文化价值转变为经济价值,以增收促进传承,由传承走向脱贫致富。

产茶区不仅专注于遗产保护,制茶人不仅传承手艺、技术的核心精髓,茶行业也紧跟时代步伐,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打造“农业文化遗产”品牌,带动社会对当地茶产业的关注。深挖“农业文化遗产”文化,结合绿水青山,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整个地区茶产业的共同发展。

“魏说”铁观音母树(刘洁智 摄)

被列入农业文化遗产的茶,常以地区名义申报,被称为“茶文化系统”。它不仅包括终端的茶,还有许多前端的复杂元素。

农业文化遗产为人们看茶提供了新的视角。农业文化遗产视角下的茶文化系统,已经不再仅仅是农产品或食品,也不仅仅是茶艺、茶道,而是包含着物种资源、生计保障、农耕技术、民俗文化、生态景观等在内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

在这个复合系统中,我们还可以体会到物质循环、物种多样、和谐共生的生态农业思想,生物利用的生存智慧和康养价值及其在“健康中国”战略中的重要意义。

国运盛,茶运兴。茶路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在福建安溪铁观音文化系统正式入选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统的喜讯下,茶行业也将通过非凡的生态农业方法证明其可持续农业模式的巨大潜力。通过对农业体系原有特色加以利用,为农村注入新的活力,推动乡村振兴发展。

来源:茶道CN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买好茶 上茶窝 正品保障 品类齐全
查看

推荐阅读

评论

0条
发布失败,请检查您的输入。
您还没有登录
点此登录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