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万里茶道话今昔·故事篇:一座城一本书记录茶道辉煌

编辑:一抹阳光

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蒙古日报社联合万里茶道沿线福建、江西、安徽、湖南、湖北、河南、山西、河北等省的省级党报,启动9省区“古今万里茶道”全媒体联动传播活动。即日起,本报联合《内蒙古日报》开设《万里茶道话今昔》专栏,以《故事篇》《发展篇》《解读篇》等形式,通过历史故事重现、发展脉络剖析、今昔对比解读,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地呈现万里茶道的前世今生,为9省区联合申遗营造浓厚氛围,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古谚云:万里茶路晋商开,天下茶商晋占半。并非产茶之乡的山西,如何书写了万里茶道的辉煌?答案要去一座城、一本书里寻找。

晋中祁县的昭馀古城已有1500余年历史。在古城段家巷北口,具有中西合璧建筑风格的长裕川茶庄宛如一座神秘古堡,曾是晋商中开设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茶庄之一,也是全国唯一保存完好的清代茶庄遗址,如今化身万里茶道博物馆,向游人讲述茶路故事。

围着高耸的院墙,祁县晋商研究所所长田建站在一块刻有“晋商万里茶路中心”的石碑前缓缓讲述:“祁县有崇商重商的传统,行商之人比比皆是,‘上至绸缎,下至葱蒜’都做得风生水起。清代城内茶庄、票号有50余家,经营早、时间长、规模大。可以说这里是万里茶道的指挥所,晋商在此运筹帷幄。而茶商的商业密码藏在一本民国年间的手抄本《行商遗要》里。”

这本国家一级文物《行商遗要》并不厚重,用20700余字详细记载办茶行程每一环节。何处装船、何处驼运、何处打尖、何处住店……涉及收茶制茶、水陆交通、差旅住宿、税费厘金所有细节,唯独没有留下作者名字,却如一幅手绘茶路图,绘出贩茶之艰辛、茶商之聪慧,以及儒商之仁义。

《行商遗要》更是一把钥匙,打开了祁县成为“万里茶道茶商之都”的经营之道。凭借区位优势,祁县是万里茶道的中点城市,更重要的是,晋商掌管着茶路中最繁忙的物流相关产业,经营着清代最赚钱的国际商贸。“晋商是万里茶道的先驱者、开拓者,祁县茶商是主力军里的一支劲旅。祁县当之无愧成为茶路贸易的物流中心、金融中心、信息中心、人才中心以及决策中心,是茶路中枢的中枢。”田建说。

万里茶道过九省,九省贡献了不同的“天时”与“地利”。而山西人,靠着聪明才智与吃苦耐劳,闯出一条纵横欧亚的国际商路。清代外交家郭嵩焘曾评价:“中国商贾夙称山陕,山陕人之智术不能望江浙,其推算不能及江西湖广,而世守商贾之业,唯其心朴而心实也。”

“据《行商遗要》记载,晋商茶叶是顾客心中保质保量的象征。一斤茶砖做好后足足一斤四两,以防路途遥远、气候变化造成磨损,影响顾客体验。”田建说,“晋商茶通天下,义取四方。多装的四两茶体现了晋商的智慧与诚信。”

从祁县新城到昭馀古城,人们徜徉古道,漫步古街,一砖一瓦皆是晋商含泪阔别、平安归来的守护者。带上一捧家乡的黄土,年轻力壮的汉子越高山、穿沙漠、过河流,依靠人力、畜力、帆船,开创性地将茶等商品输送至俄国腹地,在世界版图上留下艰苦创业的身影。曾任晋中地区史志研究院副院长的郭齐文撰文:“受气候条件制约,并非茶叶主产地的山西却以茶叶为大宗,借南省物产而发财,正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文化颖悟。”

回溯古今,晋商从这座城走出去,又将厚重硕果凝结于一本书,承载着影响后世的晋商精神,至今延续着万里茶道的馥郁芬芳,耕耘新的辉煌。

来源:山西新w网,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买好茶 上茶窝 正品保障 品类齐全
查看

推荐阅读

评论

0条
发布失败,请检查您的输入。
您还没有登录
点此登录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