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下关沱茶:封印着马帮的铃声

编辑:一抹阳光

普洱茶,多为饼,好压制。在云南大理有一种普洱茶,似窝头,谓沱茶。

称茶

9月22日上午,下关沱茶博物馆,3位沱茶制作技艺传承人身着白族服装,演示下关沱茶制作技艺:

称茶

一位“金花”负责配茶,拼配茶称足一百克,倒入蒸茶筒。

一位“阿鹏”接过茶筒,放在蒸汽口上。稍顷,茶筒上有袅袅蒸汽升腾。转手取出一只白布袋,罩在茶筒上。翻转茶筒,茶叶跌入袋底。抖、扭、按、揉,数十秒便完成了揉茶过程。

另一位“阿鹏”接过茶袋,放入条凳下的压模,坐上条凳压制成型。

揉茶


揉茶压茶

这看似简单的流程里,有一门绝技——揉茶。


压茶

“120年来,沱茶加工制作技艺不断改进,揉茶的技艺却始终不能被机器所替代。”下关沱茶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李家兴从事揉茶工艺40余年,掌心长起厚厚的茧子。

“手工揉茶的过程,收口是最难的。如果凹凸不平,做出的沱茶要么椭圆,要么高矮不一,做不成标准的形状。沱茶的光泽度、松紧度都需要人工掌握。”李家兴说。


非遗技艺传承人李家兴

“我喝了40多年的沱茶,味道始终没有改变,最关键的原因,就在于它的拼配配方和加工技艺代代传承。”李家兴这句话,很能打动人。

沱茶的拼配配方,体现了一个“融”字,将不同产地、不同等级、不同年份的原料茶进行立体化、多元化拼配。拼配技艺经几代茶人手手相传、并不断优化,已形成成熟稳定、独具优势的拼配体系。

这也是大理被誉为“亚洲文化十字路口古都”的一个鲜活印证。


晾晒除湿

清朝末年,茶马互市从滇南茶区逐渐转移到下关,下关茶叶精加工技术和贸易往来突飞猛进。为便于马帮长途贩运,1902年,喜洲商帮“永昌祥”商号创办者严子珍在滇南茶区制作的“姑娘团茶”的基础上,改进创制了外圆内凹呈碗臼形的“坨茶”(滇人习惯将块状的东西称为“坨”),主销四川沱江一带,因有“沱江水,下关茶,香高味醇品质佳”之美誉,“坨茶”慢慢演变为“沱茶”。

现在,已经不需要马帮运输,为什么还费力气地保持“坨”型?

压茶

“碗臼形的紧压造型,与空气接触面积大,利于陈化,形成特有的香味和口感。”李家兴说,2011年,下关沱茶制作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下关沱茶的生产车间里,水汽氤氲。工人们身着浅蓝色的工作服,3人一组,称茶、揉茶、压茶,流畅而忙碌。

一个个加工成形的沱茶,装上一架架镂空的金属架子,源源不断地运往下一道工序。

沱茶生产车间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下关沱茶从这里走出,带着独有的香气,名扬海内外。

用苍山雪水泡下关沱茶,更是另有一番风味。

不想来品一品吗?

文字记者:秦蒙琳 陈鑫龙 段苏航

摄影记者:陈飞

通讯员:王观远 王夏磊

来源:云南网,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买好茶 上茶窝 正品保障 品类齐全
查看

推荐阅读

评论

0条
发布失败,请检查您的输入。
您还没有登录
点此登录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