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黄杰荣:为闽北茶园注入科技力量

编辑:一抹阳光

武夷山麓东南侧,百里松荫碧长溪。福建省南平市松溪县,初冬时节,茶园青山披翠。中茶闽北原料中心福建松溪瑞茗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中茶科技特派员黄杰荣,正忙着和茶农在茶园的主道、主渠附近和易受水土冲刷的陡坡、沟谷边种植行道树。近期,他们准备了红枫、紫薇、杜鹃球树种,打算为花化彩化茶园增添色彩亮点。过段时间,黄杰荣还将指导茶园进行套种,改善使用除草剂造成茶园的土壤板结,增加茶园多样性,增加保持土壤湿度。

黄杰荣参加茶叶审评工作

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茶公司”)成立于1949年,是新中国成立后贸易系统中最早建立的全国性专业总公司。中茶公司以做大茶产业、做强茶科技、做优茶文化为使命,致力于把茶产业打造成为乡村振兴支柱产业。为将茶叶种植、茶园管理、产品研发、工厂管理等先进适用技术和标准及时送达乡村、企业和农户,中茶组建了科技特派员队伍开展结对帮扶,强化帮扶茶区龙头企业培育,加强“三茶”人才培养,补齐产业链短板,解决茶产业发展“最后一公里”问题。

“90后”黄杰荣,就是中茶科技特派员队伍中优秀青年代表之一。

从爱好者变身“中茶人”

黄杰荣是土生土长的福建泉州南安人。“我们泉州常饮安溪铁观音,在我小时候就印象深刻。我妈也曾卖过这个茶”,日日都有茶的陪伴,是黄杰荣童年最初的记忆。

受同村一个就读于福建农林大学的学姐影响,高三毕业时,黄杰荣填报高考志愿选择了茶学专业。“学姐给我介绍了学校的情况,还给我讲茶学专业就业前景很好,所以当时有些心动”,黄杰荣坦言。本身就爱好喝茶的他,也好奇茶学到底是什么,“在乡村,我父母那一辈人听说去读‘茶学’,他们的普遍想法是去种茶。学姐给我大致讲解了茶学专业的体系,这是一门系统完善的学科”。2010年,黄杰荣就读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茶学专业,四年后考取该专业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福建农林大学,从本科到硕士研究生,黄杰荣系统学习了茶树育种和栽培、茶叶生物化学、制茶学、茶叶深加工、审评与检验、茶历史、茶文化等专业知识。“入学后,看了课程表和专业书,茶学确实和以往的传统认知不一样。我觉得,我学对了。”七年间,黄杰荣沉浸在茶的知识海洋中,收获颇丰。他至今记得曾听过一次专业讲座,主讲人——时任中茶福建茶叶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茶福建公司”)总经理的危赛明,给他留下颇深印象。他憧憬日后能进入像中茶这样的公司,做一些技术性工作。

2017年6月底,黄杰荣研究生毕业。经过面试,他如愿入职中茶福建公司,就职于采购部。采购部主要是进行茶叶的审评采购、拼配、研发、茶叶溯源体系建设、种植和加工技术研究等工作。“审评采购”,顾名思义,需要从多个样品中,通过评外形、闻香气、尝滋味、看叶底,选择出符合品质要求的产品,进行价格考量、比对,最终对茶的采购价格和品质给予指导意见。

作为新人,黄杰荣抓紧一切时间,不断深入学习、钻研茶叶知识与技能,“第一个月主要是熟悉公司的整个流程,包括车间的生产。期间在各个部门轮岗,还会安排老员工带我们,进行企业文化培训,最后还有考试”。刚入职时,由采购部副经理周琦负责带他。黄杰荣虚心向师父、前辈求教;充分利用每天午休之前的时间,泡一壶好茶,与前辈、同事分享、交流,进一步提升自身专业技能。师父说过一次“看茶一定要记录下来”,黄杰荣便至今养成随身携带笔记本的习惯,从中获益良多。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月后,黄杰荣顺利通过考核,正式转正。

学习永无止境

中国茶包括杀青、闷黄、渥堆、萎凋、做青、发酵、窨制、烘焙、等核心制作技艺,从中发展出绿茶、黑茶、白茶、乌龙茶、红茶、黄茶六大茶类及花茶等再加工茶,上千种茶品。“茶学的难点在于工作经验的积累。比如光乌龙茶一种,几千个品种,每一种做出来,要精准识别它的季节、产地、香型、工艺等是非常难的。平时多向前辈学习,日积月累,我收获很大。”

经过几年积淀,勤奋好学的黄杰荣成长迅速。2019年,黄杰荣成为危赛明大师工作室成员,多次参与中国茶叶标准样的制作,以及松溪九龙大白茶实物标准样的制作;他还参与整理白茶的历年档案资料,成为《中国白茶史(1950-1969)》一书的编委之一。经过岁月洗礼,不断磨炼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使得黄杰荣在行业比赛中多次获得荣誉。2021年,黄杰荣参加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第二届“武夷山杯”全国评茶员职业技能竞赛总决赛。全能赛围绕茶形辨识、香味排序、品质审定、对样评茶、茶品设计等方面,对选手的专业评茶技术进行全方面考评。全能赛的比赛过程分为5个模块,前3个模块取前20名,再进入模块4、模块5的考试。其中,模块5考拼配,难度最高。

拼配是茶叶生产过程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茶叶拼配不是简单的1+1=2,而是利用茶叶不同的特性进行搭配,弥补彼此口感、味道等不足。“我们业内常说,会拼配的才是大师。好的拼配能够提高品质,降低成本,扩大产量。”

拼配考试会为参赛选手提供7袋茶叶,其中1袋为标准样,6袋为原料样。现场冲泡后,选手通过分辨产地、品种和品质特征,内置对比,需要从6袋原料样中剔除一个干扰样——一旦误用干扰样将直接扣分,再用剩余的5袋原料样进行拼配,确定各个原料样的使用比例,最终的拼配样与标准样实际成分进行比对,接近程度越高则获取高分。

不同茶叶的品种,比赛规定的冲泡时长也不尽相同。乌龙茶在审评的国家标准里,需称取5克,使用钟形杯冲泡3次。第一次2分钟,第二次3分钟,第三次5分钟;其他茶叶使用柱形杯,一般冲泡一次5分钟。因为耗时长,因此黄杰荣每次参赛都“怕”抽到乌龙茶,然而这次他又再度“中标”乌龙。考试时长为1个小时,完成第一遍冲泡后已经耗时20分钟,但黄杰荣还没有找出干扰样。“每到寻找干扰样这个环节,我都非常纠结。耗费时间越长,茶汤变凉,就更看不出来。”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黄杰荣暗暗告诫自己冷静下来,再看一遍。“一直对自己说不要紧张,但其实大家都很紧张,泡茶时手都在抖。有不少选手茶汤倒撒杯外,将直接扣分”,黄杰荣坦言。“其实第一印象很重要,看得越久越难判断。”第二遍冲泡完成,黄杰荣静下心找出自己认定的干扰样,再快速拼出两个样品,开汤审评,进行最后的微调,在最后几分钟,争分夺秒将品质特征、比例、成本一一记录,完成作答。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黄杰荣荣获此次大赛“全能赛三等奖”。

同年,黄杰荣开始担任福建松溪瑞茗茶业有限公司采购部经理一职。走上管理岗位后,创造更大价值,成为黄杰荣新的奋斗目标。如何建立制度流程,让公司运营发展更顺畅、更人性化;如何转变老员工固有思维,让部门专业技能进一步整体提升,是黄杰荣思考最多的问题。在他的组织下,部门举办多次专业培训;特别要求员工每一次审评时都要将所有内容认真记录在册,尤其注重对细节的把握,形成潜移默化的技能积淀;号召员工养成日常学习的习惯,特别是理论知识,常看常新,并结合实践工作进行总结,以改进不足。“带领团队技能提升对工作很有帮助。看茶的能力提升了,采购时和供应商议价能力也能相应提高”,黄杰荣笃定地说。

对于刚进公司的毕业生,黄杰荣经常将自己数年的工作经验、心得与他们分享,“我告诉新晋员工,既然作为茶学专业毕业的专业人才,要时时以专业的角度对待工作。比如在拣剔场,不仅要看捡剔杂物的准确率,还要看拣剔工人的手法,会不会造成茶叶破碎,还需要查看茶叶水分有无超标风险,茶叶有无装得过满或过松,下盘碎末有没有超标等,这些都会对品质产生影响。作为茶叶专业人才,在生产的过程把控,是需要以整个知识体系架构为支撑,才能合理、正确地指导生产,需要时时刻刻体现出专业性”。

乡村振兴“茶之路”

南平市是“特技特派员”制度的发源地。1999年2月,南平市选派首批225名科技工作者,分赴215个村驻点开展科技服务,拉开了科技进村、振兴闽北的序幕,开启了全国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先河。23年来,当地坚持人才下沉、科技下乡,不断壮大科技特派员队伍。从单纯为农民提供科技服务拓展到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综合性服务,并上升为全国推广创新经验的农村科技服务体,科技特派员已成为新时代创新驱动、乡村振兴发展的生力军。

此前,在与茶农、茶企接触时,黄杰荣常有感于基层在茶种植、制作工艺方面有所欠缺,他希望通过自身专业知识、技能的输出,带动基层一起发展。于是,黄杰荣主动申报并于2021年当选福建省科技特派员。2022年,他又被选派为中茶科技特派员,对接帮扶福建省南平市松溪县。

在茶叶方面,普及生态茶园种植理念、教授传统的制茶技艺、推广新技术新设备、指导茶农增收致富……每次下乡帮扶,黄杰荣和团队都格外忙碌。他们的帮扶模式是建立以中茶松溪瑞茗公司为龙头的“龙头公司+科技特派员+合作社+茶农”的茶叶产业利益共同体,帮助茶农脱贫致富,实现产业扶贫。科技特派员作为贯穿利益共同体的连接桥梁,向茶农进行茶园管理专业技术输出,对合作社进行茶叶初制加工指导,最后由中茶公司定点帮扶收购。这样从鲜叶源头,到生产加工,再到茶叶销售,茶农和合作社都有明确的生产目标,不用担心产品销售;而中茶公司收购到的茶叶原料,在农药残留物、卫生、茶叶品质等方面也能达到自身产品的要求,进而保证作为基地原料公司,能够向中茶各个公司提供安全、优良、稳定的茶叶。

中茶公司在松溪县各个重点茶叶乡镇都推行这样的模式,2021年、2022年合计收购当地茶叶达4100多万元。茶农和合作社都极为欢迎以这种方式发展——科技特派员和中茶公司是他们坚强的后盾支持,他们只需要把好品质关;而对于科技特派员,会把最新的市场需求、风向研判、科学技术及时向茶农和合作社灌输,让他们能紧跟时代发展需求,积极投入到茶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支柱,不断向安定富裕的生活迈进。

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

作为科技特派员下乡时,黄杰荣与茶农聊得最多的是他们每年的农事活动安排和生活情况。近年来,茶叶市场行情不错,尤其是作为白茶原料茶区,当地茶鲜叶价格以15%-20%的幅度连年上涨,茶农获得理想的收益,生活条件也不断得到改善。一片片小小的茶叶承载着茶农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他们迫切希望得到更多先进的专业技术支持管理好茶园,切实有效提高产量,获取更多收益。

黄杰荣(右一)指导茶农进行茶园管理

黄杰荣还记得最初下乡帮扶时的一次经历。他带队去茶园进行现场管理指导,茶山陡峭,去的时候天气尚可,爬到一半忽然降雨,返程时一路泥泞。茶农们习惯穿靴子上山,适合雨天穿着。而黄杰荣一行人大多穿的是运动鞋,走了不到一百米,鞋上沾满黄泥土,脚步越发沉重,一脚踩下去再想抬起极为费劲。有人一下用力过猛,不料,鞋子留在泥中,脚直接踩在地上。这一幕难以忘怀,黄杰荣深刻感受了茶农的不容易,“尽管下着大雨,茶农还要背着茶青在茶山上负重前行。他们的年龄都比较大,我们一起上茶山,却明显感觉到他们的耐力更足,可见每日都在辛勤劳作”。他暗下决心,一定竭尽全力将专业知识、技能,毫无保留地传授。

每当与茶农对接时,他们都会向黄杰荣提出许多关于茶园管理的具体问题,比如病虫害的防治,农药和肥料的选择,鲜叶采摘的标准,采摘和运输工具的选择等。茶农所表露出的热情以及对知识的渴望,令黄杰荣感到重任在肩。

其中,花桥村的茶农李大叔给黄杰荣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听说黄杰荣指导的茶园收益提高显著,便数次找到黄杰荣寻求合作,希望得到科技特派员的指导,将自己的普通茶园提升为有机生态茶园。李大叔的诚意和执着深深打动了黄杰荣,“因为茶园的有机管理非常难,所以他不断前来讨教。他的茶叶之前是有销路的,但作为一个农民,他的关注点不在于今年多卖点茶叶,而是希望今后茶园能够长期可持续化发展。这个很难得”。

近期,黄杰荣正指导李大叔进行有机茶园的认证,包括整个茶园的管理、种植技术、构建生态链,不断强化生态茶园种植、管理理念,灌输如何从生态的角度进行病虫害防治、物理防控生态搭建,鲜叶采摘如何适应市场的标准等。李大叔的茶园正朝着有机生态茶园稳步、有序迈进。这件小事,令黄杰荣看到科技特派员帮扶的影响力在当地与日俱增,也更加坚定了以中茶公司科技特派员帮扶模式继续走下去的信心。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最近这两年,黄杰荣团队帮扶的产区,茶农收入不断提升,每年每亩茶园增收超过1500元,茶农家庭的交通工具、工作时的防护用品、家用电器等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科技特派员服务茶农提高生产技术成果卓有成效,传统工艺和现代工业技术的结合,提高了生产效率,实现了产业化发展,小小的茶叶成为了百姓的致富茶。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此前,尽管劳动强度较大,但由于传统种植技术和生产工具相对落后,种茶并未给茶农带来更多的收入。以黄杰荣为代表的科技特派员们深入一线,运用新技术、新观念,服务茶企、茶农,帮助推广生态茶园技术,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实现社会、经济、生态等多重效益,助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点燃智力引擎。

在茶产区进行帮扶过程中,黄杰荣越发感受到科技的重要作用。

长期以来,当地茶农“靠天吃饭,看天做青”。天气,不但决定着茶树生长情况,也影响着茶叶加工制作。若想提高农业生产力,科学技术分外重要,它是茶农摆脱传统靠天吃饭的关键所在。茶产业的机械化、智慧智能化的程度处在农业中相对较低水平,因此,科技力量能够为茶行业的高速稳定发展提供巨大动力。茶园的科学管理、智慧化建设,对于提高茶园抗性,增产增效起到重要指导作用。

茶园管理的难度主要是受天气变化的影响,加之近年来异常天气持续增多,国家标准的不断严格,茶农在茶园管理上的难度加大,产量和品质亦受到影响。此时科技就是最好的力量。黄杰荣团队在茶园建设环境监视系统,采集环境信息,检测土壤水肥,生态多样性制造等方面,全面监测茶园状况,进而科学的、针对性地提出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像今年夏季当地持续干旱,一些茶树在修剪后旱死。茶农在大数据的指导下,及时了解天气异常变化,停止修剪作业,减少茶园受灾,进而避免经济损失。科技特派员带来的技术力量,对一方产业的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科技特派员另一个重要工作就是对茶叶合作社、企业生产进行技术指导,以科技力量保证产品质量和稳定。天气不仅影响了茶树的生长,同样影响着茶叶的生产加工。遇上好的天气,能做好茶;如若遭遇连续阴雨、持续低温,茶叶品质就得不到保证,这是茶区普遍存在的现象。只有科技力量能够解决这些问题——依靠设备,将工艺技术转化为生产控制系统中量化指标,通过可视可调节的参数完成每一次的生产,以保证产品质量稳定,不受天气与外界环境的影响。中茶公司科技特派员团队在不断的生产实际中,通过工艺的改进,参数的调节,设备的整合,以创新的思维推进茶叶生产创造。

某次,黄杰荣带队去对茶叶合作社进行生产技术指导,当探讨萎凋房建设时风机的摆放位置和方式时,合作社的制茶师傅持不同意见。双方表达各自的看法后,就具体问题讨论了很长时间。最终,合作社选择采纳科技特派员的意见进行安装。事情虽小,黄杰荣却倍感欣慰——通过这个过程,能够看出制茶师对制茶工艺的思考。“基层中像这种善于总结、勤于思考,能够认真观察每个设备所起作用的茶师傅尚且不多。如果学会了制茶的原理,在实际生产中能够善于观察和总结,想要做出一杯好茶还是比较容易的。但有很多制茶师傅,难以改变固有思维,因此,制茶技艺始终无法提升。”

黄杰荣认为,在科技特派员帮扶培训的过程中,应该要求制茶师傅认真斟酌每一个制茶工艺,说清每一个设备对茶叶制作起到的作用。要让制茶师傅们不仅会做茶、会总结技术,还能够因地因时改进技术,这才是科技特派员最想看到的结果。

此外,中茶公司科技特派员团队通过设备改进申请的白茶实用新型设备专利,也在产区成功推广使用。制茶师傅在理解茶叶制作过程的核心关键点后,通过设备、监视系统、控制系统等,将制作好茶的条件因素量化控制,摆脱雨水青、阴雨天、人工失误等造成的品质缺陷,将“看天做茶、看青做茶”转化为科学技术的标准化生产。科技特派员还在加工技术中注入科技元素,普及茶生化知识,通过分析茶叶内含物质,让帮扶对象从理论上了解茶叶在制作过程中内在的变化过程,让茶叶加工不再仅仅停留在“凭感觉”的层面。

很多合作社和茶企,通过黄杰荣团队的指导改进设备,进行白茶关键技术参数的调试,使生产的茶叶品质提升了一个等级,并且能够稳定量产,每年效益增加10%以上。

黄杰荣在进行茶叶初制生产

近年来,以黄杰荣为代表的科技特派员团队不断对松溪九龙大白茶进行产品研发,在中茶公司内形成稳定的产品供应,在全国各地打响松溪九龙大白茶产品宣传,为当地产业发展、经济发展贡献力量。科技特派员的助力,让帮扶对象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也让一片片茶园在绿水青山的环抱下走上高质量发展的轨道,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和茶打了十多年交道,从大学毕业生到独当一面的科技特派员,黄杰荣先后获得“中国茶叶技术能手”“福建省金牌工人”“福州市茉莉花茶技艺名师”以及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第二届“武夷山杯”全国评茶员职业技能竞赛总决赛“全能赛三等奖”、福建省评茶员职业技能竞赛二等奖等诸多荣誉。

作为一名党员和现代农业科技传播者,黄杰荣肩负推动茶产业全面发展的光荣使命,持续扎根一线基层,挥洒汗水,播撒科技火种。他努力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发挥专业的技术力量,带领茶农共同致富,不断提升闽北地区茶叶品质与茶叶经济价值,以茶产业助力乡村振兴,把锦绣田园生活写进现实。

展望未来,黄杰荣表示,将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与“三茶”融合统筹发展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深入产区宣传推广绿色生态茶园理念、科学防治、智慧茶园概念;强化对各合作社、茶企的审评技能、生产技能培训,加快提升整个原料产区的茶叶品质;大力推进区域特色茶产品开发,打造优质口碑产品;持续进行设备改进研发,继续为产区经济增长贡献力量。

作者:《中华儿女》记者黄伶伶

[本文刊于《中华儿女》杂志2022年第12期]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买好茶 上茶窝 正品保障 品类齐全
查看

推荐阅读

评论

0条
发布失败,请检查您的输入。
您还没有登录
点此登录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