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为“一本书”举办一场高规格发布会,众多大咖到场只为先睹为快!

编辑:消失茶友

2018年9月16日下午3点,《易武与古六大茶山》在昆明洲际酒店召开新书发布会。这是一本讲述普洱茶核心产区之一易武与古六大茶山的书,领衔主创作者为著名茶作家周重林与吉普号CEO、《茶山黑话》创始人张宇,来自文化、传媒、教育、出版、茶业等各界知名人士出席了此次新书发布会。

 

嘉宾合影

嘉宾合影

 

现场阅读

1

2

2

3

 

现场品茶

 

/////

 

 

现场签售

现场问答

 

作者认为,易武领衔的古六大茶山是理解云南普洱茶的一把钥匙,通过这把钥匙,我们能找寻到通往普洱茶世界的捷径,能找寻到普洱茶最初的味道。书里讲述的也不止是易武与古六大茶山起伏跌宕的历史,还是云南曾经惊心动魄的往事。我们能在密林、野花掩盖下的茶马古道上,看到昔日马帮在岁月里的繁忙、听到茶叶集散地的繁华声响。我们能在作品中拨开历史的迷雾,看到“改土归流”的真相、鄂尔泰的“心思”……

 

 

这把钥匙,同时为外界开启了今日的古六大茶山,是古茶树的涅槃与重生,是普洱茶古法制作真的存在,是茶马古道上的隐喻,引领人们认知古树茶真正的魅力;她源于散落在群山中的无数个村寨,源于原居民与茶树、茶生活千年的生生不息,以他们自己最朴素的观念,诠释着每一座茶山、每一棵茶树的信仰,福及岁月与岁月里的名词,福及当下与当下的鲜活。

 

风土

 

人情

 

茶叶

 

这把钥匙的获得,也极为不易。主创作者15年来持续关注古六大茶山,有上百次的实地考察,采访对象超过千人,徒步穿越古六大茶山最隐秘的茶园,听90岁的老人说茶,与90后的茶山守护者畅谈……一次次的凝视与对话,只为与你相遇,相遇真实的易武与古六大茶山。

 

易武与古六大茶山

 

凭借着如同古六大茶山茶树的坚韧、向上,作者在作品中首次还原了古法制作、首次提出古茶树的“暗黑理论”,回答了外界关注的古茶树真伪之辩,也首次揭开了普洱茶复兴之路的秘密,与其说复兴的是茶叶,不如说复兴的是新一代云南人的开拓精神,向曾经辉煌的普洱茶参与者致敬,亦是向普洱茶的辉煌之地——古六大茶山致敬!

 

《易武与古六大茶山》由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是主创周重林继畅销书《茶叶战争:茶叶与天朝的兴衰》之后的又一部重量级作品。

嘉宾大合影

专家

推荐

资深媒体人,《光明日报》高级记者任维东:虽然在云南乃至中国茶界,搞茶文化研究的大有人在,写茶书的人也不少,但周重林无疑是最勤奋且写得最多、最好的那几个少数人之一。继《茶叶战争》后,一发不可收,他接连推出了《茶叶江山》《茶叶边疆》《易武与古六大茶山》等等系列茶书,屡创出版奇迹,有多本书都是畅销书,总发行量累计百万册,的确叫好又叫座。

茶文化学者,矛盾文学奖获得者王旭烽教授:想步入云南这片神奇的土地吗,从一片普洱茶叶开始吧。翻开这本《易武与古六大茶山》,关注云南版图上的这个小小区域,你会读到数百年来普洱茶的兴衰起伏、古六山各民族的休戚与共、新时代茶山茶农的希望和梦。

社交媒体专家,《微力无边》作者杜子建:人这一辈子最可怕的一种能力就是蠢蠢欲动,或打死不动,《易武与古六大茶山》书中很多地方很多事都是人想去做想去看的,但是只有他们做到了。他们用心将古六山打包成一本书给你看,一定会值得,也会值得你看。

茶学教授,浙江大学名师王岳飞:每一座茶山,每一棵茶树,乃至每一片茶叶都有自己的故事。六大茶山的故事不仅与历史传奇相系,更与民族信仰相融。本书最特别,最让人欣慰的是:“守山联盟”,是一个年轻的茶人群体。他们用最原初的热忱探索着六大茶山的过往历史,也用最坚实地脚印开拓着普洱的未来江山。普洱茶第三次的复兴,未来可期。

上海纽约大学博士后,《茶叶的流动》作者肖坤冰:本书是由一群年轻的茶人写就的一部关于古六大茶山的书。西双版纳的古六大茶山因分布相对零散,单凭一人之力难以访遍各山头村寨,集体创作无疑为一种很好的尝试。作者们不同的知识背景亦有助于多角度的呈现六大茶山全貌。 

普洱茶史专家,《号记古董茶事典:普洱茶溯源与流变》作者杨凯:参与重林主持的《易武与古六大茶山》,我没有去现场。看到样书的第二张图,我却被深深感动。虬曲的根蜿蜒延伸,它原本应该深埋地下,却爬到了地表,像极了易武的历史,已经被岁月淹没,却不甘,因各种机缘浮了出来。现实中的易武多元而丰富,茶业复兴小伙伴的叙述也文采飞扬,没去过易武的,尽可以从中看到鲜活的故事,去过的,也可以找到新的视角。易武有史,易武有歌,体味易武茶树资源的丰富与茶质的曼妙,绝对需要阅历与生活的积累,由淡转醇,越陈越香。

历史人类学博士,茶文化研究者覃延佳:真正的茶人,应该有一段时间在非采茶的季节上茶山。他们不仅寻茶,同时也在时空穿梭之中,呈现以茶为中心的别样生活方式与逻辑。《易武与古六大茶山》的主创团队中不仅有一帮“守山人”,同时还有一批旨在重新定义这片普洱茶圣地的真正爱茶之人。他们别样的观察与感触,让我们看到了以茶为中心的人伦与“物理”。

资深媒体人,茶文化写作者曾园:《易武与古六大茶山》有最沉默的历史,而周重林是最会提问的写作者。这两者的相遇会迸发出怎样的故事?我很期待。

人文茶道倡导者,《吃茶一水间》作者王迎新:对于普洱茶爱好者来说,古六大茶山既是一个地理概念,也是一个文化概念,兴衰数百年,有自然与天力,也有人的因素。一代代人走进它们,与之发生对视与对话,因而,不同时期的田野调查就尤为重要。茶业复兴新的书写,是当下对六大茶山的观察和思考,所以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茶马古道文化研究专家,北京大学博士候选人杨海潮:周重林对语词和句子异常敏感。他的茶文化写作,读者恍忽可以触摸得到字里行间的温度与重量。张爱玲说,《红楼梦》读得多了、熟了,有时候读到一个别的版本,那些不同的文字自己会跳出来。她所指的,大概就是这样的感觉吧。

Dr Gary Sigley:Zhou Chonglin’s book on the famous puer tea mountains of southwest Yunnan is a valuable contribution to the collective knowledge of the most treasured of all trees – the ancient tea trees. Bringing over a decade of research and writing (and drinking) to this task Chonglin outlines not only the ancient history and recent past of the tea mountains and the diverse people who reside there, but also the current challenges and future prospects of the puer tea industry. The book provides detailed accounts and descriptions of the diversity of tea trees and ethnic cultures and the revival of an almost lost tea culture. The text is accompanied by many vivid images of trees and people that help the reader grasp a sense of the beauty of the environment and the sophistication of a living botan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As Yunnan continues to rapidly modernise it is timely that we pay attention to what Chonglin has to say, time will not stand still and even though the ancient tea trees survived numerous calamities it is only through a sense of respect and reverence for both tree and culture that a future in which the ancient tea trees can flourish can be guaranteed.

西澳大利亚大学席孔子学院前院长席格伦博士:周重林这本关于云南西南部普洱茶茶山的书,对所有树中最具价值的一种——古树茶做出了可贵的知识贡献。通过十余年的研究、书写(和品饮),重林不仅勾勒了茶山的古史近事、多民族文化,还讨论了近代普洱茶产业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和前景。这本书对古树茶、多样的民族文化和即将消失的茶文化的复兴做了详尽的介绍。书中还包含了许多生动的茶树、人物图片,能让读者感受到茶山之美,理解这存活至今的生态与文化遗产的复杂性。随着云南持续飞速的现代化发展,此刻,我们更需要倾听周重林说了些什么:没有人能逃过时间的法则,即便古茶树已在无数灾难中绝处逢生,没有一颗对茶树和茶文化的敬畏之心,就没有一个古茶树繁盛的未来。

主创者说

@洪漠如云南,产茶面积非常辽阔,这些年,普洱茶可谓是名声在外,连同普洱茶,被我们烂熟于心的那些村寨也对饮茶者构成了一种吸引。透过一杯茶,他们似乎已经对那些寨子的气息了然于心,可那些气息只是一些感受和想象。《易武与古六大茶山》这本书,正是我们想要在茶杯之外去延伸体验的一种尝试,在饮茶的片刻,透过书与文字,走进茶的现场,易武的七村八寨、蛮砖、莽枝、革登、倚邦、攸乐,不老的青山里,藏着不老的爱茶之心。

应该说,《易武与古六大茶山》是一次带有时代气息的开创,年轻的团队,多视角融合,将茶山、茶园、茶树做了一次文字层面的全景呈现;将古树、古道、古法放在易武与古六大茶山的空间视域里做了地域深描。全书的布局,从前面的长篇散文,到后面的词条再到易武与古六山的经典产品,尽可能的将可读性、知识性和具有价值指导的意义发挥到极致。作为主创人员,能够参与到其中的环节,非常荣幸。

 

@杨静茜:宇文所安在《追忆》这本书里完成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往事再现,他解构了一段段我们习以为常的材料,用细腻的文笔构建出了一个根深枝茂的情感空间。《易武与古六大茶山》这本书在许多叙述方式和文献资料的处理上,都让我屡次想起了《追忆》。在内容的编排上,这本书打破了以往茶书单方面对文献资料或田野调查的倚重,另辟蹊径,找到了一时一地一茶之间内在的时间和情感逻辑,用古树、古法、古道追忆了普洱茶滋味与人情的起承转合。写作者在追忆,被访者在追忆,他们通过一段路、一片茶、一棵树来追忆易武与古六山。
当我们谈论易武与古六山的时候,我们究竟在谈什么?历史为什么选择古六山?为什么是古六山?普洱茶今日的标签中,“古”占了一个很大的分量,我们谈论古树、追求老茶,而这本书所描述的“古六山”如此重要,或许是它代表了普洱茶的灵魂所在。
古六山之所以一次一次的复兴,一次一次的迸发出让世人惊叹的能量,来源于自身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更来源于一代代人不停的赞美和歌颂。对整个宇宙而言,千年只是一瞬;对一棵树而言,千年或许终成朽木,对一个人而言,千年只存在于反复的追忆与咏叹之中。人在草木间,逃脱不了历史的兴衰沉浮,草木的盛衰荣枯。我们能做的,就是借一本书、一杯茶,有进一步的勇气,退一步的从容。

 

 

@罗安然:这是一本古六大茶山的入门书,不仅有茶山传奇故事,还有茶山关键词全线解答,所有疑窦难题一本满足,相信所有读者都从中有所获益,在混沌的茶界中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

 

 

 

@陈朦:对于未知,我们总会保持敬畏,我们在身体里渴望着井然的秩序,在心灵里渴望着原始的回归。在这本书里,祭祀茶祖的回归,村村寨寨古茶树秩序的形成,我们书写记录,并始终保持着敬畏。古树、古道、古法、村寨、黑白木刻、一个个词条,都在传达着我们眼中的易武与古六大茶山,它兴盛而又落寞,神秘而又直白,汇集了人们对普洱茶所有的想象与认知。

 

 

 

 @赵娟:新书的油墨味还在,我已迫不及待阅读了几篇,字里行间透露的都是对茶的深情。在旁人眼里,茶树就是茶树,低洼洼一片,哪知道什么古树、茶王树甚至望天古树,也不知道一棵普通的茶树要经历那么多“劫难”才能活到今天。一棵茶树就是一场修行,一片茶叶就有一个故事,从文字里我看到了茶树经历的风雨坎坷,犹如饱经风霜的老人,在今天仍能散发新的光芒。
作为主创的一员,我深知茶山行不易,解读更不易,感谢两支团队的付出,联结茶人和茶树,让很多没有进入茶山的人通过一本书感受山里的世界。

 

 

 

@杨春:如果说《易武与古六大茶山》是一本历经苦难而诞生的书,这样的主观表达可能显得矫情,但倘若回避了创作过程与后期校正的这份艰难、曲折,心底又过于憋屈,就像清晨之时身处云雾笼罩下的革登、莽枝等茶山中,既有踏在茶树下杂草上的真实感,能稳稳前行;又有无际的缥缈感,在想象、担心与希望之间交替、蔓延。
事实上,我也在想,我自己该如何平衡这样的纠结?虽然参与的稿子不多,但在一次次的校正、修改中,我也渐渐熟悉了古六大茶山的绵延起伏,所有的大事件都在无数的小事情中酝酿,一如成片的茶园也是由一棵棵可以轻闻、可以采摘的茶树组成;外界所有关注的话题、焦点与遗漏的细节,也都在一篇篇原创的稿子、一个个细化的词条里清晰。
而清晰,正是《易武与古六大茶山》这本书呈现给世人的目的:清晰的了解古六大茶山的村寨、茶树、茶叶,清晰的认知普洱茶的魅力在于古树、古法、古道,清晰的了解古六大茶山的过去、现在,当然,也会带给旁观者相对清晰的未来与思考。
当这本书最终确定下印刷厂,最终呈现在手里、在眼前,曾经的纠结、所有的爱与恨都释然了,一切都是那么的合理,那么的自然,如茶山的茶树,经风雨云雾,长成岁月里的韵味;如长河中的人物,任沧海桑田,在不断模糊与清晰的记忆中交替。而本书,也是时间的产物,留给时间去检验。

 

 

 

@刘伟烨:毛姆说,阅读是可以随身携带的小型避难所。这里说的避难,对我而言更多是指脱离此时此刻的日常生活,抽身于或繁杂市井,或高堂庙宇。抽身之后,若能给思维自由,它当去向哪里?如果喋喋不休的日日夜夜已经把大脑覆盖上实用主义的薄膜,思维的自由维度还可以指向何处?这里给你一个世界。或许你可以顺手拾起,这本不那么网红的书:《易武与古六大茶山》。让思维去向深山密林,看这个世界的一隅,茶树可以望天,老茶人的烟斗冒烟,年轻人回到茶山立志重建家园……且把它当漂浮着的趣事,让思维随便飞一飞。

 

 

 

@张雨婷:沿着古六大茶山的山脉,看到普洱起源的艰辛与荆棘,感知从兴盛至衰败而后复兴的风云变幻。当我读这本书,触摸着古六大茶山茶树的叶脉,身在起落的云海中,心系深藏不羁的茶王树,他们如此丰满的人格和多彩的言语,正如李宗盛歌中所唱:“春风再美也比不上你的笑,没见过的人不会明了。”不正是这样的丰盛与美好吗?当整个古六大茶山的历史印记被作者们付诸于纸笔,品读之时,便可透过细腻的文字,让自我的认知和丰盛的历史产生亲密链接。

 

买好茶 上茶窝 正品保障 品类齐全
查看

推荐阅读

评论

0条
发布失败,请检查您的输入。
您还没有登录
点此登录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