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孙宇刚:一辈子,一杯茶

编辑:yzwi

在湖北省黄冈市团风县淋山河镇,有一个地方叫做会龙山,这里有不仅优美的传说,还有以会龙山为品牌的创业故事。38年,从青丝到白头。孙宇刚,用一生的守候,只为做好一杯茶。

深圳创业,积累了人生第一桶金

1974年,孙宇刚高中毕业后回乡务农。后又到华农分院进修,结业后回到村里任技术股长。1982年,孙宇刚在咸宁斧头湖养鱼,从成鱼捕捞、人工孵化、饲养等一系列整个养鱼过程,他都打理得明明白白。在下半年,咸宁地区水产局在深圳搞了个养殖公司,搞养殖业。于是孙宇刚到了深圳。28个人,养了1000多头猪,7、8万只鸭子,还有480亩鱼塘。由于大儿子的出生,干了两个多月就回来了。据说,当年公司亏损了20多万元。

第二年,公司黄经理又叫孙宇刚过去,让他代理经理职务。孙宇刚欣然应许,他不仅在专业上有过硬的技术,在管理上也有独到的见解。孙宇刚将养殖基地分包下去,一共包给7个人,将9年的租金差额补上了公司第一年的亏损。孙宇刚既是管理者又是承包者。九年的辛劳,孙宇刚用汗水和技术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回乡创业,走入了人生至暗时刻

1995年,孙宇刚带着他在深圳赚到的全部家当,响应黄州市政府的招商引资政策,以人才引进的方式返回家乡,在白潭湖创办了黄州市黄州水产名特优特种养殖研究所。创办研究所,源于在水产部门工作的大哥。大哥对他说,黄冈现在连个水产研究所都没有,你应该把它搞起来。于是黄州水产名特优种养殖研究所就这样诞生了。可谁也没想到,就是这个研究所,却使孙宇刚跌入了人生的至暗时刻。人心不古,周边环境复杂,加上诸多人为因素。在1996年冬天只有带着遗憾关张大吉。说起这段失败的经历,孙宇刚总结了四个字:日抢夜偷。

身上已无分文,只有借住在一个朋友的屋里。孙宇刚为此事气得四天四夜水米未沾,真想一死一了百了。陡然间,想起自己的三个孩子,再想起深深埋藏在心底多年的梦想——母亲留下来的杜仲茶的配方,还没有开始普惠于民。自己不能死,如果一个人就这样死了就白来人间走一趟。不能死。死了孩子们怎么办?还有“会龙山”杜仲茶的事业怎么办?作为一个父亲的责任,作为一个有梦想有追求的男人,不能一死了之。孙宇刚的心最终回归,他又坚强地站了起来。

母亲传下来的一个专治妇女赤白带下的方子,孙宇刚利用这个方子救治好了几个老百姓,他就想是不是可以开个小诊所,既可以赚点生活费又可以为老百姓怯除病痛。想法挺好,但是他既不是学医的也没有医生资格证。这个想法只能搁浅。不过这也就开启了他后来的创业之路。

再度创业,打工赚钱搞科研

孙宇刚将目光盯在家里的1380棵杜仲树上,不断动心思。怎么样将这个杜仲开发成产品?不能只是粗加工,整片叶子放在杯子里泡不好看,也没有什么效果。可不可以加工得精巧细腻呢?边想边干。孙宇刚每天就去摘杜仲叶,一担120斤左右,挑到近5公里的王家道茶场去加工。他有个小本子,记录着加工前后的各种数据。后来,孙宇刚自己加工。茶叶加工出来了,进入市场要有标准。可当他将样品送到市技术监督局时,人家告诉他,目前杜仲茶还没有标准。孙宇刚就不断查阅资料,终于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起草了一个行业标准送审。后来这个标准予以使用。办证要420块钱,孙宇刚拿不出来。真是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当得知孙宇刚是市政府招商引资过来创业失败,目前还借住在朋友家的窘境后。负责办理证件的领导将费用全部免除,予以支持孙宇刚再度创业。

事情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产品出来了,怎么样卖出去呢?孙宇刚将自行车带了一些到市场上去卖,没人买。人家没喝过啊!人人都知道杜仲是一味中药,而不知道还可以做茶。孙宇刚说,开始以为像卖白菜一样,放到市场就有人买。当时杜仲茶也没有列入药食同源。但是孙宇刚的研究一直没有放弃。他记得很清楚,第一笔生意是一位本家堂弟,叫孙金才。在武汉做建筑工程的老板,给他买了一万多块钱的货。从淋山河到黄州,孙宇刚总是骑自行车来往奔波。他找相关部门,找销路,找电视台做广告……凡是能想到的他都找了。销路依然没有起色。做产品搞研发都要大量资金投入,目前产品又卖不动,资金跟不上。孙宇刚只有出去打工赚钱。先是在武汉磨山搞老本行,帮人养殖。后来又进了青山船厂做临时工,再到武钢搞维修,团风京都国际搞管理,后又去昆山做服装……再转到武汉放光缆,塑管厂粉废料,玻璃厂……十余年来,孙宇刚辗转于各个行业拼命攒钱。又将这个钱拿来做杜仲茶的开发。功夫不负有心人。孙宇刚终于守得云开见日出。2015年5月30日,国务院正式将杜仲雄花列入药食同源。

重振旗鼓,而今迈步从头越

2015年8月份,孙宇刚结束了打工生涯,一心要将杜仲事业做大做强。他回到黄州,重新将公司盘活。注册了“会龙山”商标,办理了生产许可证,使公司走向规范。时任湖北省中医学院中药研究所所长詹渊明先生非常赞赏孙宇刚的执着,常常给予业务上的指导,将孙宇刚的配方进行完善和修饰,既保持了杜仲的药用功能,又适合人们的口感。詹教授鼓励孙宇刚,一定要战胜困难,把“会龙山”杜仲茶开发好,造福大众,回报社会。

两本厚厚的《中华本草》,被孙宇刚翻烂了。他说这是他花了一个月的工资,才买回来的,这本书让他找到了杜仲药食同源的根据和更全面了解杜仲的功效起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孙宇刚对中医药的喜爱,所以他的杜仲茶叶不仅仅是作为茶饮,还有些其他意想不到的功效。很多人的反馈就是极好的案例。所以孙宇刚说,他的初心就是要把中药发扬光大,传承下去,以人为本,以养至上。未病先防、先养。

杜仲茶有千百种,独有“会龙山”牌不一般。主要体现在它的功效上,的确与众不同。

孙宇刚,这位年近古稀的老人,在杜仲茶的事业上,贡献了自己的整个青春。生活很苦,但是因为有追求,所以值了。一生只为一杯茶。回顾自己的人生,孙宇刚说:“我认为我是值得的。”

作者简介

杨登君,民盟盟员,原贵州人民出版社编辑,《贵州电力报》新闻责任编辑,《南方水电报》策划总编。现居团风,历任团风县文联副主席、团风县网络文化协会主席、民盟黄冈市委宣传部部长、黄冈市地名文化研究会秘书长、黄冈市新联会网络分会副会长、团风县新联会监事长、《地名文化丛书》主编,中国广播电视协会记录片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会员、中国地理学会会员。出版、发表长篇小说《东方女教父》、《人迹》、《朝天上开门》、《百万雄师锁大江》、《郧县兄弟》等等,有文学作品散见于《人民文学》、《中国青年报》、《贵州日报》、《贵州都市报》、《芳草》等报刊杂志;主编《楚天作家文丛》、《新作家文丛》、《楚天作家文库》、《新作家精品文丛》、《大家文苑》等书系。打造“团风·中国农民画乡”文艺品牌,荣获湖北省公益广告创作基地、湖北省“十佳读书创业之星”、现代服务业领军人才称号。

来源:怀乡纪实、北京茶世界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买好茶 上茶窝 正品保障 品类齐全
查看

推荐阅读

评论

0条
发布失败,请检查您的输入。
您还没有登录
点此登录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