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从昆明茶城说开,聊聊这三十年的滇茶发展历程

编辑:一抹阳光

昆明的十里香、宜良的宝洪茶、大理的感通茶、镇沅的马邓茶,乃至景谷的大白茶,下关的沱茶,昔日大部分茶山都在产出的滇红,以及如今的第一名茶普洱茶,作为世界上茶叶资源丰富的地区之一,云南似乎一直是百花齐放的茶叶王国。

但在过去,情况不是这样的,内销上滇绿可谓是一家独大,多供外销的滇红则在去产地化的影响下,长期处于无名无姓的状态,专供港澳及东南亚市场的普洱茶,在国内更是罕有听闻,兴起还不过20年。

那么,从茶叶资源丰富,知名度不高的产茶大省,到茶叶种类丰富,名茶层出不穷的产茶名省,云南是如何实现这一系列突破的?“茶城见闻录”专题第二篇,我们就从昆明茶城说开,聊聊这三十年的滇茶发展历程。


那些年的滇青

在计划经济时期,茶叶作为能换取外汇的珍贵物资,一直受到国家的统购统销政策限制,直到改革开放初期,旧时的计划思维惯性依旧,当年为保护茶叶而生的管控政策与销售体系,反而因为制度僵化,成为了茶叶流通的最大障碍,此时,由民间力量自发形成的茶叶集散地,就担任了产销沟通的重任。

如果说现如今大部分茶叶批发市场,都是为了服务终端消费者而形成的“销区型批发市场”,那早年云南最大的“产区型批发市场”,其实是位于云南省楚雄州禄丰县广通镇,素有“旱码头”之称的广通茶叶市场。

广通茶叶市场滇中与滇西大经济圈的交接地带,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四通八达,尤其是在上世纪70年代成昆铁路打通后,这里更是如鱼得水,也正是因为物流上的极大便利,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市场管理也相对粗放的广通茶叶市场,才能成为早年云南交易量最大的茶叶市场之一。

广通茶叶市场的出现,与云南烘青茶的兴起息息相关,90年代以前,晒青精制绿茶是云南最主流的茶叶品种,不过在80年代末,云南茶叶市场陷入低迷后,采用便捷新工艺的云南烘青绿茶,以效率高,价格低,出货快等优势快速占据市场,成为了销量第一的品种。

烘青茶除了供给本省人的消费外,也成为了茉莉花茶(90年代西北地区需求量最大的茶类之一)的最佳搭档,据老一辈的茶叶经营者透露,当年销往北方地区的茉莉花茶,里面的绿茶至少有六成都来自云南,而这都是靠云南茶自身的优势争取来的。

来自南方的大众级茉莉花茶(高端级的还是在用小叶种),一开始选择的是福建福州茶,后来又用的是川渝地区的绿茶,在性价比的不断驱使下,最后还是看重了当年产量最大,更加耐泡,破损率更低,精制率更高的云南大叶种烘青绿茶。


如此一来,作为滇青出省的重要集散地,广通茶叶市场就发挥了极其关键的作用,大卡车从思茅拉来成吨的麻袋装散茶,在广通运上火车,走成昆线运往兰州、西宁、西安、乌鲁木齐等地,到后来不仅是茶叶,还有各类初级农产品也从这里始运。

作为滇西南的物流集散中心,那些年的广通茶叶批发市场茶叶贸易量有多大,一位老资历的广通茶商是这么讲的:(广通)这个不起眼的边陲小镇啊,早在20多年间就建有好几座装潢大气的银行啦,在滇绿兴盛的那些年(约90年代到21世纪初),从这里运出去的烘青茶至少也得有10000吨!

从自发形成到政商共建

如果说广通茶市是云南烘青茶时代的代表,那2000年往后普洱茶逐渐兴起时,一个更容易被提起的名字则是“金辉”,与政府扶持或地方豪商出资的大型茶叶市场不同,金辉茶叶市场的形式和兴起更加特殊,甚至算不上真正的茶城。

在云南,茶叶要从产区运往省城昆明时,石安公路是一条绕不开的地方,为了方便拉货和寻找雇主,在版纳和思茅跑长途的货车师傅们,在没活时都会在这里休息,如此一来,这里便自发形成了最前沿的货品信息和市场资讯圈子。

后来,不知道是哪位师傅率先发现了各种信息中蕴藏的商机,在石安公路边开了家店铺,专门为卡友们对接货源,有人看到有机可图后也加入其中,版纳和思茅盛产茶叶,来往这些地区的货车,运的货也就大多是茶叶,石安公路上也就逐渐形成了“金辉茶城”这样一个特殊的茶叶集散市场。

除了金辉外,当年专做游客生意的南窑茶叶市场也很火,里面除了茶叶外还卖珠宝、食品、土特产等商品,另外像广丰食品城、马家营也都是早期比较有名的茶叶批发市场。

这些小茶市往往环境一般,人流量却很大,店面窄小的茶店很多连茶都没法试,好在来这里的人对茶叶口感也不怎么讲究,够便宜就会买,在那个市场尚未成熟,专业茶城相对罕见的年代,它们都成了爱喝茶的昆明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不过,自发形成的小型集散地,在市场经济的大潮前作用还是太弱了些,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对茶叶的需求量也与日俱增,于此同时茶叶统购统销政策的逐渐弱化,买茶难、卖茶难的问题日益突出,建立茶叶批发市场成了当务之急。

2000年2月,时任云南副省长的黄炳生同志在茶叶产业发展座谈会强调:“要尽快在昆明建立茶叶市场,请省经贸委牵头,省茶业协会提出建设方案。”经过研究调研后,原云南思佳百货批发商城成了理想用地,同年8月8日,云南第一家茶叶批发市场(金实茶叶市场)正式开业。

金实开业之后,专业茶城的经营思路被打开,一时间昆明冒出了十多家大大小小的茶城,如雄达茶城、大观茶城、金利茶市、西苑茶城、康乐茶城、塘子巷茶城、大商汇茶城、菊花园茶叶市场、邦盛茶叶城等等,成了云南茶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2004年马帮进京时的雄达茶城

不过,不是每家茶城都能经营良好,存活至今的,这里就以当年开业时声势浩大,后来却飞速“暴毙”的西苑茶城为例,带茶友们了解下昆明茶城的历史发展情况。

于2006年秋开业的西苑茶城,正赶上了普洱茶市场最疯狂的时期,当时各类普洱茶的价格都涨的飞快,几乎是一天一个样,甚至连刚上市的秋茶,都比前几月成交的春茶价格高得多,而金实、雄达、前卫等茶城的生意更是火爆,一个十多平方米的转让价高达20多万元,要知道这可是2008年前。

与此同时,刚开业的西苑茶城为了招揽人气,开出了相对优惠的商铺租金和售价,吸引来了大批想做普洱茶生意的,以及从普洱茶里赚到钱,开分店的茶商,以及下关茶厂、昌泰集团、龙生茶业、勐库茶厂等业界知名品牌的入驻,签下了1年到5年不等的合同。


可惜好景不长,2007年夏,普洱茶市场炒作起来的虚假泡沫被戳破,各类普洱茶价格暴跌,囤货者血本无归,茶商几乎无生意可做,而西苑茶城正是陷的最深的那个,到2010年冬,这家耗资巨大,面积不小的高端茶城正式倒闭拆迁,前后只存活了不到5年。

不过,西苑茶城终究是个例,从2007年普洱茶崩盘到2012年古树茶风口再起,随着普洱茶市场的逐渐复苏,昆明的茶城总体上数量不降反增,普洱茶产业的茶企数量和质量更是如此,茶城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

近些年由昆明市政府牵头,规划在高新区的国茶港和茶天下·云茶城,就是很好的例子,其意图通过整合上下游产业链等环节,形成集茶叶加工、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区域性茶产业中心,野心不可谓不大,这里陆离也祝愿这个茶界重大项目能取得预期效果。

从近水楼台先得月的茶叶集散地,到自发形成的诸多茶叶野市,到群雄并起的茶城时代,再到千亿云茶的一张名片,昆明茶城的故事还在继续,让我们拭目以待....

来源:陆离茶寮,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买好茶 上茶窝 正品保障 品类齐全
查看

推荐阅读

评论

0条
发布失败,请检查您的输入。
您还没有登录
点此登录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