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安徽:做大做强做优茶产业

编辑:yzwi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坚持绿色发展方向,强化品牌意识,优化营销流通环境,打牢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茶叶是重要的经济作物,也是传统优势农产品。茶产业对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弘扬中华文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全国重要的茶叶主产省之一,安徽要充分发挥茶产业传统和区域优势,切实解决制约茶产业发展突出问题,提高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全力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加强生产标准建设。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安徽的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门红茶、六安瓜片名列其中。加快安徽省名茶适制品种的选育,必须加强生产标准体系建设,做好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壮大茶叶经营主体,打造一批竞争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的茶叶领军企业。开展优质高效栽培、名优茶机械化采摘、茶叶精深加工等关键技术攻关,推广茶叶绿色增效技术模式。坚持生态立园,加快高标准良种茶园建设,加强茶园生态环境保护和病虫害防治,严格控制农残标准,保证茶叶储存卫生安全。加大茶产业发展用地、项目资金、金融保险等要素供给力度,综合运用信贷、税收等经济手段,引导多种所有制形式参与茶产业建设,支持茶叶主产区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产业强镇等项目。深入挖掘茶文化资源,促进茶文化再创造、再生产,将茶产业发展与徽风皖韵的区域特色文化结合起来,开展茶文化系列宣传活动,进一步讲好安徽茶故事,推动茶文化赋能茶产业升级。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壮大茶产业经营主体,推进茶企同业整合优化、兼并重组,打造一批竞争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的领军企业。大力发展茶叶专业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支持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采取订单、合同、股份等形式带动小农户共同发展,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培育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种苗统繁统供、病虫统防统治、肥料统配统施、市场营销等服务,提高产销组织化程度。推动以茶工坊、茶民宿、茶庄园、茶特色街为载体的消费市场升级,促进茶产业与文旅深度融合,构建“茶旅融合”新格局。鼓励省茶产业联盟、行业协会等社会团体发挥联结作用,推进茶叶经营主体信息共享、标准统一、策略同向和行业自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把具有文化内涵的茶产品、服务、体验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直接相关的行业及其它能够较多体现茶文化特征的行业结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完善产业链上中下游联结机制,形成生态化、品质化、融合化、市场化的产业结构,打造地方特色鲜明、文化内涵突出、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的茶产业。支持生产经营主体建设高标准茶叶加工基地,实施加工生产线技术改造,提升茶叶精制加工能力。鼓励围绕夏秋茶资源利用,开展茶饮料、茶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等深加工产品研发,推动茶叶加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推进分级包装,减少散装和贴牌等低附加值产品销售。对符合制造强省建设等政策奖补条件的新建和改、扩建清洁化、连续化、自动化、标准化加工的生产线(设备),按照有关政策予以奖补。全面实施“生产基地标准化、加工营销集群化、经营体系一体化、要素集聚先进化、利益联结共赢化”全产业链提升工程,打造安徽茶产业集群。举办茶文化知识和技能竞赛,推动茶文化科普教育,激发茶文化人才的创业热情和创新活力。

发挥优势品牌作用。科学运用内涵建设、形象标识、传播渠道、营销组合、管理路径、保障支撑等管理手段培育、塑造、发展和提升茶叶品牌,构建以区域公共品牌为主导、企业自主品牌为特色的品牌体系。精准利用四大名茶高价值公共品牌优势,推动徽茶区域品牌标定,彰显品牌效应;积极做好岳西翠兰、舒城小兰花、霍山黄芽等第二梯队区域公共品牌标志规划,提升竞争力;妥善标定涌溪火青、黄山绿牡丹、石台硒茶等代表地域茶叶特色品牌,激发内生动力。充分利用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和高校等科研力量,加强地理标志产品的运用、保护、管理、开展、服务等全链条运营,建立地理标志保护机制,构建“地理标志+”发展模式。支持茶叶主产区有宣传意愿、品牌效应、市场潜力的茶叶龙头企业和市、县政府,利用央视等媒体及各类新媒体平台,开展区域公用品牌宣传和企业形象展示。办好中国安徽名优农产品暨农业产业化交易会、安徽国际茶产业博览会等展会,支持组团参加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外销重点省份茶叶展会,鼓励茶叶生产经营主体在省外开设销售门店或网点,提升安徽茶叶市场占有率。

来源/安徽新闻网

文/刘丽 安徽城市职业管理学院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买好茶 上茶窝 正品保障 品类齐全
查看

推荐阅读

评论

0条
发布失败,请检查您的输入。
您还没有登录
点此登录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