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吴疆新书套装独家上新】十年,我的告别款!

编辑:消失茶友
  吴疆2019年巨著

  《单株史纪》套装

  吉普号抢先正版预售限量99套

  新书《单株史纪》+收藏茶饼6款

  单ID限购1套,售完即无!

  人生就一次,我们永远也没有机会重返现场。

  我们都只是这繁华世界的过客,匆匆而走。

  所以,该见的人,该做的梦,得抓紧。

  ----《吴疆说普洱》

  ①

  《普洱茶营销》

  让卖假老茶的人凭空蒸发了几千万

  2009年初,我和朋友的一个项目完成,喝着酒,我发出豪言,要过不一样的的人生。

  一桌子眼睛盯着我,他们都以为我醉了。

  我说,去做一个梦,一个全新的梦。

  一辈子吃吃喝喝、麻将、桑拿的周而复始,好像也可以快活过一生,只是,每天都如此,每年都如此,于我而言,今天就知道明天的事,明天就知道后天的日子,好像不好玩。

  我给兄弟们说,我要去干一件好玩的事。

  2009年底,《普洱茶营销》公开出版,朋友圈传开来——这个人的确是过了全新的一套生活。

  一辈子活两套、甚至三套人生,白赚了,何乐而不为。

  其实这之前,在05、06年的时候就写过一本茶书,写不好,自己读着都枯燥,也就没有再起念头。

  现实的情况是,你的选择太多的时候,三心二意,不专心就会导致不专业。

  我自己在想,要是发起狠来,哪有干不好的事情呢?

  那几年边干着其他事,我也边写了一些稿子,几年时间下来,也算攒了些稿子。

  《普洱茶营销》公开出版后,这一本算是摆脱了部分之前“规矩写作”的影子,开始有一点点好玩的痕迹。

  书中的主要内容是谈市场、谈营销,大部分都是我自己干过,熟悉的体系,无非是行业不同,附带提及了一点老茶的真伪问题。

  想不到的是,就是这个“附带品”惹出了一堆麻烦,甚至可以说是掀起了一个行业的大波澜。

  因为当时的行业都在卖老茶,或者以老茶为荣,批老茶,都会认为与一个行业作对。

  这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

  众口一词的大批判,让人觉得莫名其妙。

  后来,行内的一个朋友特意打来电话,我才清楚部分原委。

  我的书在发行的同时,一个香港茶商也刚好卖了一批茶,6000万,茶品就是“50年代红印铁饼”,刚好我的书中也提到了这款茶。

  按照书中的说法,年份大缩水,即使是真品,最早也得是70年代末期,甚至是80年代末期的茶品。

  普洱茶行业,老茶按年份计价,越老越值钱,当时的80年代、90年代茶品还不值钱,50年代变80年代,凭空也就蒸发了几千万。

  卖的人当然不认账,买的人也清楚退不到钱,干掉《普洱茶营销》就成为了有意无意共谋的结果。

  当时是论坛时代,论坛里,几个香港、台湾、云南的代言人一联手,火烧、油炸《普洱茶营销》的字眼则频繁出现,论坛我不会玩,当时的云南也没有几个人会玩,舆论就是一边倒。

  高潮时期,朋友频频打电话来问我安全不安全,我笑笑,他们是茶商又不是黑社会,不至于。

  问题是出在台湾出版的普洱茶书,书中的很多茶品本来就是仿品,仿品上真书,假茶变真茶,反馈到市场就是茶叶年份有争议,造假也就演变成了文化争论。

  事实上铁饼这个事,省公司的领导说过,茶厂历任三位厂长也说过,先后四位亲历者都证实,50年代的红印铁饼原本就是子虚乌有。




  (以上两篇文章都是当时的亲历者,也是该茶企负责人的口述或亲笔,都可以证明所谓的“红印铁饼”纯属子虚乌有。原作刊载于2004年《云南首届普洱茶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然而,老茶市场,产值巨大,根据台湾出版的茶书而制作的仿品层出不穷,时间一长,市场上的茶叶真真假假,库存巨大,影响千家万户。

  这件事一直隐患无穷,直到十年后连厂家也站台出来一反前三任的说辞。厂家给江湖大师站台,这是云南茶界第一次,而且,关键是厂家自己打了自己脸,前辈的说法统统被推翻。

  我和一些茶界老人都是目瞪口呆。

  在台上的时候极尽谄媚之事,马屁怎么香怎么来,而这些人一下台,马上就翻脸,大家都说人走茶凉,这凉下来也得有个时间吧,现代人没有这一套,没有任何过渡,直接翻脸。

  后来才清楚,2018年,行业的概念基本用完,炒无可炒,于是“红印”、“蓝印”、“黄印”这一套江湖的概念被成为争抢的对象。大家都在争,大厂在抢,小厂也在抢。

  目的还是借老概念炒新茶。

  至此,一本书纠缠了两岸三地,众多的历史老人,基本上整个行业都被牵扯进去。

  一些老师劝我,老人都不愿意说话了,今后尽量不要涉及具体的人。

  另一些老师劝我,扬善即可,坏的恶的就不要提了。

  我到现在也不明白,如果假的不让揭开,只谈文化,岂不是刻意要让假茶瞒天过海呢?

  茶叶是死的,自己又不会说话,所有的东西操纵者都是人,连历史证人都不让提了,事实又如何能剖析?

  这件事的结果是,众人皆作壁上观,我犹如堂吉诃德,独立奋勇战风车。

  每一次,朋友都问,你要这么认真干嘛,我自己也认真思考,我要这么认真干嘛呢?

  从一片骂声到一片力挺的改变,其实是数年之后的事情了。

  或者,每个行业都是这样,都需要付出惨痛的代价之后才会清醒。

  这其间,我也一直关注着这个市场,骗局和文化都不断在刺激着市场,真相和黑暗一直如影随形。

  几年的积累,认识的老茶、老茶人更多,逐渐有了第二部《珍藏版普洱茶营销》,有人说是对于市场的老茶打了一遍假,其实打假与否,真就从来没想过。

  意想不到的是,这部书大卖特卖,我到现在其实也在思索这其中的原因。

  日子在走,我也在走。

  我仍然是不断的市场、茶山、茶人走访,每天都是大量的写,于是有了《吴疆说普洱》。

  这本书得了个“2018年云南十大好书”的荣誉,或者也算是一个安慰奖。

  然而,越写,发现要写的东西实在太多,市场依然是十多年前的翻版,茶客是这样,茶厂茶商也是这样。

  原料结构、加工手段、营销平台、茶文化思想都发生了颠覆式的变化,怎么市场还是在不断重复自己的错误呢?

  于是,有了今天这部《单株史纪》。
  ②

  为了还原真实的普洱茶

  发起了《首届普洱茶核心文化高峰论坛》

  2018年,我想到茶叶的事情不能光听我一个人来说,需要大家都来说,尤其需要当事人来说。

  老茶市场影响了整个产业的发展,每年全国市场有天量的仿制品涌向市场,产值巨大,而由此产生的“老茶文化”事实上左右了茶叶市场的发展。

  怎么让市场清晰,怎么让消费者合理消费,这是发起这次论坛的初衷,几个茶叶界的朋友一拍即合,马上发起了《首届普洱茶核心文化高峰论坛》。

  论坛请来了学界、茶界、流通界的各种顶级专家、权威、亲历者数十位,全国也邀请了各省市的代表150多人。

  论坛没有议题禁区,目的就是真实地还原普洱茶,所以论坛上“古树茶是云南最大的败笔”、“八十年代整个香港只有一片宋聘”、“假老茶每年产值数十亿”等等惊人的观点和历史事实不断。

  我们请来的人当中既有当时管理全省茶叶的老总,也有具体负责出口的部门经理,“首任普洱茶仓库保管员”,计划经济时期茶厂的发酵车间主任,香港和台湾真实的普洱茶代理商,大商家,这些人才是历史真正的见证人。

  短短的两天会议结束,我立马就发了高烧。第二天坚持和茶友上山到了易武,一下车才发现脚肿得下不了地,不知道什么时候崴了脚。

  一开始,参会的专家、代表都怀疑是不是一个文化唱戏、商业站台的论坛,后来,发现既没有卖茶环节,也不存在任何的丝毫的商业推广。

  转过头来,大家又都这样想了,你怎样赚钱呢?我笑了笑,赔钱。

  著名音乐人陈越先生与茶界人士全程听完,会后给了我一个评价:“侠士。”

  会议的第一天,有参会人员带来一款老茶让专家鉴别,不知道是考验还是它意,专家们拿在手上传过来传过去,反复看了又看,大庭广众之下,众多媒体在场,大家都是从历史角度、文化角度、出口制度方面来讲解,其实等于文化是文化,实物还是实物。

  我在台上,接过来当场把茶丢到地板上,说道2000年前后是一个饼形变化的时间段,从这个饼形变化是可以推测大致年代的,斜饼在之前,正饼在之后。再看包法,包装的手法也类似,但是,仍然比较规则,不是当时老茶的包法。

  这一套辨别的方法,技惊四座,在现场的专家、参会人士都看傻了眼,其实也都是江湖末技,只要多了解一点江湖的做法,就能解析,并非是专业。

  这些江湖之术,只存在于隐秘的江湖之中,专家也好,原省茶司的领导也好,其实都是无法了解的。

  而我的书中也尽量少提这些,一是无法完全写得清楚的,能支撑的就只有包装的手法和一些历史资料,辅助以老茶人的访谈。再则,也不能写,写的清楚明了不就等于写了一本《造假指南》?

  事实上,即使解剖一点江湖秘术,远远解决不了行业出现的问题,也不能说明行业的复杂程度。

  然而,一个行业在奋力向前,我们如果出发的路就错了,哪里又能走到坦途?

  去年,香港《凤凰周刊》周刊采访,记者在采访即将结束时问我,怎么能防止市场上的假货问题,时间仓促,容不得思考,我的回答也只能是从品牌建设,淡化炒作空间等等来谈,说的也都类似空话套话。

  事实上,要建立一个正确的喝茶观,茶界梳理清楚历史事实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人性的复杂程度是很难仅仅由一个茶界梳理清楚的。
  ③

  茶界10年

  见了很多高调的人和企业莫名其妙消失

  《单株史纪》之前,其实还有很多故事。

  2007年昆明降大雪,春城下雪,难得一见,整个昆明的人都欢天喜地看雪景。

  瑞雪兆丰年,普洱茶在这一年迅速摆脱了穷人卖粗茶的形象,大销狂销,春茶时节,金实茶城一个1、20平米的小店也可以一天创造100万的销售额,短短的几个月,茶厂厂长从骑单车时代变成了开宝马的时代。

  虽然在春茶即将结束时,市场来了个大崩塌,然而,下半年的召开的昆明茶博会依然轰轰烈烈,人来人往。

  事有蹊跷,传统的三大品牌中居然有两大品牌缺席,市场有猜测是赚大钱了,不屑一顾,行内更多的传说则是两家企业订单被毁约过多,抢毛茶过多,负债太大,面临破产。

  果不其然,其中一家企业董事长遭遇逼宫,虽然是大股东也被迫拱手相让。

  我和老李去茶博会,他在滇池路有个酒店,隔壁不远处有一家不甚起眼的店铺,卖玉石和普洱茶给游客,这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七彩云南”。

  或许是受邻居好友的刺激,或许是他刚刚拿了两块地,意气风发,欲进军茶叶地产。

  我们去找一家连锁茶企的董事长,董事长见面后很客气,表示看了我的第一本书很受启发,这本书其实极其枯燥,没有正式发行过,见过的人不多,我满脑子疑问。

  董事长大谈其谈连锁之要,我明白了,书中的确大量谈到连锁的一些实务操作。董事长讲了一串流行的书单,表示自己看过很多书,展会的茶台上也不忘摆放了一堆经营管理的书籍。老李和董事长聊着他们的雄伟计划,我在一边闲闲的听,发现董事长其实蛮高调,是那种低调中的高调。

  当时这家茶企在全国有160多家连锁门店,不要说在云南茶界首屈一指,即使在当时的全国茶叶市场来说也是规模一等一,或者这样企业的董事长是有资格高调的。

  十年后,这家企业基本消失了。

  这个世界很奇怪,高调的人往往都会莫名其妙消失,人如此,企业如此,文化也如此。

  2013年,昆明再降大雪,那一年,流传最广的是,昆明哪里的雪下的最大——朋友圈。

  还是一样的好兆头,瑞雪兆丰年,这一年开始,茶市开始狂飙,古树开始狂飙,各种天价茶频繁出现,各个小寨子小山头开始疯狂流传于茶市。

  普洱茶,在接下来的两年里,真真迎来了丰年。

  急速而上的茶市在2014年春茶之后又迎来了低谷,只不过,这一次与上一次不同,普洱茶的高端消费市场是真实的挖掘出来了。

  市场跌的气定神闲。

  (未完待续)


  六座古茶山茶农茶人联手透明化

  《单株史纪》七子茶书纪念套装

  预售时间11月11日  每人限购1套  预售有惊喜

  预售平台分配方案:

  吴疆说普洱微店300套/吉普号天猫旗舰店100套/中国茶艺师联盟50套/易江号30套/晓德书屋20套
买好茶 上茶窝 正品保障 品类齐全
查看

推荐阅读

评论

0条
发布失败,请检查您的输入。
您还没有登录
点此登录 取消
0